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份成绩单刚刚出炉!

2020-11-30 2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1月30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董志诚、市水利局二级调研员秦秀华、市林业局局长朱振华、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樊芳清到会,介绍我市“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和粮食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发布会主要内容

↓↓↓

新闻发布会现场

NEWS

王彪/摄

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新闻发布会全文

实力阜阳大美阜阳“十三五”

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之三

农业农村和粮食篇发布会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任务,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完成686.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249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建设高标准农田32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1.4%,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连续13年获得丰收,粮食面积和总产保持全省首位。“菜篮子”保障有力,全市蔬菜年总产410万吨以上,占全省近1/5,肉蛋奶总产75万吨以上,位居全省第二。积极推进大型规模养殖场建设,天邦、牧原、正大等在我市建场投产,生猪存栏218万头,规模养殖率比2015年的76%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82%。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优质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专用品牌小麦发展到410万亩,优势高效经济作物种植410万亩,积极发展沿淮适应性农业,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2万亩。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31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20家,全市“三品一标”总数达到780个,比“十二五”末的237个增加543个。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68家,占全省总数的13.5%,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由2015年的第4位跃居全省第1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多亿元,电商主体由2015年的72家增加到344家,翻了两番还要多。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从无到有发展到219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累计达到1200多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实现负增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五化”综合利用格局基本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6%,连续两年受到省政府激励。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从2015年的66%提高了24个百分点、达到90%。

三、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深入开展农村厕所、污水、垃圾“三大革命”,全面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新改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2万多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了所有行政村,彻底改变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脏乱差”面貌,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426个,完成房前屋后环境整治、道路畅通、河沟渠塘疏浚清淤、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村庄绿化亮化等建设任务,一大批基础设施健全、环境整洁优美、村容村貌良好、生态宜居的示范村呈现在皖北大地。

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工作,全市土地流转率65.3%,比2015年高出9.1个百分点。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566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6000家,培育家庭农场23654家,较“十二五”末增加了18000家,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全市1890个村全部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95%的村完成“三变”改革。持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消除了317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翻了一番,从2015年8.2万元提高到2019年的17.2万元、今年将突破20万元、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占总村数的8%。“十三五”期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位,今年三季度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7元,增速7.2%,预计全年突破14000元,比2015年的9001元增加5000元。

“十三五”以来,全市水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深入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十三五”时期,是水利工程建设长足发展、防洪保安能力显著提升的五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130亿元,实施完成了重点平原洼地治理、西淝河等洼地治理、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农村饮水、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建设,淮干王临段整治等治淮重大工程如期开工建设。全市整体防洪保安和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抗御了2020淮河流域特大洪涝灾害,战胜了2019年特大旱,防洪减灾效益十分显著。

——“十三五”时期,是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持续发力、水利扶贫取得重大胜利的五年。累计建成集中供水工程426处,解决了89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自来水全覆盖。持之以恒抓好水利扶贫工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及人口倾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水利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好转。在全省水利民生工程等工作考核中,我市连续多年位列全省第一。

——“十三五”时期,是河湖长制度全面建立、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五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河湖管理模式,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工作体系全面建立,9000名各级河长上岗履职,覆盖全市1793条河流大沟和7个重要湖泊。围绕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切实推动河湖管护问题整改和专项整治行动开展,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全市主要河流、湖泊水生态环境近年来得到有效改善。

——“十三五”时期,是水资源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节约用水取得积极进展的五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加强对地下水超采治理,全面推进国家节水行动。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的136.3立方米逐年下降至97.21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62.8立方米逐年下降至47.01立方米,水功能区达标率由2015年的56%逐年上升至82%。在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连续五年获优秀等次。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成就未来。展望“十四五”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建设实力阜阳大美阜阳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

“十三五”以来,我市林业迎来了建设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开展林长制改革,全面实施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行动,大力推进生态阜阳建设,全市林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森林资源持续增长。通过持续开展林业增绿增效和“四旁四边四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累计完成成片造林39万亩,森林抚育160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市2个,森林城镇51个,森林村庄449个,建设森林长廊示范段523.2公里。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302万亩,较2015年增加2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310万立方米,较2015年增长86.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0.1%,较2015年增长2.18个百分点,实现了有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二)林业产业集聚发展。以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现代林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出阜南县后湖家庭农场等特色经果林基地、临泉县四方红等木本油料基地、阜南县圣象木业、黄岗柳编等木竹加工和柳编产业集群。全市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新增到3家;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74家,较2015年增加43家;市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47家,较2015年增加64家。先后创建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8家,市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8家。2019年,全市林业产值达到387.7亿元,较2015年增长58.24%。

