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昭通之变(十四)| 质效双增!昭通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

2021-02-03 21: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发布会现场

2月3日上午,昭通市召开“昭通之变”系列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本场是“昭通市工业发展专场”。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主持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市工业发展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4场,也是市直部门系列发布的最后一场。

“十三五”以来,我市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今天将由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投促局、市税务局、市能源局、市水电移民办、昭通供电局共同介绍昭通工业发展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鹏先生,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唐天举先生,

市投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倪宝坤先生,

市水电移民办副主任康卓兴先生,

市税务局副局长陈艳明女士,

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耿红萍女士,

昭通供电局总经理马庆龙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云南日报、昭通日报、昭通广播电视台,昭通市政府网、昭通新闻网、北纬29°、中国发展网以及微昭通、昭通发布的记者、编辑,欢迎你们!

本场新闻发布会共有两项议程,一是由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鹏先生作新闻发布,二是记者提问。

下面依次进行。有请马鹏副局长作发布。

新闻发布

昭通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马鹏: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工业发展的关心支持。下面,就“十三五”昭通工业发展情况,我作一个简要介绍。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充分发挥昭通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扩大规模和提质增效为中心,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初步建成了以电力、卷烟、煤炭、化工、建材、矿冶等为重点、初具规模的工业体系,全市重视工业、发展工业的氛围更加浓厚,新动能培育迈出坚实步伐,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工业经济规模再上新台阶。始终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为主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稳增长政策,实施“一督导两深入四联系”的挂钩联系制度,强化服务协调、加强精准监测,抓存量挖潜力、抓培育扩增量、抓项目促投资、抓园区筑平台、抓民营激活力,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十三五”期间,昭通工业总产值由“十二五”末的547.2亿元,跨越到2020年的800亿元左右,增长了46.2%。工业增加值由208.9亿元跃升到304.8亿元,增长了4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377.8亿元跃升至594.7亿元,增长了5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181.4亿元跃升至286.2亿元,增长了57.7%。五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70.4亿元提升至597.4亿元,增长了61.2%;利润总额从57.4亿元提升至84.3亿元,增长了46.9%。工业企业贡献税收,由2015年的79.6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52亿元,增长了27.4%。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57.9亿元,其中非电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78.5亿元。

二、新动能培育迈出坚实步伐。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八大产业”和“三张牌”战略部署,充分利用丰富的水电资源,大力引进发展绿色铝材和绿色硅材产业。70万吨水电铝项目建成投产,并形成了10万吨/年A356铝合金棒、5万吨/年T型铝锭、7.5万吨/年高端航空用铝合金扁锭的下游产能。2020年生产铝锭30.18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42.95亿元,全市绿色铝产业发展成效初显。2019年12月,合盛硅业80万吨有机硅项目正式落地昭通,开启新时期昭通工业发展新征程;龙海硅基新材料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拟启动一期项目建设。整个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总产值30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1.2万人,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就业3万人左右。水电铝、水电硅项目落地昭通,既是昭通对接、融入全省打造绿色能源牌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又是将我市清洁能源优势和优质硅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巩固我市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产业支撑,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水电铝和水电硅两个项目全面建成后,加上带动下游产业发展,将成为我市工业除“电烟煤”以外的新的支柱产业,为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三、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我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531.9亿元,是2015年309.8亿元的1.7倍,年均增长11.4%,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1.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8%;民营经济组织达23.5万户,比2015年13.2万户增加10.3万户。民营经济在促进全市经济增长、税收增加、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已达3.1万户,比2015年的1.4万户增加了1.2倍。“十三五”期间,累计培育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48户、省级“小巨人”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4户;实施微型企业培育工程,共计培育微型企业4100户,兑现扶持资金1.23亿元,贷款贴息资金425.14万元;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争取各级财政奖补资金1.1亿;帮助协调发放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贷款1860笔共计25.83亿元;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23亿元。

