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的一月也要关注吉锦呀丨吉锦第64期

2020-11-14 17: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请关注 吉林大学 收录于话题#吉锦19个

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会见辽源市委书记柴伟、市长孙弘一行

10月27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在鼎新楼会见了辽源市委书记柴伟,辽源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弘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深入推进落实校地战略合作协议交换意见。

姜治莹代表学校和张希校长对柴伟、孙弘一行表示欢迎,对辽源市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双方合作表示赞赏。他指出,近几年,辽源市和吉林大学的发展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为实现更高质量的校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将依托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瞄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以辽源市现有资源为基础,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双赢。姜治莹期待双方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希望进一步加强与辽源市在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和活力;期待双方进一步落实好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强化责任、细化举措,以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效,为辽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吉林大学“双一流”建设增添新的助力。

柴伟、孙弘向吉林大学长期以来对辽源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对吉林大学的科研成果、育人质量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他们介绍了辽源市“钢铁+冶金建材、蛋品+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精铝+轨道列车、袜业+现代纺织”等产业布局和集群发展规划。他们表示,吉林大学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希望能一如既往支持辽源市发展,重点加强在材料、机械、汽车、医药等产业的协同创新,助力地方产业和企业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及人才短缺问题,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推动校地合作取得新成效。

双方会谈期间,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白求恩第一医院、动物科学学院的专家学者与来自辽源市的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对接会,交流供需信息、寻求合作契机。

辽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凤林、辽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晖、辽源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吕明、辽源市科技局局长张玉宝,吉林大学副校长郑伟涛、王玉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科技开发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见。(文/摄 张宏伟)

吉林大学举行“吉林大学教师岗前培训暨师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教育报告会

为提高新入职教职工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力,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10月23日,吉林大学在鼎新大讲堂举行“吉林大学教师岗前培训暨师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教育报告会。校长张希作题为“关于青年教师发展的一些建议”的报告。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校长办公室、科研院、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人力资源保障处等部门负责人,鼎新学者、师资预留博士后、新聘研究生导师代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赛获奖教师代表等聆听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张希围绕三个方面,分享了他作为优秀教师和杰出科研工作者的宝贵经验,并向青年教师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议。一是不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深刻地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并表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标准;爱国是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立德树人要从点滴做起。教师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四个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他以吉林大学化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化学系第一任主任蔡镏生,吉林大学杰出校友朱光亚、陈佳洱,新时代优秀教师代表黄大年的爱国事迹为例加以阐述,号召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将国家需要视为己任。二是要从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导师。他表示,教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他介绍了唐敖庆校长的教学理念,希望青年教师要继承发扬吉林大学“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优良教学传统;要宽严相济,因材施教;要做到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谈及研究生的培养全过程及研究生毕业标准,张希强调,要严把入口关、严把过程关、严把出口关,以破“五唯”评价方式,健全分类多维评价体系。三是要回归学术研究的初心。他指出,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创造新的知识。论文是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反对“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在谈到“如何选择研究方向”时,他表示,勇于开拓新方向,适时地终止原有方向,都是成功学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在谈到研究成果评价时,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果评价的“五价值论”: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学校要建立基于价值导向的成果评价体系。他希望,教师们带领学生共同践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格恪守科学伦理的底线,不逾越学术规范的红线。

在聆听了张希的报告后,与会青年教师踊跃提问,积极互动交流。来自化学学院的一名新入职教师说自己是新手班主任,希望得到校长的指点。张希与他分享了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经验,并指出,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志趣,帮助学生做出课程选择;要了解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自动物科学学院的新聘研究生导师说自己刚刚成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没有经验,有些许忐忑,希望得到校长的指点。张希表示,导师要帮助学生打开科学之门,要考虑学生的原有工作基础,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来自通信工程学院已有三年教龄的一名老师说,自己的“初心”被磨掉了很多,不知道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坚持下去。张希讲述了自己当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过程,并表示,遇到困难就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总比问题多。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的一名老师说,自己听了校长的报告后非常激动,觉得任重而道远,并问到如何把“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创建目标落实到学生的培养过程、课程目标设计及学生培养目标中。张希指出,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既要符合学科发展的动态趋势,也要回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一名来自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老师问到,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张希指出,要把好招生第一关,招收有创造力、有追求的研究生。根据研究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招生宣传,吸引优秀的研究生加入到团队中来。对许多研究生而言,要让他们从解决容易的问题入手,学习从事科研的思考方法和工作方法,提升学术研究的信心,具备解决难度更大问题的能力。他强调,学生有个体差异,天资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老师要一视同仁,善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潜力。(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陈晓玲 记者 赵家彬 摄/徐立华)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第五次会员大会暨2020年年会”在长春举行

