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民心工程】从“锈”到“秀”!这是杨浦滨江的绿色发展之路→

2021-01-18 13: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海鸥、江水、蓝天、绿草,巨大的厂房和高耸的塔吊,浦东陆家嘴的摩天楼与影影绰绰的外滩……新与旧、人文与自然、百年沧桑与摩登时尚,在这里相互交织、相得益彰。这里是上海杨浦滨江,百余年前,曾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40年前,曾是机器轰鸣、装卸繁忙的国企集聚地;如今,这里是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地,运动达人的健身场,亲子玩耍的游乐园,朋友漫步的约会处,老人们抚今追昔、感慨巨变的怀旧地……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杨浦滨江考察时,称赞这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从“锈”到“秀”,一字之变,是城市空间逐渐从以工厂仓库为主的生产岸线,转型为以公园绿地为主的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的华丽转身,也是中国经济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注脚。

从“近代工业文明长廊”到“工业锈带”

杨浦地区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发电厂、煤气厂等中国民族工业的13个第一,15.5公里的杨浦滨江岸线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工业产值曾一度占到上海的1/4,产业工人超过60万人。

上世纪90年代,伴随城市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这条占据“一线江景”的传统工业锈带该何去何从,成为沿江居民心中的疑问。

留住城市记忆,

传承“锈迹斑斑”背后的历史文脉

2002年,上海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并将其上升为全市重大战略,杨浦滨江吹响了转型开发的号角。江岸沿线留下的工业遗存如何利用,成为上海城市建设开发中面临的新课题。

专家和城市管理者达成了共识:杨浦滨江最大亮点与优势,就是工业遗存。留住这些独特的城市记忆,传承其背后的历史文脉成为杨浦滨江改造始终坚持的基调。

经过一次次调研摸底,66幢工业遗存被保留下来,总面积超过26万平方米,实行“一幢历史建筑,一个修缮方案,一套修缮策略”。如今,1883年落成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杨树浦水厂、1913年建成的杨树浦电厂、1934年建成的杨树浦煤气厂等工业遗存,与滨江繁华的中央商贸区、时尚的文化产业区、先进的智慧科创园区在这里交相辉映。

变“锈”为“秀”,

绿色发展新理念是关键

杨浦滨江岸线的改造建设,既要留住工业时代的“锈色肌理”,也要呼应新时代美好生活。这其中,融汇绿色发展新理念是关键。

上海制皂厂旧址保留下的6个污水处理池,变身为具有展示和互动功能的“皂”梦空间:人们可以在半地下的咖啡馆里“坐井观天”,在纵横交错的圆筒状大型输送管道中间享用“肥皂蛋糕”,再通过这些管道去往与肥皂主题有关的博物馆,参加制皂体验活动,也可以在楼顶花园吹着江风闲坐聊天。

杨树浦水厂,曾是杨浦滨江带上最长的“断点”。如今,它融入了“小而美”“会呼吸”的雨水花园。这片花园原来是一片容易积水的“雨水洼地”,现在因地制宜打造成了一个兼具生态涵养、水质净化和休闲娱乐功能的城市景观。

雨水花园“一步一景”的背后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精细的设计。除了实现海绵城市设施的渗、蓄、滞、净、用、排6项功能外,雨水花园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了原有植物,努力维持原生态的环境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而收集来的雨水汇聚成地表水体,裸露在地表外形成类似湿地的景观。所有的水生植物种植量均经过精确设计,结合附近缓坡的地下装置,刚好实现净化水体功能,能够恰到好处的杜绝异味产生。

流光溢彩、物阜民丰,黄浦江两岸一片盛景。昔日的老工业企业集聚地如今华丽变身,成为居民休憩娱乐的后花园。现在的杨浦滨江有温度、有活力,更有魅力,成为上海市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典型范式之一。

– END –

资料:上海杨浦

原标题:《【民心工程】从“锈”到“秀”!这是杨浦滨江的绿色发展之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