四、工业园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各类开发区优化提升总体方案》和市委提出的“做强昭鲁、做大镇雄、做精水富”的园区发展思路,不断推动全市工业园区瘦身强体,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布局。“十三五”以来,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290户、从业人员达3.6万人。2020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70亿元,是2015年359亿元的1.3倍,年均增长5.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4亿元,是2015年114.81亿元的1.7倍,年均增长12.2%;2020年园区标准厂房达到54.87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加29.87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园区发展资金累计达7323万元,对园区道路、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园区平台建设、重大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等方面得到支持,助力园区快速发展。工业园区呈现出规模扩大、入园企业增多、经济效益明显、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的良好局面。加大工业用地保障,“十三五”期间,全市盘活工业用地4597亩。

五、工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工业发展质量,为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作出应有贡献。持续开展淘汰和化解过剩产能退出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化解水泥过剩产能87万吨、工业硅产能4000吨,淘汰钢铁产能15万吨、黄磷产能5000吨、电石产能2万吨、粘土砖2亿块。加大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9个工业园区完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和节水型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切实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创建了3家国家级、1家省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节水型工业企业;2家省级清洁生产合格企业。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4家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

六、能源产业“基石”作用持续巩固。“十三五”时期,我市电力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15年的45.3%提升至2020年的51.2%,撑起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全市发电量从“十二五”末的533.78亿千瓦时增长到2020年的632.2亿千瓦时,增长了18.4%;全社会用电量由61.13亿千瓦时跃升至2020年的160.7亿千瓦时,增长了近两倍。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从无到有,白鹤滩电站即将建成发电,煤炭行业去产能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页岩气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电网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28座,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不断提高。电力市场化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企业获利越来越多,“十三五”期间累计为工业企业节约用电成本24.28亿元。

七、推进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产业兴,除穷根。“十三五”以来,我们认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脱贫攻坚指导思想和总体部署要求,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助力全市脱贫攻坚。一是紧紧围绕苹果、马铃薯、竹子、天麻、花椒、特色养殖等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及核桃、魔芋等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制定实施《加快绿色食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药品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轻工企业在吸纳农村劳动力直接就业,联动一三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0年,全市食品、药品和消费品企业吸纳从业人员55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1300人。二是抓住东西协作扶贫机会,建设扶贫车间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企业入驻助扶贫。全市易迁安置点拟建设扶贫车间60万平米,目前已建成33.1万平米,其中9个万人以上易迁安置点已建成19.7万平米。围绕“走出去招商,请进来考察”工作思路,加大与深圳、东莞、中山三市的沟通对接,华坚鞋业、立时电子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落户昭通入驻扶贫车间,解决了大量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业,其中9个万人以上易迁安置点共引进企业41户,解决就业3978人。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编制实施“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发展。以70万吨水电铝项目和80万吨有机硅项目为支撑,配套发展下游产业,加快推进绿色铝材一体化、绿色硅材一体化发展;立足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力争“十四五”实现工业产值倍增,助力滇东北开发提速和崛起。

2021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抓谋划开新局、抓项目增动能、抓运行稳增长、抓创新促转型、抓融合促发展、抓平台促聚集、抓环境促民营、抓招商强后劲、抓储备有保障,千方百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确保“十四五”全市工业经济开好头、起好步,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

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谢谢马鹏副局长的发布,下面有请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

云南日报记者:近年来,金沙江上相继崛起了多座巨型电站,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但对于电站所在地的昭通而言,却还需要面对水电移民这一巨大难题,请问昭通在“十三五”期间的水电移民工作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谢谢!

