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津冀及周边等大气污染加重,各地应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

@生态环境部
2021-03-11 13:45
绿政公署 >
字号

@生态环境部 3月11日消息,3月9-1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逐渐加重,并与环渤海一带污染形成连片之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跟踪分析本次污染过程发展,及时解读污染成因。

01 总体情况

8日,山东、河南和河北南部率先出现PM2.5轻-中度污染,在偏南风作用下,污染发展至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部。9日白天,在持续偏南风作用下,污染逐渐向太行山-燕山山前地带累积,并影响到辽宁西南部,形成连片的中-重度污染。10日至11日清晨,受偏东风和偏南风交替影响,燕山南麓污染进一步加重且污染带向北发展至河北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截至11日7时,在京津冀及周边、东北地区中,一共有10个城市出现PM2.5重污染天,PM2.5日均浓度峰值为191微克/立方米(北京,10日);29个城市PM2.5小时浓度超过150微克/立方米,2个城市超过250微克/立方米,PM2.5小时浓度峰值为294微克/立方米(盘锦,10日11时)。北京市在9日14时-11日0时出现连续35个小时的重度污染,11日凌晨短暂降至中度污染,从11日6时起再度转为重度污染水平。

3月8-1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辽宁省PM2.5浓度及地面风场分布(数据来源:大气环境科学综合数据采集与共享平台,制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02  成因分析

大气扩散能力持续转差,北京及周边受到污染传输的显著影响。8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部风速低于2米/秒;北部存在1–3℃的贴地逆温且温差逐渐增大,逆温强度上升;区域内日均相对湿度达到60%-80%,夜间至清晨时段接近饱和,使污染物持续累积、转化。

北京市3月10日8时探空曲线(右侧黑实线为温度,左侧为露点温度;来源:怀俄明大学)

9日下午起,区域中南部出现4-6米/秒的偏南风,而太行山北部至燕山一带形成风场辐合区,导致污染物汇聚累积。10日凌晨至上午,在偏东风影响下环渤海一带污染物向太行山-燕山交汇处传输,导致PM2.5浓度显著上升。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显示,对北京而言,本次污染过程中本地贡献占35%,区域传输贡献占65%;其中,东南通道贡献约占30%,西南通道输送贡献约占20%。

近期全国工业生产活动和污染排放水平总体处于高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特别是钢铁焦化等重工业生产负荷高,同时北方仍处于采暖季,污染物排放量大,遭遇不利气象条件时,极易出现污染过程。在高排放、不利气象条件和传输影响下,NOx二次转化使PM2.5浓度不断抬升。以本次过程中污染程度相对突出的北京为例,PM2.5二次无机组分的占比达50%以上;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浓度的比值在4–5左右,较区域北部其他城市偏高。说明本地和近周边柴油车和工业源排放的NOx及其二次转化,是PM2.5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3月8-10日PM2.5主要组分浓度时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蓝卫士”小程序)

3月10日“2+26”城市PM2.5硝酸根离子与硫酸根离子浓度比值(数据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蓝卫士”小程序)

此外,近期秸秆焚烧进一步抬升区域内污染排放水平。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地即将开始春耕整地,容易出现秸秆焚烧的现象。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环渤海地区3月8–10日的火点数量比4–6日增加了1倍左右,河北南部、山东中部的火点数上升10倍以上,说明近期秸秆焚烧活动增加,这进一步抬升了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在污染传输影响下,容易对太行山-燕山山前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华北平原和东北南部3月8–10日卫星火点监测情况(来源:VIIRS遥感反演数据)

03  污染应对

针对本次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东北地区中共有39个城市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数据更新到3月10日)。其中,北京、天津、辽宁10城市发布黄色预警,河北9城市、山东9城市、河南5城市发布橙色预警。各地应按照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根据企业环保绩效水平,采取差异化的应急减排措施。

3月1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预警发布情况(制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蓝卫士”小程序)

分析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发现,近期部分城市仍存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减排量未达到应急管控要求的情况。此次污染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建议各地加强对重点行业应急响应情况的核查,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真正做到污染“削峰降速”。

04  预测预报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11-14日,区域大部维持偏南风、高湿和贴地逆温,京津冀中南部沿山城市可能出现多日中-重度污染。其中12日受东北来向冷空气及降水影响,区域中北部扩散条件略有好转,但污染形势总体维持。15-16日,受西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自北向南改善,区域大部以良-轻度污染为主。(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北京市11日仍将维持静稳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维持重度污染水平;12日白天受东北高压及降水影响,扩散条件有所改善,空气质量预计为轻度污染。(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东北地区

11-13日,区域温度回升,天气形势静稳,辽宁大部、吉林中部、黑龙江西南部为轻-中度污染,其中辽宁中西部11日和13日为中-重度污染。14日,受西南大风影响,扩散条件改善,预计辽宁中西部和吉林中部为轻-中度污染,其余为优-轻度污染。15-17日,受冷空气过程影响,扩散条件转好,预计区域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来源:东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

“十三五”期间,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策部署,全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超额完成。然而,今年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多次遭遇不利气象条件出现污染过程,说明大气污染治理依然任重道远。要实现“十四五”基本消除重污染天的目标,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久久为功。

来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原题为《气象条件持续不利,污染程度加重,各地应切实落实应急减排措施》)

    责任编辑:刘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