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省界地区大气污染之惑:规避执法跨界转移,代表呼吁联防联控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21-03-09 10:34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江苏省徐州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以超7000亿的经济总量力压周边县市,被国务院批复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此前曾报道,为了抱团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淮海经济区四省十城近年来曾多次召开省际联席会议,共商一体化发展大计。

然而,要想打破行政区划藩篱,无法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不断摸索中前进。比如,空气质量如何来共同维护?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建议,应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实体化工作机制,推动淮海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周铁根代表提出,近年来,徐州市强力推进传统行业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最大力度强化源头治理。但因徐州地处京津冀与长三角的过渡地带,四周环山,污染扩散条件差,受输入性污染冲抵影响,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与自身付出努力不成正比。同时,省际交界地区的一些企业为规避环境监管执法,普遍存在跨界转移现象。

周铁根代表对此提出,依靠单个城市强力整治已难以达到提升空气质量的目的,亟需开展区域性联防联控。

淮海经济区遭遇的困惑,以及未来的尝试和突破,也将为国内省界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及跨省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样本。

省界地区之惑:规避环境执法,跨界转移成普遍现象

据周铁根代表介绍,2018年4月起,徐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强力推进传统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调整。

其力度不可谓不大。比如,截至2020年6月,徐州市全有18家钢铁企业,优化整合后只剩下2家企业;全市11家焦化企业,优化整合后形成3家综合性焦化企业;全市62家水泥企业整合后只剩下15家,等等。经此调整,过剩产能大幅下降的同时,钢铁等四大传统行业大气主要污染物降幅也是非常明显。

周铁根代表介绍称,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20年,徐州市优良天数同比增加了45天,PM2.5浓度同比降低了12.3%,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据江苏省环科院进行的模型分析,通过对四大行业的转型升级,徐州7个国控站点平均浓度应下降5%~6%。但实际上,2020年下半年,徐州市PM2.5浓度同比仅下降4%。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外来输入污染影响所致。据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统计,2018年、2019年、2020年三年,徐州市外源输入性污染占比分别约为63%、56.9%、57.2%,均为江苏全省最高,且较全省平均水平均高出20%以上。这说明,徐州大气污染较江苏其他城市更易受外源输入影响。

此外,由于区域政策标准的不统一,一些“散乱污”企业往往会采取“游击式”生产,通过跨界转移的方式,规避环境监管执法。

周铁根代表称,自2018年起,徐州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丰县家具制造、木材加工,贾汪区石料加工,邳州市木材加工等行业的一些企业便转移到“一墙之隔”的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临沂市兰陵县等邻接省份地区继续生产。

同样,由于徐州市铸造企业政策、标准较严,徐州市贾汪区的一些铸造企业便转移到邻省生产,离徐州很近,但可以规避徐州的政策监管。

周铁根代表称,事实上,这些跨界转移生产的企业仍然对周边环境造成较重污染。因此,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开展联防联控,强化执法联动,显得尤为必要。

淮海经济区已是全国污染最严重地区之一

近年来,淮海经济区已逐渐成为除“2+26”城市(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外,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周铁根代表援引生态环境部《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称,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6μg/m3,O3浓度为148μg/m3。同比之下,淮海经济区19个城市的PM2.5和O3浓度分别高出约44.4%、19.6%,特别是O3(臭氧)污染日趋严重,2019年浓度超标约10.6%。

周铁根代表介绍称,到了2020年,淮海经济区19个城市的PM2.5浓度和O3浓度两项指标有所降低,但污染依然严重。

以徐州为例,区位上看,徐州地处京津冀与长三角的过渡地带,位于京、冀、津、鲁大气重污染区域的南缘。进入秋冬季,北部、西北冷空气南移,徐州于是成为污染气团向江苏省扩散的“第一站”。周铁根代表称,加之徐州市四面环山,外来污染物进入后不易扩散,与本地污染物叠加,短时间内可造成空气质量急剧恶化。

同时,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历来产业结构偏重,区域排放强大。据生态环境部统计,苏鲁豫皖交界地区集中了近8000万吨钢铁、4000万吨焦化、1.4亿吨水泥、1.1亿吨的石化产能。

代表呼吁:省界地区实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大气污染防治亟待联防联控。周铁根代表建议,首先要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实体化工作机制。

根据2019年、2020年生态环境部在徐州召开的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座谈会精神,建议参照京津冀模式,由生态环境部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生态环境部安排人员担任。人员采取“常驻+借调”模式,常驻人员设置编制,其他借调人员由生态环境部视情况从各省市生态环境局抽调。

还有,统一区域政策,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建议国家发改、工信、生态环境等部门就淮海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准入门槛、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出台统一的政策标准,特别是要明确产业排放及环境准入标准,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实现污染源头控制,避免落后产能和“散乱污”企业跨界异地转移。

同时,对省际交界地区的钢铁、焦化、铸造等污染较重产业新上项目的环评审批权限,建议上收至生态环境部。

而在边界监测方面,周铁根代表建议,要强化交界地区空气质量的监测,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同时,在交界地区试行外源输入无过错举证制度。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区通过精准监测可以证明污染过程以外源输入为主,考核时应扣除外源输入造成的超标天数等等。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