10月2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第五次会员大会暨2020年年会”在长春举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监事长孙维杰,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徐晧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二级巡视员、办公室主任闫炳辰现场参加会议。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参加会议并致欢迎辞。全国210所会员单位400余位高校代表通过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参会。会上选举吉林大学担任第五届理事长单位。

张希在致辞中表示,吉林大学一直坚持传承和发扬“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治学传统,聚焦“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创新兴校、开放活校、文化荣校”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内涵式发展,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吉林大学经历了向国外学习,建设国内和国外两个基地,双向交流、平等合作,引进国外智力、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四个阶段,在上级部门和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吉林大学的国际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学校要通过开展互利互惠互助互补的国际合作,促进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进而惠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孙维杰宣读换届批复并讲话。他充分肯定了引智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要求。希望引智分会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国家外交外事大局;不断提升学术水平,发挥高校人才智库作用;围绕中心工作,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增强治理能力,加强内部工作机制建设,为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作出新贡献。

徐晧庆针对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进高校引智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他指出,当前高校引智工作应着力解决好工作定位、形势应对、项目管理、平台建设、外专服务五方面的问题。未来,希望引智分会能够不忘初心、与时俱进,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挥科研力量优势,致力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把大家共同的事业办好。

会上举行了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上。引智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田刚作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总结了分会五年来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打造分会品牌、创建一流学术社团,服务教育事业大局的工作特色和经验。会议选举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担任理事长,吉林大学担任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单位。孙维杰为蔡立东颁发证书。

蔡立东代表新一届理事会讲话。他表示,引智分会将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党对分会的全面领导;促进会员单位沟通协作,凝聚引智工作合力;注重问题导向,树立全球合作意识;在做好平台建设、专题研究和服务沟通等工作的基础上,推动引智工作再上新台阶。

10月23日下午,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刘德斌教授为全体与会代表作题为“后疫情时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主题报告。

会议还在引智分会华北、华东、东南、西南、西北五个片区开设分会场,各会场分别围绕“十四五”期间高校人才引进和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思考与举措、后疫情时代国际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线授课与远程交流合作等问题开展深入交流研讨。(消息来源: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创新是首位,写作无捷径

张希校长与公共外交学院师生交流论文写作

10月26日上午,吉林大学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公共外交学院举办第二期主编论坛。校长张希参加活动。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会刊《现代日本经济》主编、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庞德良教授作题为《底蕴、底涵、底力: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思考》的报告。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学校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公共外交学院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青年教师和学生1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庞德良教授简要介绍了《现代日本经济》期刊的基本情况及办刊特色,从资深审稿人和学界专家的视角,就一篇高质量论文的七大构成要素——选题、立意、逻辑、结构、观点、方法、落脚点等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认为,论文写作要思考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三个导向性的问题。他紧扣“底蕴、底涵、底力”三个维度,着重分析了青年师生撰写论文时深度不够的问题,提出理论学习包括看问题的角度、参照系及方法;学术写作时一定要负有责任感,多学习、多实践,多写多改,不断提升自身写作能力。

在互动环节,与会师生踊跃发问。庞德良教授针对如何将创新性与思想性辩证统一结合、写作的“道”与“术”、青年师生如何凝练论文题目以及通过好读书、读好书提升学术水平等问题,一一作了精彩回应,引发了与会师生的极大共鸣。学校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公共外交学院院长肖晞结合自身指导学生的经历进行了补充。她认为,青年师生在学术道路上要做到“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要注重学习理论和历史。好的论文要体现思想和知识。学术的敏锐性来自于问题意识、学术训练和家国情怀,要真诚、真实、真切。

在与会师生的热烈期盼下,张希作了精彩点评与总结。他充分肯定了通过主编论坛等形式提升青年师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指出写作是书面表达的重要形式和学者的基本素质,论文写作是总结、交流、传播和普及学术成果的必要手段。只会创新不会表达,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和老师。他强调,创新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首先要有创新的成果,写作也就变得简单了;没有创新的成果,无论写作技巧多么高,都无法写出经典文章;对同样的创新成果来说,写得好可以锦上添花。

张希强调,写作没有捷径,反复修改是写作的核心要素。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响应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论文的作者应对论文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论文署名不是荣誉而是责任。他强调,“学术探索无止境,研究活动有边界。科学伦理和学术规范构成了研究活动的两个边界。师生要共同努力,守住科学伦理的的底线,不逾越学术规范的红线。”张希校长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更有温度的精彩点评后,现场掌声雷动连绵不断,与会师生意犹未尽。

本次论坛结束后,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张希校长高屋建瓴、精彩非凡的总结点评让大家深受鼓舞,难掩激动之情,充满了科研斗志。师生们也深刻认识到,行走在学术道路上,最重要的是要拥有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文/摄 公共外交学院 李琳 孙溶锴 邹晓龙)

