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苟仲文:坚持健康第一,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

苟仲文/学习时报
2020-11-16 07:32
运动家 >
字号

学习时报11月16日消息,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体育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远景目标,擘画了“十四五”时期及更长远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体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深刻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对外交往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以中国女排为代表的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在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展现了民族精神和中国气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机制更加健全;以成功申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积极开展体育文化交流,传递中国体育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体育领域主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心任务,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最新定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于指导体育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在起到实现“建成体育强国”目标只剩下15年时间,“十四五”时期是迈向体育强国的第一个5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成体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科学谋划,前瞻布局,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对体育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着更多的任务和挑战,体育部门将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始终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体育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体育方针,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牢牢把握体育改革发展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之路,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大力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始终将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紧紧抓住建设举步可就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这个“牛鼻子”,深化公共体育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下大气力解决老百姓“健身去哪儿”的难题。以社区健康师等项目为依托,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牢牢守住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真正实现“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让体育在育人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价值得到更大的释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全面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提升竞技体育实力,增强为国争光能力。着眼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坚持和完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加强国家队作风建设,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的国家队。探索中国特色“三大球”发展路径,持之以恒提升“三大球”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冰雪运动发展,“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全力做好东京奥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同时高质量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

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从体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政治高度,从应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主动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风险防控工作,坚持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构建“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紧紧围绕老百姓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不断创新体育产品供给机制,提升体育产品供给质量,引领体育消费新需求,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抢抓新一轮信息革命和科技革命重大机遇,充分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为体育各领域发展注入新动力,不断提升我国体育行业发展竞争力。力争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大力弘扬以女排精神为代表的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推进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不断提升中华体育精神的社会价值,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建中国体育传媒集团,促进体育新媒体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国家发展大局,深化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姿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民心相通和国家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拓展我国体育朋友圈,推动中华传统体育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体育国际影响力。

推动体育改革创新,不断激发社会发展活力。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更新体育理念,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开门办体育、放手办体育,推动社会力量办体育,逐步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投入竞技体育发展的积极性。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活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科学编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全国体育系统将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科学编制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将体育摆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准确研判未来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标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体育发展新动能。深化关键问题研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开展专项课题调研,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最大限度汇集民情民意,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将社会各界对体育的期盼和老百姓的迫切需求摸清摸透,在编制规划过程中予以充分吸收。统筹加强规划体系建设,指导体育各领域、各项目以及各地编制好专项体育规划和地方体育规划,形成相互支撑、衔接有序的规划体系,全方位、一体化描绘好“十四五”体育发展的新蓝图。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始终与国家发展融为一体,始终与民族命运休戚与共。新时代新阶段党和人民对体育的呼唤愈加强烈,对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感受更加深刻,体育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聚焦建成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强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时不我待、真抓实干,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新时代新阶段党和人民赋予体育人的光荣使命。

(原题为《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苟仲文:加快体育强国建设 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责任编辑:伍智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