(三)花卉产业蓬勃兴起。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推动,着力把花卉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杯”组合盆栽大赛、第十届中国月季展览会、第七届安徽省花博会和第一届、第二届阜阳市花博会等高规格、大规模花事盛会,促进交流融合,推动产业发展。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到83.98万亩,花卉企业发展到1453家,大美阳光花卉港、太和郭庙花卉苗木产业园、皖西北花木城等辐射信阳、周口、淮北、亳州、蚌埠等周边地市,年交易额达11.9亿元, 阜阳千花汇商贸有限公司鲜花日均发货2万单以上,网销总量占全国的20%,皖西北花卉产业集散地初步形成。

(四)林业改革不断深化。深入实施林长制改革,加快推进林长制“五个一”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创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7080名,出台配套制度43个,建立“一林一档”7080份,编制“一林一策”4055份,落实“一林一技”695人、“一林一警”294人、“一林一员”5564人,组建群众性护林组织1053个,实现林长制“五个一”服务全覆盖,初步形成“市县林长抓示范、乡村林长抓落实、社会林长抓监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推进林长制改革的良好局面。

(五)生态屏障筑牢加密。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出台《阜阳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方案》《阜阳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年)》,深入开展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全市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级湿地公园6处,较2015年增加4处,占全省的21%;省级湿地公园6处,占全省的24%。加强公益林管理,出台了《阜阳市公益林管理办法》和《阜阳市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新增划定市级公益林11.41万亩,落实生态补偿资金300余万元,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初心不改,踏平坎坷成大道;使命在肩,重整行装再出发。“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全市林业发展新局面,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加快建设实力阜阳大美阜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十三五”以来,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粮食各项经济和安全指标较“十二五”末大幅提升,先后荣获“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先进单位”、“全国粮食流通执法督查创新示范单位”等称号,2019年度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位列全省物资储备部门考核第二名。

一、粮食安全体系持续完善

一是粮食收购稳中有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政策性储粮和企业收购粮食累计1699.8万吨,年均收购340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政策性粮食收购量为320万吨。二是粮食库存不断提高。目前,全市粮食库存量从“十二五”末的190余万吨增长至350万吨,呈逐年增长趋势,市级成品粮油储备量增长至3000吨。三是粮油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市100吨以上的粮食加工业企业从“十二五”期间的23个增长至103个,原粮日加工能力由2200吨增长至6400吨。四是建立健全粮油应急保供体系。“十三五”期间采取企业自愿、政府认定、签订合同的方式完善应急保供队伍,截至目前,全市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22家,应急配送企业27个,应急供应网点180家,能迅速将米面油投放到终端消费市场。

二、粮食产业发展更加繁荣

一粮食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粮油产业加工总值由“十二五”末的126亿元增长至248亿元(预测),年均增长14.5%;加工业利润由4000万元增加至1.2亿元,年均增长24.6%。二是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十三五”期间,我市共谋划建立了阜南、界首、临泉、太和4个粮食产业园,着力发挥粮食产业集群效应。三是粮食仓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新建高标准粮食仓储设施184万吨,全社会粮食仓容总量从328万吨增长至486万吨,增长48%。四是推动“中国好粮油”建设。目前,全市已发展放心粮油店175个,主食厨房直营店40个,分别较“十二五末”增加125家、22家。

三、物资储备体系有序推进

机构改革后,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整增加了重要物资和应急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职能,成立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新建(接收)阜阳市救灾物资储备库、阜阳市防汛物资库,完善物资储备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重要物资和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现储备应急救灾物资47种,在疫情防控及今年的防汛救灾工作中,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及市应急管理局指令,圆满完成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任务。

互动问答

问题1:“十三五”期间,阜阳农业是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

答:“十三五”期间,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聚焦关键路径,强化工作举措,深入推进“六化”,农业发展呈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深入推进农业优质化。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全市每年推广农作物新品种达35个,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专用优质专用粮食面积达41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基地达200万亩。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2个,部级、省级、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分别为18个、56个、157个,市级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231个。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建立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体系,2020年以来全市定量检测农产品样品666个、合格率达100%。8个县市区全部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深入推进农业特色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保障粮食总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蔬果、花卉、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高效农业,预计今年全市特色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将达到420万亩,建立了会龙辣椒、闻集草莓、界首马铃薯等一大批优势特色高效农业基地。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以生猪、奶山羊、肉牛、肉羊、家禽为主的规模养殖业,全市规模养殖比重达82%。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引导优势特色农业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规模集聚发展,目前已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6个,市级“百村百品”特色农产品优势村85个。

(三)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大力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2019年化肥、农药使用分别比2015年减少42800吨、1200吨。大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全市规模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达176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

(四)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化。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推出了“物阜南北”“界之首品”“中原牧场”“颍之上品”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了恋思萝卜、玉铃铛枣、口孜大蒜、颍上大米、老集生姜、郜台板鸭、金种子酒、金皖泰面粉等多个知名品牌,界首淮山羊肉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全市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78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实现追溯体系全覆盖。拥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3个,“濛洼”牌阜南黄梨、“麦久香”牌超精粉、“盛和”牌香油获评安徽省绿色食品50强。