昭通市水电移民办副主任 康卓兴:

各位媒体朋友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电移民工作的关心关注和帮助支持。下面我回答刚才这位媒体朋友提出的问题。

昭通已建成和在建的各型水利水电工程共有481个,已实施移民搬迁安置20.42万人。其中,国家在金沙江下游开发建设的4座巨型水电站中,昭通就涉及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3座,总装机容量达3626万千瓦,接近两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电站建设涉及我市昭阳、鲁甸、巧家、永善、绥江、水富6个县(市)区,累计淹没各类土地31万余亩、房屋1032万余平方米和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涉及搬迁安置移民近16万人,移民任务居全省第一。

五年来,各级各方紧紧围绕全市水电移民搬迁安置、脱贫攻坚、后期扶持三个方面的工作,始终坚持“依法移民、政策移民、阳光移民、和谐移民”方针,用心用力用情抢抓水电移民各项工作,“十三五”期间主要取得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综合效益显著。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于2012年、2013年蓄水发电以来,充分发挥了发电、防洪、拦沙、改善航运等综合效益,昭通已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目前,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移民扫尾收口、后期扶持等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是白鹤滩水电站移民安置工作稳步推进。白鹤滩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是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在建规模全球第一的水电站,是“西电东送”骨干电源之一,是国家“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的标志性重大工程。2017年7月,白鹤滩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昭通巧家库区涉及移民搬迁5万余人,占云南库区的95%,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之重、时间之紧、要求之高、难度之大前所未有。面对繁重艰巨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市委市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坚强领导,市、县、乡、村移民干部认真践行“133”工作思路,创造了1个月完成99.73%移民搬迁安置协议签订、2个月基本完成生产安置人口界定的工作奇迹。目前,巧家县7个移民安置点723栋移民安置房全部完工,为“国之重器”的白鹤滩水电站按时下闸蓄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截至“十三五”末,全市累计核定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118695人,累计发放后扶直补资金近3.5亿元,实施移民后期扶持项目652项,完成项目投资近13亿元,直接受益移民群众达16万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产业扶持见效明显,移民群众的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工作目标,有力推动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脱贫致富。

“十四五”时期,是昭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计划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确保全市水库移民工作健康有序推进,确保今年3月15日前完成白鹤滩水电站移民搬迁,确保今年7月1日白鹤滩水电站首台机组蓄水发电,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昭通市政府网编辑:“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在保障工业用地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昭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唐天举:

十三五”以来,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六稳”“六保”工作,坚持133工作思路,着眼长远发展,持续冲刺发力,工业用地保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突出重点,抢抓政策机遇。一方面积极推行工业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根据产业类型特点和产业生命周期合理确定工业用地出让年期,按10年、20年、30年等不同年期出让工业用地,并评估执行相应年期工业用地出让价格;对工业用地采取出让和租赁两种有偿方式供应。同时针对全市工业项目实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弹性供地制度。首期用地采用租赁方式供地的项目,年租金按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或城镇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等价格的5%计算收取。另一方面降低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按照基准地价2-3年必须更新的土地管理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组织亟需更新基准地价的县(市、区)对基准地价进行更新,新一轮更新的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在上一轮的基础上下降了10-20%。同时采取区域内土地开发成本综合、动态平衡,通过商业用地、综合用地、住宅用地等经营性用地弥补工业用地成本,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

第二,精准服务,推动项目落地。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成立了重大项目土地报批工作专班,建立了用地保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发改、交通、水利等部门沟通对接,召开项目协调会,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深入服务企业,主动对接,了解当年需要实施的项目,及时告知项目单位或项目牵头部门,提供用地所需材料清单,安排专人提供用地政策咨询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两个事项合并办理,统一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材料减少28项、前置审批条件取消5项,用地预审与选址行政审批事项3个工作日承诺办结;对尚未具备用地条件的项目,提前介入项目立项、可研编制、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在项目规划、选址、建设等阶段,指导用地单位科学选址、合理布局,从而缩短用地手续办理周期;对未按预定计划上报办理用地手续的重大项目,主动提醒或督促项目单位,做好协调督办与跟踪服务工作。“十三五”期间,有效保障水电铝、水电硅等86个工业项目落地,均价不到12万元/亩,低于全省17万元/亩的均价。

第三,超前谋划,做实留白文章。积极探索规划“留白”机制。按照“定空间、不定时序”“定指标、不定空间”要求,在当前开展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中,针对不可预期的工业项目,应对重大技术变革对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的影响,采取预留工业用地机动指标的方式,灵活处置,以弥补规划空间布局的偏差。根据全市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做到合理安排,做好战略留白空间应对准备,以提高空间的包容性。

昭通日报记者:税收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能否从税收的角度给我们介绍一下昭通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想请问一下,我们税务部门在促进工业落地发展方面有没有什么激励措施?谢谢!