吉林大学4人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10月18日,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选举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经大会民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院长张学文教授当选为副会长,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教授当选为常务委员,白求恩第一医院刘亚辉教授、白求恩第二医院杨永生教授当选为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审核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社团组织,自2007年成立以来,坚持"规范行业行为、维权自律并重"的宗旨,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监督、管理等一系列职能,团结和组织全国外科医师,弘扬以德为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和职业精神,努力提高外科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维护外科医师的合法权益。(消息来源:白求恩第一医院、白求恩第二医院)

吉林大学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座谈会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为追忆历史、缅怀先烈、学习英雄、开创未来,10月29日,吉林大学组织召开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冯正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师生代表参加座谈。座谈会由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主持。

会上,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代磊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大家共同观看了反映学校志愿军老战士英雄事迹的视频短片《致敬!最可爱的人》。

行政学院于海洋、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广义、东北亚研究院张慧智、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王达四位教师代表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如何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课堂,讲述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历史,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档案馆馆长董汉良分享了校史记载中吉林大学师生们为抗美援朝作出贡献的感人故事。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嘉琦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他表示,一定会继续学习先烈们抗美援朝的精神,将其运用到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提高自己。

冯正玉在讲话中指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根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精髓。全校师生要学习和继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将其转化为学习、工作的不竭动力。校内各职能部门要以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为契机,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要通过主题讲座、座谈会、报告会、红色实践、参观历史展览馆、博物院、走访抗战老兵等理论和实践活动,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教学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宣传教育,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冯正玉号召同学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理想信念、刻苦学习知识、磨炼坚强意志、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文/冯世博 摄/徐立华)

砥砺学者志 深植吉大情

吉林大学举行“理论思维讲习班”第二期开班仪式暨首次授课

10月27日上午,吉林大学举行“理论思维讲习班”第二期开班仪式暨首次授课,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屹山教授、张福贵教授受聘为讲习班第二期导师,来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7名学者成为第二期学员。副校长蔡立东参加此次活动。社会科学处处长姚毓春主持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蔡立东为张屹山教授颁发讲习班导师聘书。

蔡立东对讲习班历任导师们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作为学校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四轮驱动”战略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理论思维讲习班”承载着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赓续文脉、淬炼队伍、提振信心、自强学术的使命,学校将继续为学院和学者提供学习和发展平台,以学者的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打造一支能够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师资团队。蔡立东鼓励青年学者们努力向导师们学习,学习他们对学校的深厚感情,学习他们的学术思想与理论体系构建,学习他们具有创新发展精神的学术规划和在某一领域长期耕耘的学术定力。教师和学者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教师和学者的未来就是学校的未来,他希望青年学者们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在共同成长中激发学术创造力,坚定学术理想。借助讲习班的“场域”,不断强化对教师身份的认知与认同,咬定青山不放松,形成更加良好的学术生态,并收获属于学者、教师独有的幸福。

张屹山教授回顾了自己率先将数学学科的思维与方法同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在国内较早开展数量经济学研究的学术历程,指出了解放思想、突破学科束缚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他希望讲习班的青年学者们珍惜学校提供的学习交流机会,拓展研究视野,努力进行学术创新,充分认识到哲学和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从哲学高度掌握理论范式,做出原创性研究,更好地解释实践问题。

开班仪式后,张屹山教授进行“理论思维讲习班”第二期首次授课,结合他在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分享了开展原创性研究的经验,提出了学术研究的三个层次:模仿性的研究、拓展性的研究和原创性的研究。他认为,学者应当循序渐进,在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并储备了足够的研究能力后,努力开展原创性研究。在研究中应当充分解放思想、不唯上、不唯洋,在运用外来理论模型进行中国问题的研究时,应注意到在具体问题上的中西方差异,根据中国实践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

首次课程结束后,第二期学员商学院方毅教授说,“讲习班既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起点,也是我们探索真理的明灯!”“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怀与支持,让人倍感温暖。”法学院李拥军教授、文学院刘鸣筝教授都表示深有感触,受到了很大的学术启发。学员们都表示将以讲习班为契机,在学习中不断反思来突破学术发展的瓶颈,继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传统,早日实现从模仿性研究到拓展性研究再到原创性研究的超越。

社会科学处、党委教师工作部负责人,讲习班第一期、第二期全体学员参加此次活动。(消息来源:社会科学处)

央视新闻报道吉林大学帮助吉林省通榆县5万多名贫困人口完成脱贫

10月2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报道》栏目以吉林大学科技扶贫使农民脱贫致富为例,报道了吉大帮助吉林省通榆县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情况。

