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 · 饮水思源】尽锐出战,全面攻克最后堡垒——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综述

2020-11-14 17: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是一片曾经贫瘠的土地,5个县区划入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扶持范围,加上两个省列插花县市,贫困几乎覆盖了平凉所有地区。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平凉的贫困乡村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多,产业扶贫带动能力弱。2014年,全市有40.6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发生率20.87%。

摆脱贫困,冀以小康,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平凉举全市之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我市紧扣“六个精准”要求,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扎实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平凉特色的脱贫攻坚之路。

积力之举则胜,众智所为则成。目前,全市7县(市、区)全部脱贫摘帽,74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40.6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决战贫困 上下同心强力攻坚

曾经荒芜的空地上建成了戏曲茶社、蒙古包、休憩亭、鱼塘等基础设施,崇信县新窑镇西刘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肉牛养殖、核桃种植、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从省列深度贫困村蝶变为美丽乡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了脱贫致富。

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重在找对路子、开出方子。

坚持系统科学谋划,我市分阶段确定攻坚思路重点,针对性提出“五个聚焦”思路要求,部署开展“九大冲刺行动”和“十查十看十补课”,把资金、项目、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片带集中倾斜,逐村逐项、逐人逐户查漏补缺,实现了重点任务清零达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面对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全市上下不等不缓,积极作为,以决战决胜的担当、敢于拼搏的韧劲,向贫困发起猛攻。

聚千钧于一击,毕其功于一役。

按照“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的要求,市、县(市、区)分级制定挂牌督战(作战)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督战两个未脱贫村,其他市级领导继续包乡抓村,市直相关部门全力解决影响脱贫质量的突出问题。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和实干导向,7县(市、区)对0.99万未脱贫人口、1.48万脱贫监测人口和2.49万边缘人口进行挂牌作战,逐户制定细化了“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巩固提升计划和预防性帮扶计划。

围绕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采取“过筛子”和“填空补缺”办法,进一步拾遗补缺、巩固成果。经过全市不懈努力,两个未脱贫村、0.99万未脱贫人口全部达到退出标准;3607户脱贫不稳定户、6288户边缘户全部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紧紧围绕组织领导、人才交流、资金使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和携手奔小康六大任务,我市积极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主动加强与天津市河西、武清和津南区对接,今年以来,天津方面共投入帮扶资金1.99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65个,引进东部12家企业落地投资4694万元,完成东西部消费扶贫2.93亿元,带动贫困人口2.98万人。

全力协同南开大学、中投公司两家中央扶贫单位做好定点帮扶,共对我市投入帮扶资金6656.93万元,实施21个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民生保障项目,购买扶贫产品2252.56万元,有力助推了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进程。

产业支撑 夯实长远发展基础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深山,农民贾付青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变。

和过去封闭、狭窄的生活环境不同,如今的崆峒区峡门乡白家山村水电通畅、信息发达,贾付青在养牛基础上又发展起蜂蜜产业,目前已养了50多箱蜂,年保守收入能达7万元以上。

打攻坚战,实打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

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摆脱绝对贫困的标志。我市部署开展脱贫攻坚问题整改清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扎实推进“3+1”冲刺清零后续行动,集中力量解决深度贫困片带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短板弱项,实现了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消除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空白点”,贫困人口参保率和资助率均达100%,农村危房动态全面清零,饮水安全普及率达100%。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打破住房等基础条件的桎梏,阔步走在致富路上。

今年10月上旬,由静宁县灵芝乡部分村两委、合作社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购牛小组,第二次来到甘肃雄康牧业“母牛超市”,挑选了共80多万元的60头基础母牛。

坚持把牛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首位产业,静宁县成立龙头企业甘肃雄康牧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对接20个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饲养平凉红牛基础母牛820头。

贫困群众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增收,富民产业培育是关键。确立“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的产业扶贫思路,市级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3000万元,建立“五个一”产业运作模式,创新推动“三变”改革,全市70%的贫困群众依靠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庄浪县探索推行“党组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了富民产业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静宁县实施“党组织+供销集团+乡镇扶贫产业开发公司+村两委班子+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扶持68家龙头企业联结200个合作社,带动7600户贫困户;灵台县建立“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劳务扶贫模式,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通过国有平台承接政策、争取资金,龙头企业对接市场、连接基地,合作社组织生产、联系群众,我市让贫困户全方位、全环节地参与到产业链条中,合力形成政府引导服务协调、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的产业扶贫模式,促进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让贫困群众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不仅解决了当前脱贫问题,更为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党建引领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有了通村硬化路、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发展起特色产业,在家门口也能打工挣钱……在63岁的老党员李志忠看来,村里这两年的变化确实很大。

李志忠所在的吊沟村是庄浪县水洛镇唯一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经过村两委换届,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升。通过积极推行“党支部+国有公司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贫困群众”模式,实现了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把党建作为统领脱贫攻坚的主抓手,着眼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作用,深入推进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以“四抓两整治”促重点提升,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促全面规范。今年以来,全市102个乡镇和20%的村开展“地毯式”问题排查清零,完成了123个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新建改扩建党组织活动场所131个,1456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

全面推行“四链”模式,建立产业型党组织297个,产业链党组织40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组织361个。深入推进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化党组织书记438名,考聘大学生村文书985个,村班子年龄学历结构得到明显优化。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人才保障工程”、农村“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在红牛、旱作农业等领域引进71名高端人才,培养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党员致富带头人、群众致富带头人1.8万人,帮带贫困群众7.6万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全面加强政策法律、文明新风、自强自立教育,整治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风陋习,贫困乡村的乡风和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来源:平凉日报/赵育娴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沧桑巨变 · 饮水思源】尽锐出战,全面攻克最后堡垒——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综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