昭通市税务局副局长 陈艳明: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关于第一个问题,我从“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税收所呈现的特点做一个数字化解读。

一是户数增长快。2020年,昭通税务部门征管系统登记工业经济户数5648户,比“十三五”第一年2016年增加2746户,增长94.62%,户数增长近1倍;二是民营经济发展较好。从2020年工业经济登记情况看,内资个体占比57.86%,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占比20.15%,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占比10.23%,私营独资企业占比4.6%,从登记注册类型看占比较大的均为民营经济类型;三是工业经济税收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全市总体税收收入由2016年的121.7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73.45亿元,年平均增幅9.25%,工业经济税收收入由2016年的74.04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52亿元,年平均增幅8.21%。其中,“制造业”税收从2016年的46.5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0.07亿元,年平均增幅6.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税收从2016年的22.7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3.23亿元,年平均增幅9.9%,“采矿业”税收从2016年的4.6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8.22亿元,年平均增幅15.18%。通过以上税收数据可以反映出昭通“十三五”期间占比超过60%的工业经济税收,为税收的总体稳健增长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工业经济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带动作用。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解答:

一方面是依法依规抓收入。坚持组织税费收入原则,依法加强税费征管,坚决不收过头税、不越权减免税,确保税费收入及时、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的成果,切实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另一方面不折不扣减税费。2020年前11个月,全市累计新增减税6.43亿元,其中:出台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新增减税1.95 亿元,2019年出台政策在2020翘尾新增减税4.48亿元。通过推动减税降费落实落细,切实减轻了纳税人负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通过落实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助力了工业经济的稳步复苏、企稳向好。

再一个方面是用心用情优服务。我们始终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在企业登记注册、纳税申报、发票申领、政策咨询及变更注销等各环节,均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服务举措,确保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在疫情期间,大力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模式,做到“税收服务不打烊、税企沟通不断线”,全力为包括工业经济企业在内的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纳税缴费服务,为他们在昭通这片热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贡献税务力量。

谢谢大家!

微昭通编辑:“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发展迅速,请问昭通供电局是如何助力电力保障的?谢谢

昭通供电局总经理 马庆龙: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借此机会,特别感谢长期以来各级媒体对昭通电网的关心、支持和监督。

“十三五”期间,随着水电铝、成贵高铁等重点工业项目落户昭通,全市用电量呈“爆发式”增长。其中,工业电量从24.84亿度增长到92.56亿度,增长了67.72亿度,年平均增长率达54.52%。这些数据客观反应了我们昭通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为有效保障昭通地区工业项目的电力供应,我们主要围绕“两个坚持”开展工作:

第一方面是坚持“硬投入”,全力打造坚强电网网架。昭通供电局作为保障昭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供应企业,始终坚持“央企姓党”和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理念,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立足行业优势,全面助力昭通“六大兴昭战略”实施落地。在“十三五”期间,昭通电网累计投资75.2亿元,新增50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28座,新建10千伏及以上线路248条,总长达8212公里,新增布点公用变压器10612台。针对重点项目用电需求,投资8.14亿元新建50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4座,满足成贵高铁,彝昭、都香高速,昭通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用电;投资0.72亿元新建110千伏园区变,满足昭阳工业园区用电需求;投资6亿元开工建设500千伏明通变,满足水电铝用电需求;预计投资15亿元建设500千伏鹤城变,满足水电硅用电需求。全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升,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由2016年35.2小时降至2020年的22.9小时,降幅达34.9%。