报道中提到,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吉林白城通榆县土壤盐碱化严重,农作物常年欠收,发展种植业脱贫走不通,因此,当地群众把希望寄托在了发展牧业养殖上。然而,养殖种群的选育技术含量高,难倒了不少养殖户,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专家们为养殖户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目前,由吉林大学科研团队提供的草原红牛育种新方式已经在通榆县上百个养殖户中得到推广,使养牛的农民实现了脱贫致富。从2013年至今,吉林大学累计向通榆县投入3000多万元,派出100多名专业科技人员,帮助5万多名贫困人口完成脱贫。(消息来源:央视新闻)

吉林大学举办“吉大抗疫故事”专题报告会

10月29日,以“吉大抗疫故事”为主题的“思想·理论·人生:100讲”报告会在鼎新大讲堂举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白求恩第二医院副院长秦彦国、白求恩第三医院副院长刘天戟作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分别结合各自抗疫经历与切身感悟作宣讲报告。校党委副书记冯正玉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代磊主持。

冯正玉代表姜治莹书记、张希校长向以吕国悦、秦彦国、刘天戟三位同志为代表的学校抗疫英雄群体表示崇高的敬意。他指出,这是一场致敬英雄、致敬信仰的报告,也是一次净化心灵、启迪灵魂的洗礼。他希望同学们以抗疫英雄为榜样,不怕艰难险阻、努力追求卓越,争做伟大抗疫精神的践行者;以吉大传统为遵循,勤奋刻苦学习、不断砥砺奋进,争做吉大优良学风的继承者;以“四个自信”为引领,涵养家国情怀、担负时代使命,争做与祖国同向同行的逐梦人。

报告会上,三位抗疫英雄为广大师生作了精彩的报告。

吕国悦:“有国才有家”

吕国悦以“家国天下”为题,回顾了62天里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支援武汉、与新冠肺炎疫情殊死较量的难忘经历。为做好医护人员的防护工作,吕国悦带领团队进行一系列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实现了多个“首创”和“吉林之最”,为全国抗疫贡献了“吉林智慧”和“吉林力量”。

秦彦国:“更加深刻体会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

“传白衣精神 铸吉大荣光”,秦彦国分“阴云密布、生死交锋、心向阳光”三个篇章,讲述了他带队驰援武汉的感人事迹和医患真情的感人故事,深刻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他围绕新医科建设提出:“要以人为本,培养具有复合型思维能力的人才;要不断深化医工、医文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促进产学研用联合攻关。”

刘天戟:“弘扬抗疫精神,放飞青春梦想”

刘天戟在题为“弘扬抗疫精神,放飞青春梦想”的报告中表示,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要勇挑重担,当先锋、打头阵;作为一名战士要闻令而动,披战甲、援武汉;作为一名医生要敬佑生命,不抛弃、不放弃;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要科学救治,强硬核、打硬仗。他勉励广大青年学子将青春、才华、热情投入到为更多人谋幸福的伟大事业中,用一生的努力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吉大抗疫故事让现场师生深受感染和鼓舞,不时热泪盈眶。会后,现场观众涌上主席台,与抗疫英雄们合影留念。肖欣同学表示,“我们不仅要向抗疫英雄们致敬,更应学习他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杨昊程同学激动地说:“今天的报告会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医者的强大、吉大的强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学医的信念,督促我以后更加努力鞭策自己,争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学院负责同志,各学院学生代表共计600余人参加报告会。(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谢晓艺 卢文婧 李智颖 摄/李智颖)

吉林大学举办“红色园丁”学生工作专项论坛

10月30日,吉林大学“红色园丁”学生工作专项论坛在中心校区东荣会议中心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校党委副书记冯正玉参加论坛并讲话。

论坛上,通信工程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党委主管学生工作负责同志介绍了疫情防控期间本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服务和成长引领的工作情况。

党委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保卫处、白求恩医学部、后勤服务集团等单位负责同志结合本单位相关工作情况,围绕论坛主题就进一步加强学生教育管理、校园管理等方面工作提出方案措施。

冯正玉在讲话中对各学院、职能部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面临的“大考”不断,“小考”连连,同志们众志成城、担当作为,把脉“准”、协同“强”、管控“严”,坚决贯彻落实学校部署,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并答好这张“考卷”。冯正玉指出,目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既面临挑战也存在发展机遇。要认清形势、科学研判,切实抓好疫情防控,处理好底线与发展、严管与厚爱、危机与契机三个关系;要聚焦重点、保障安全,切实抓好关键环节,稳就业、强心理、抓学业、保安全;要立足长远、把握方向,切实抓好体系建设,牢牢把握精神铸魂的“核心点”、五育并举的“着力点”、队伍建设的“关键点”和管理服务的“突破点”。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主管研究生思政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参加论坛。(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卞梦婷)

排版 / 梁诗晨

消息来源 / 吉大新闻网

出品单位 / 党委宣传部-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投稿方式 / jluxinmeiti@163.com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原标题:《新的一月也要关注吉锦呀丨吉锦第64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