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市界行 看小康⑰丨新立东村:“小伞”撑起致富梦

营口发布
2020-11-13 18: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开栏话:

蜿蜒的营口城市边界线,勾勒出滋养营口人生活的广阔土地。市界线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市界线更是营口人逐梦奋斗的热土。9月起,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大型融媒体专题报道“市界行 看小康”,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献礼新中国成立71周年。

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的记者们践行“四力”强内容,知行合一再出发,他们将以浮渡河桥为起点,沿着市界线奔向营口的四面八方。采访活动历时60天, 通过全媒体形态聚焦20个边界乡镇,展绿水青山澄澈底色,看百姓生活幸福图景,见证“小康生活”非凡蝶变。

在很多人眼中,蘑菇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而在新立东村村民看来,那是让他们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日前,记者走进大石桥市旗口镇新立东村,看看“小蘑菇”如何在近两年时间,让整个村子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立东村位于大石桥市旗口镇最东端,与海城市感王镇接壤。全村共有409户,村民1572人,村民们祖祖辈辈以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为生。为了增加收入,一些村民选择到周边的城镇打工,而村里的妇女和老人除了看家带孩子,无其他事可做。如何带动村民就业?怎样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哪些项目适合搞?这已然成为村委会主任王宏急需攻克的难题。

致富项目很多种

让最适宜的“落地生根”

2014年,一次探亲过程中,王宏见识到了食用菌产业给当地村庄带来的变化。“经过详细了解才知道,栽培食用菌不但收益稳定、风险小,而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也很大。当时我就暗下决心,回村后一定要尝试一下。”王宏说。

为了确保食用菌栽培项目能够在新立东村“稳落地”,王宏多方考察,在众多食用菌种类中,选择了颇受大众欢迎的香菇。

大刀阔斧干事业

让食用菌产业“开花结果”

2019年,经过流转土地、学习技术等充分的准备,王宏带领第一批农户建起了8栋食用菌大棚。村民王岩投入20多万元建设的大棚就在其中。“头一年我心气并不高,心想能赚五六万元就心满意足了,但没成想赚了10多万元。”王岩说。

在王岩的大棚内,一根根正在“孕育”香菇的菌棒整齐铺满。今年是她种植香菇的第二个年头。眼下正是通风、控温的关键时期,王岩需要每2小时测一次温度,确保其适宜香菇生长,保证香菇的质量和产量。

当听说老家有个收益可观,风险不大的食用菌栽培项目时,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的王文广决定回村建棚种香菇。今年7月份,他投入50多万元建了3栋蘑菇大棚,在王宏的帮助和指导下,王文广与其他村民一起,干起了新事业。

“从今年的市场行情看,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还是挺好的,我对它有信心。”王文广忙着手上的活,笑着说。

目前,新立东村食用菌大棚的数量已从起初的8栋,增加到了30多栋。

“新事业”带动新就业

闲人少了 日子好了

香菇产业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村里妇女、老人及残疾人就业难题。村民王树文对记者说,自打村里有了蘑菇大棚,她们这些妇女和上了岁数的老人可以就近打工贴补家用了,现在每天能赚上100多元,一个月干下来收入能达到2000-3000元。她感叹:“在以前,农闲期间哪能有这样的收入!”

王宏对记者说:“只要肯付出,一天就能赚到百八十块,一年下来就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发展香菇产业,村里的闲人少了,日子好了。”

如今,新立东村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让村民干劲儿十足。大棚里,“小伞”正撑起村民们的致富梦。

●市界行 看小康④︱电力十足!照亮村民幸福路

●市界行 看小康⑤丨以路串景,以景兴村

●市界行 看小康⑨丨一个“土专家”带富百家养蚕户

●市界行 看小康⑪丨七一村:续写山沟里的红色故事

●市界行 看小康⑫丨黄丫口:“丰”景这边好

●市界行 看小康⑬丨“大红袍”有甜头 美好生活有奔头

●市界行 看小康⑭丨守住一河清水

●市界行 看小康⑯丨网红鸭蛋成了致富“金蛋”

总监制 / 王忠陆 监制 / 张旭勇

原标题:《市界行 看小康⑰丨新立东村:“小伞”撑起致富梦》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