第二方面是坚持“优服务”,忠实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一是在“简化流程”方面下功夫。大力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将办电流程、资料、时限进行精简,持续提升客户用电体验,高压客户办电流程由原7个环节精简为3个环节,客户办电资料由原8种精简为3种;全流程平均办电时间减少近60%。二是在“靠前服务”方面下功夫。每月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新增工业项目用电需求,提前规划意向供电方案,有效实施配套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为项目落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工业客户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根据客户生产特性和用电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服务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同时,对重点工业项目成立专项服务组,上门指导客户做好供电工程的建设、验收等工作,有效促进项目早投产、早用电。“十三五”期间,我们对云铝海鑫、水富中晟能源、威信得云水泥厂等重点工业项目投资建设外部供电线路,累计为工业客户降低接电成本1.07亿元。三是在“政策推行”方面下功夫。积极贯彻执行云南省电力市场化交易政策,引导工业客户参与市场化交易,切实让电力体制改革红利真正落到工业客户身上。随着交易政策不断完善,交易范围不断扩大,交易客户由2016年的158户增长到2020年末的757户,客户数增长率为379.11%,交易电量也由2016年13.88亿度增长到现在80.27亿度。同时,企业的获利也越来越多,“十三五”期间,累计为工业客户节约用电成本24.28亿元。以昭通某工业客户为例,该客户2020年用电量1.23亿度,按照目录电价测算电费为5901万元,平均电价每度0.478元,而参与市场化交易后,实际缴费4585万元,到户平均电价为每度0.371元,比目录电价每度电下降0.107元,共节约电费1316万元。

“十四五”期间,昭通供电局将始终以做好全市用电保障为工作重心,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努力实现昭通电网规模翻一番的目标,扛起“电力先行官”的政治责任,全力以赴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谢谢!

昭通发布编辑:十三五以来,我市工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作为招商引资部门,为全市的工业发展倾注了哪些心血?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昭通市投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倪宝坤:

“十三五”期间,我市工业招商引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投促局与市工信局等部门密切配合、勠力同心,建立健全产业招商部门联动机制,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并借助各类展会平台,宣传推介昭通,出台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全市上下形成工业“一盘棋”招商的良好氛围。

一是工业招商取得新成效。5年来,立足昭通优势,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业发展目标,结合工业产业部门确定的产业发展方向,以产业建链、强链、补链为抓手,坚持“主线突出、特色鲜明、紧盯关键、重点明确”的工作思路,认真策划、包装、储备重点工业类项目200个。全市累计工业类招商引资项目216个(其中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工业园区168个项目),累计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450亿元(其中省外到位资金314亿元)。

二创新工业招商新路径。5年来,市投促局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开展线上招商引资活动,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多种形式对接拜访客商、参加网络宣传推介会、完成项目签约等。同时,借助昭通驻北京、杭州、深圳、成都、昆明招商联络处等驻外机构,不断拓展信息渠道,形成有效对接,先后促成了合盛硅业昭通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昭阳区70万吨水电铝建设、盐津浙江新安化工集团硅化工项目、大关北京仁创集团压裂砂项目等项目落地昭通。

三是平台招商取得新突破。5年来,紧紧围绕我市工业发展,积极组织参加进博会、南博会、昆交会、“十四州市川滇黔峰会”等相关展会活动,先后在上海、深圳、东莞、昆明、成都、重庆等地举办了招商引资专题推介会,参加中国(东莞)国际科技合作周和科研机构创新成果交易会,通过各类展会平台引进了威信金色优食谷食品深加工项目、大关年产30万吨高纯石英砂采选提纯、水富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巧家分布式光伏扶贫等工业类招商引资项目正在昭通蓬勃发展。会展平台招商,成为我市工业精准招商、精准选商的有效途径。

四是培育工业招商新路径。5年来,深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战略,在驻点招商的基础上,采取一把手招商、小分队精准招商策略,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形成有力对接。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浙江、深圳、安徽、新疆等地区,重点拜访对接了中国三峡集团、中建集团、中国大唐集团、东旭集团等一批有利于带动昭通工业经济发展的项目,并就项目投资达成合作意向。

五是营商服务取得新进展。5年来,强化跟踪协调服务力度,加强与客商的沟通联系,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昭通市绿色能源产业招商引资办法》《昭通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招商引资办法(试行)》等8个鼓励措施办法,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协助合盛硅业集团、新安集团、欧蓓莎集团、恒威集团等企业办理公司注册、前期手续等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同时,做好从项目前期咨询到企业建成投产的全程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营造细致热情、优质高效的服务软环境。

招商引资是推进工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更是我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需要您!需要我!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广播电视台记者:能源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工业经济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请问在能源产业方面昭通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谢谢!

