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厉害了!江海区新增两个市级“非遗”项目!必须了解一下

2021-02-19 18: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月9日

江门市人民政府正式公布

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其中江海两项入选

分别是:

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

台山玉石雕刻技艺

这些“非遗”技艺你都了解吗?

今天咱们来好好说一说↓↓

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

“生恭鲤鱼”,是外海人用竹片和红纸按照鲤鱼的形态扎制而成的一种手工艺品。肥壮的鲤鱼,金色的鳞片,象征着丰收和吉祥,因为“鱼”与“余”谐音的关系,也寓意年年有余。

每到新年前,大人们就会到集市买一条“生恭鲤鱼”回家给孩子,到了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身穿新衣,欢天喜地舞动着手中那条惟妙惟肖的“鲤鱼”走家串户,每到一户人家,孩子们就向主人说祝福的话,然后顺着人家的院子、里外堂屋跑一圈,一边跑还要一边说“恭喜发财,合家平安,年年有余”,之后,主人家就给孩子们一人一封红包以示答谢。从大年初一直到年初六的早上,孩子们都会举着那条“生恭鲤鱼”一家一家地跑。

扎“鲤鱼”要扎得圆正均匀肚子大,还要形象美观和生动,这需要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耐性,在材料上还得选择上好的竹枝和竹篾才能将框架扎得准确、结实。

首先削好一根厚约5厘米,长约70厘米的竹枝作为整条“鲤鱼”的支柱,支柱的上部分承托鱼身,余下的部分是供人拿捏的。然后就是用工刀削出厚度均匀的竹篾,用来扎成“鲤鱼”躯干骨架、鱼头、鱼尾,扎到每一个部位的交接处时要用韧性较强的麻纸绑扎一番;再之就要扎鱼身和肚子了。鱼架子扎好后就是贴鱼身了,先将红纸剪出鱼腮、鱼鳍、鱼肚、鱼尾等部位,把自制的生粉浆糊涂到各个部位上,再涂一些到鱼架子上,从鱼的肚子开始提着红纸小心地一点一点地贴,再到鱼鳍、鱼尾,最后才贴鱼腮、鱼嘴。这时,鱼儿的雏形基本出来了,就把金粉用“火水”(煤油)兑好,再用毛笔蘸一下,在红纸上画出金灿灿的鱼鳞、鱼头、鱼尾等花纹,最后才画鱼眼和鲤鱼鱼嘴上独有的鱼须,一条活灵活现的“鲤鱼”就出来了!

最后将制作好的“鲤鱼”晾在一边,让浆糊和金粉自然干透,再找来一根长1米半的扁担,在扁担的上半部分扎上厚厚的一捆干禾草,将 “鲤鱼”插在上面,托到集市上去卖。

台山玉石雕刻技艺

江海区优良的人文生态、国家高新区经济环境为“台山玉石雕刻技艺”的传承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平台。地属江海区亨通工业园区的江门市台山玉石协会,是江门五邑地区成立最早、台山玉石雕刻技艺传承人群最大、大师云集、台山玉石雕刻作品获国家级奖项最多的传承和保护的民间组织,协会自筹资金建立了台山玉石展馆5000多平方米,协会2008年制定了台山玉石标准,是中国玉石产业基地,为江门特有的台山玉石文化产业做强做大起着龙头、主导作用。

△台山玉石雕刻作品

“台山玉石雕刻技艺”来源于著名的福建寿山石雕刻技艺。寿山石的开发年代十分长久,寿山石的发现距今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寿山石始用于雕刻艺术品是在南朝时代,也经历了1500多年的传承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90年代中期,一位朝州客商在广东江门市台山的北陡鎮那琴南端一个叫散石湾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块金黄色石头,后来大家逐渐意识到这石头是个宝贝,于是全民大开发,发现了我国唯一的海中玉——台山玉石。恰好,因地缘、人缘、信息等因素,以林文乐大师为代表人物的一批福建寿山石雕刻技艺的能工巧匠们,另辟溪径,迁移到江门市江海区等地,他们以台山玉石为雕刻新材料,找到了继续传承发展寿山石雕刻技艺的另一片新天地。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与原来寿山石雕刻技艺不完全一样的雕刻技艺:“台山玉石雕刻技艺”,其雕刻技法有:浮雕、薄意雕、圆雕、镂空雕、薄意雕、链雕、镶嵌雕等,尤其是浮雕和薄意雕,特别适合台山玉石的材质。“台山玉石雕刻技艺”是外地(福建寿山石雕)优秀传统文化与江门侨乡本土文化相融合一个成功的典范。

△传承人林文乐正在雕刻

据统计,截至目前,江海区共有9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3名传承人,其中省级项目1个:赛龙舟(礼乐龙舟);市级项目5个:外海太虚拳、外海面手工制作技艺、礼乐梁氏传统木雕制作技艺、外海生恭鲤鱼手工艺品和台山玉石雕刻技艺;区级项目3个:分别是礼乐脱脂鱼干制作技艺、佛庄狮艺、传统大头佛表演套路;省级非遗传承人1名(礼乐龙舟,邓锡康),市级非遗传承人2名:分别是“礼乐龙舟”区焯贤、“礼乐梁氏传统木雕制作技艺”梁群英。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深入挖掘更多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积极做好我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来源:区文广旅体局

原标题:《厉害了!江海区新增两个市级“非遗”项目!必须了解一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