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瘦瘦”和它的牧民巡护员“爸爸”

海北新媒
2020-11-13 17: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正在草原上漫步的普氏原羚“小瘦瘦”。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初冬的青海湖畔,芳草萋萋,气温渐凉。一只年幼的普氏原羚漫步在草原上,身上的毛色几乎与枯黄的牧草融为一体。接近一户人家的时候,它突然加快了脚步,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尖木措轻轻抚摸“小瘦瘦”的头。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正在院里忙碌的尖木措看到了它,赶忙迎接。它,名叫“小瘦瘦”,今年一岁半,是尖木措去年救助的一只普氏原羚。被救助时的它才刚刚出生,身体十分瘦弱,所以尖木措给它取名“小瘦瘦”。

尖木措正在给年幼的普氏原羚喂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拍摄于2016年7月)

今年44岁的尖木措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达玉村的牧民,自1996年起,尖木措便开始和好友自发救助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并捡拾青海湖畔的垃圾。从达玉村周边的草原到青海湖边,这条路尖木措来来回回走了二十多年,经他救助并康复的普氏原羚已有十余只。

尖木措与同伴正在给一只受伤的普氏原羚处理伤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拍摄于2017年8月)

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及栖息地恶化,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是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

尖木措与同伴们刚刚救助了一只普氏原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拍摄于2019年12月)

天刚蒙蒙亮,尖木措就会带着照相机、望远镜、急救包和工作手册出发。照相机用来捕捉普氏原羚的影像,望远镜可以远距离观察普氏原羚,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着普氏原羚每一天的观测变化,随身携带的急救包可以给受伤的普氏原羚和其它动物进行及时救治。

图为尖木措每天巡护时携带的装备。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刚开始身边很多牧民不理解,说我们每天走十几公里捡垃圾,还没有钱赚,不知道图啥。”尖木措说,但随着当地垃圾减少,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增多,生态环境逐渐好转,当地牧民慢慢改变了原来的想法,更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到志愿队伍中。

尖木措和巡护队员们展示巡护工作中拍摄的照片。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为了进一步改善青海湖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于今年9月28日正式成立青海湖首批牧民巡护队,共有3支牧民巡护队,总计23名牧民参与。

“小瘦瘦”正在草原上觅食。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尖木措与同伴苏科、才仁加等8人组成了其中一支牧民巡护队。日常工作主要是在青海湖畔进行巡护、捡拾垃圾、保护普氏原羚等野生动物。

“小瘦瘦”的性格十分温顺,当人靠近它并抚摸它时,它都会表现得很“享受”。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20世纪六十年代,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不足400只,经过几十年有效保护,2019年,环湖地区的普氏原羚数量恢复到了2700余只。当地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对这片区域更加了解,成立牧民巡护队是对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补充,也能更好保护普氏原羚、黑颈鹤等世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巡护队员正在给“小瘦瘦”喂食。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巡护队员正在观察周围情况。新华网 卡娅梅朵摄

为进一步提升巡护人员的自然资源巡护监测能力,今年10月19日至23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了为期一周的2020年自然资源巡护监测能力提升培训班,涵盖青海湖湿地生态介绍、青海湖常见鸟类识别、野生动物野外伤残紧急救护和转送、病原疫源地消毒和无公害处理及监测人员个人防护等内容,为逐步构建和完善“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站——巡护队”一体化巡护体系打下基础,补齐了保护区社区共管能力的短板。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原标题:《“小瘦瘦”和它的牧民巡护员“爸爸”》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