市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耿红萍: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感谢大家对昭通能源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借此机会,我想用三个“变”来简单介绍“十三五”以来昭通能源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一,能源产业,由小变大。“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能源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部署和要求,依托昭通能源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绿色能源牌”昭通版,能源产业产值实现大幅增长。到2020年底,全市能源产业产值比“十二五”末增长55.94%,增加值比“十二五”末增长92.62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61.46%,几乎实现了翻一番的目标,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昭通第一支柱产业。

第二,基础设施,由弱变强。“十三五”以来,全市能源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700亿元,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一是电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贫困村通动力电、农村“一户一表”改造等惠民工程圆满完成。全社会用电量从2015年的61.13亿千瓦时跃升至2020年的160.7亿千瓦时,增长了近两倍 。二是天然气管网及储气设施快速推进。水富至昭阳天然气输送管道建成投运,中缅天然气管道昭通支线即将完工,“县县通”管道天然气工程进展迅速,昭阳、水富、绥江已实现管网供气,管道总里程超过240公里。全市已建成天然气储气设施6个,储气能力355.8万方。今年,还将再建成两个,届时全市天然气液化能力将达到60万方/日,储气能力超过600万方。三是充电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充电桩568枪,总功率1.37万千瓦,车桩比达到2.66:1(1510:568)。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力争年底前再建成320个公用充电桩。

第三,供应链条,由少变多。从过去的“煤、电、油”三驾马车,发展为以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主,煤、电、油、气多能互补的能源供应体系基本形成。电力方面:全市已形成水电为主,火电、风电、光伏发电为补充,电力品种齐全的电力产业。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1458.85万千瓦增加到2020年的1500.08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14.76%,其中清洁能源装机达84%。发电量从2015年的533.78亿千瓦时增加到2020年的632.2亿千瓦时,增长18.4%。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巨型水电站建成投产,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今年即将建成发电,昭通已经成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重要基地。煤炭方面:全市煤矿数量从2015年底的137个减少到2020年的60个,减幅达56.2%,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834万吨 /年;单井平均规模从2015年底的12.6万吨提升到52.82万吨;煤炭实现恢复性增长。天然气方面:自2015年国家批准设立滇黔北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以来,勘探开发工作快速推进,目前威信境内已建7个平台钻井24口,累计产气11684万方,“产供储销”体系逐步形成。成品油方面:2020年全市共销售成品油63.7万吨,比“十二五”末增长 24.9%,供应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新能源方面:“十三五”期间共建成风电场7个,光伏发电站5个,总装机45.65万千瓦。今年,还将启动巧家、永善总装机容量44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昭通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杨云松:

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记者朋友们的精彩提问,也感谢各位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从各位发布人的解答中,可以看出,十三五期间,我市大抓产业,主攻工业,在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有了质的飞越,我们期待昭通工业在十四五有一个更显著的提升,能为昭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今天的工业发展专场发布是我们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直部门的最后一场,这场结束之后,原则上我们年前将不会再有新闻发布安排。14场发布,让我们对昭通十三五期间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有了一个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对十四五更是抱有无限的期待。在此,要特别感谢各位记者在“昭通之变”系列新闻发布会期间的持续关注和多视角、多方式的报道,感谢你们半个多月来不离不弃的陪伴,也感谢你们一直的辛苦付出和默默坚守。我们殷切期待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能够以更加精进的素养、更加奋进的姿态践行“四力”,以认真与勤勉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记录者、见证者、参与者,能够在我市跨越发展的征程中贡献媒体人的智慧与力量。借此机会,也提前预祝在座各位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市政府新闻办

原标题:《昭通之变(十四)| 质效双增!昭通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