(五)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化。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平台建设,在市农科院建设6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中心、一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太和县建成中科院太和试验站、安徽省农科院皖北分院,在临泉县建成安农大皖西北综合试验站,有效提升了全市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能力,提升农机装备质量水平。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市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机具、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7.5万台(套),农机总动力71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1.4%。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技术给予财政奖补,2019年全市农业物联网应用主体达到265家。

(六)深入推进农业融合化。延伸农业产业链,全市规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稳居全省首位,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00万亩,全市谋划申报农产品冷链物流储备项目77个;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体344家,农产品网上交易额累计达到126亿元。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省、市、县三级示范社(场)联创及示范县建设工程,已培育部级示范社30家,省级示范社8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82家,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3916个。积极打造产业融合发展载体平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省级农产品加工强园4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2个。

问题2:2017年全市全面推行了河长制,请问各级河长在河湖管理中具体有哪些职责?取得哪些变化?

一是加大巡河力度,注重发现问题。自2017年以来全市各级河长累计巡河超30万人次,巡查发现各类问题2346个,并及时将发现问题进行交办整改。

二是强化工作举措,注重解决问题。对巡河发现及上级交办问题,按照一县一单方式,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及时下发整改交办单,严格按照“一单三制”(问题清单、交办制、通报制、销号制)开展问题整改。截止目前,完成水利部及省交办突出问题77个,完成巡河自查各类问题2330个,其他短期难以解决问题也全部制定整改方案分期解决。

三是加强日常管护,确保不出问题。建立健全河湖管护长效机制。落实管护人员约3000人,每年落实管护经费2000余万元,加大日常管护,确保“有钱管、有人管、长效管”,确保河湖不出问题。

四是推动部门联动,合力化解问题。建立河长制+检察长制和河湖警长制,充分发挥部门联动机制作用,逐步形成各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合力化解问题长效机制。

问题3:“十三五”以来,全省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请问我市推进林长制改革以来,发生了哪些显著变化?

答: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十三五”期间,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林长制改革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科学谋划、精密部署、迅速行动,推深做实林长制改革各项任务,加快发展现代林业,切实守稳生态红线,推动全市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有效破解了理念淡化问题。切实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让生态保护和林业发展难题直接进入林长视野,通过压实责任, “压”出许多动力和活力,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举措,啃下了很多硬骨头,破解发展瓶颈,让经营主体更省心省力,更有积极性,激发了生态保护新活力。

(二)有效破解了责任虚化问题。让过去林业部门“一对多”变为现在林业工作“多对一”,方方面面齐抓共治,“独角戏”变为“大合唱”。通过一体推进林长、路长、河长“三长制”改革,持续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各级林长会议成员单位积极履职尽责,做到联席会议同召开、责任分工同落实、工作任务同布置,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有效破解了职能碎化问题。通过建立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体系,切实强化和落实了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源保护发展的动力问题和责任问题。通过建立林长制,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了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强大合力,实现“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

(四)有效破解了措施泛化问题。通过精准实施“工程换项目”“资产成资本”“政策惠民生”“林下增效益”和“产品变商品”等措施。出台关于生态补偿、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政策,直接受益主体上百个。引入上市公司东方园林、岭南园林和央企中商投实业控股有限公司等数十家规模企业,建成生态林、经济林和育苗基地共17.5万亩。

(五)有效破解了功能弱化问题。各地建立自然资源资产 “一张表”、空间规划多规合一“一套图”、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指数“一本账”、智慧平台综合运用“一张网”。各地积极探索生态资源可量化、可考核、可评价、可动态监测的制度和方法,初步构建林长制改革目标责任体系、监督管理制度和有效实现机制。

问题4:今年秋季粮食价格有上涨,广大市民对“咱们阜阳缺不缺粮,粮食到底够不够吃”这个问题关注度非常高,请您就这方面问题回应一下社会关切。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新粮食安全观,我们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粮食收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粮食应急体系不断健全。从当前情况看,我市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市场运行和价格总体平稳,粮食安全形势向上向好。

一是从粮食产量上看,阜阳素有“百亿江淮粮仓”的美誉,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总产稳定在500万吨以上,今年我市夏、秋季粮食均喜获丰收,实现粮食产量“十七连丰”,主要粮食品种质量好于往年。

二是从粮食储量上看,全市政策性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达到350万吨,企业库存达到48万吨,完全能够满足全市居民1年以上消费。从去全国政策性粮食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结果看,我市政策性粮食库存账实相符、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质量达标率、宜存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合格率均高于全国水平。

三是从粮油应急保供上看,市、县两级重点应急加工企业22家,日加工能力达到6400吨,粮油应急供应网点180个,基本实现镇域全覆盖。

来源:市政府新闻办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这份成绩单刚刚出炉!》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