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印记•庐江小康生活实录|美丽乡村带活经济,文旅农和谐共生

2021-03-26 12: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绿水青山,竹窗溪语。安徽庐江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画卷。

“十三五”期间,在庐江县广袤的沃土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全面展开。回眸过去五年,庐江县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131个中心村面貌焕然一新,建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170公里,改造农村危房6313户。同时,庐江扎实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该县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做法在安徽全省推广。

作为安徽省会合肥的“后花园”,庐江域内现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旅游景区6家。2016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08年、2016年两度荣获“全省旅游经济强县”称号,2018年获得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称号。

自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庐江通过文旅融合,从“挖掘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两大方面入手,围绕着农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从而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工作。

此外,庐江以文化促振兴,通过深挖文化资源,厚植乡村底蕴,激发乡村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使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简而言之,庐江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美丽经济”的路子,庐江农村文化、旅游和农业也因美丽乡村建设焕发出新光彩。

 

山清水秀处,茶香弥漫

柯坦地处大别山余脉,一方高山丘陵,峰峦叠嶂,古树参天,山水资源丰富,是一派古色古香的原生态胜地。

这里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生态镇,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虎洞生态旅游景区,这里有高峡出平湖的虎洞湖生态度假区、有海拔596米的合肥第一高峰牛王寨、有茶乡茶人家万亩生态茶园体验观光区、有徽派建筑代表郑家庄园及安徽省首批古村落柯坦老街等诸多绚丽风景。

为充分将山水柯坦、生态柯坦展示给合肥及周边游客,庐江县文旅局为柯坦镇量身定做“柯坦、汤池旅游助农路线”,在让大家体验不一样的自然之旅、寻根之旅的同时,更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消费来自当地群众的产品和服务,以消费促进当地群众增收,促进精准脱贫。

据柯坦镇副镇长李银山介绍,柯坦镇依托文化、景观、产业、项目“四线”延伸,聚力打造特色民宿集群,以民宿产业推动柯坦全域旅游发展,实现“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让游客进得来、玩得好、住得下,从而带动“文、农、旅”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柯坦镇已新建4星级农家乐(虎洞山庄)1家、农家土菜馆6家、农家旅馆16家,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并计划新建牛王寨登山坡道,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虎洞景区观光旅游,形成以茶叶和旅游为主导产业的代庄新型农村建设典范。

柯坦虎洞景区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山水秀美,柯坦镇还茶香弥漫。

李银山口中所说的“茶叶+旅游”,实际上是当地重点发展的一项特色农业产业。

柯坦镇茶园主要分布在分水、柯坦、虎洞、蒲岗等5个行政村,现有山场面积50000余亩,宜茶面积20000余亩,区域小气候优势明显,适宜发展品质高的名优茶。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柯坦镇人民不但从山水中看到了经济效益,还从茶树上嗅到了商机。

于是,柯坦镇依托文化、特色旅游、休闲等产业的功能定位打造而成的虎洞村茶文化园正带动整个镇域茶产业链的发展。其中,代庄中心村的茶叶年总产值达270万元,占代庄中心村总产值的80%以上。

如今,柯坦镇一方面依托代庄努力夯实自有茶叶资源,将茶园变成绿化园。既绿化美化了村庄,又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充分调动群众积极参与,人人都当管护者,户户都有“绿化园”,从而在公共区域的路灯、道路、草坪以及卫生厕所的管理上,建立起广泛完善的长效管护机制。

古老的代庄,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展现出现代文明的风范

柯坦镇分水村茶园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云蒸雾集间,古村嬗变

古汤池镇素有“温泉之乡、风情小镇”之美誉,在镇西距镇区6公里处,便是充满着美丽与神奇的果树村。

马槽河静静地流淌,村庄四面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令人心驰神往。相传汉张良隐居于二姑峰上,山上有张良墓,千年古刹白云禅寺一直香火鼎盛。

村民家庭院内一株古茶花,相传是明代朱氏祖先在任云南总兵回乡省亲时带回果树家中栽种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茶花盛开时节,花开似锦,实为罕见的花坛奇观,前来观看茶花的人络绎不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古瓷窑址,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读本,供人们去细细的品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果树村在温泉雾气的蒸腾中,悄然发生了巨大改变。

“村域内每一件历史遗存,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都保存、蕴藏和传播着果树的历史文明。这是果树村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保护了‘特色’,就是保住了我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基。”汤池镇果树村书记李森这样说道。

2014年,果树中心村入选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村域内文化遗产也有了系统性保护。

李森透露,果树村始终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村内主要有芭洼民宿、白云禅寺、张良衣冠冢、宋瓷窑址、果树老街、夯土民居等历史遗存,有千年银杏、古山茶花等各类古树名木8株。村内传统文化氛围深厚,村民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较强,传统手工制作篾器、木工、打铁、米面、豆腐、春联、布鞋等传统手艺得以保护传承。

据李森介绍,果树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二姑峰景区,村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宿、农家乐等服务业,通过闲置农房与外来资本相结合等模式,提升旅游产业旅游服务水平来带动致富。

此外,当地龙头民营企业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产业扶贫富民新亮点。采用“公司+农户+产业” 的运营模式、用企业资本改造农户房屋发展旅游业,吸纳当地群众进企业务工,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斗转星移、新陈交替。通过文化传承、遗址保护和适度开发,古村再度焕发新生,山更清了,水更绿了,村民也致富了

汤池果树村风光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美丽乡村,细微之处见真章

乡村换新颜,并非一朝之功。

这件事,庐江县乐桥镇鳌山村村民李金响颇有感触。

过去,鳌山村都是泥土路,路既不好走也不好看,而且村内污水垃圾没有统一清理,村民的公共卫生意识也不强。

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以后,村民响应政府号召,自发成立村民组协助美丽乡村建设。首先,村子的路面被水泥沥青覆盖,垃圾桶也整齐的分布在村子里固定的地方,每家每户的厨房都有固定的下水管道,集中进行污水处理。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村容村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需要提升。

2019年,鳌山村新修建了文化广场,每到傍晚就会有很多老人孩子去散步、锻炼;每年庐江县组织的“送戏下乡”会有人来表演戏剧、放电影;同时,当地政府依托岱鳌山的旅游资源,去年316省道开通后,鳌山村也在岱鳌山下修了一条1.5公里左右的柏油路通向村内,保证村民与文化旅游景区的良性互动。

“村子的交通、环境卫生、娱乐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村民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路好走了,环境变好了,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农村嘛,以前都很脏很乱的,现在都变好了,很干净整洁。”李金响说道。

鳌山村的变化,是纵览庐江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局成就的一扇窗口。除此之外,庐江县还在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快进展。

乐桥岱鳌山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项开始于2018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程,从2018—2020年3年期间涉及农村人口30.33万人。目前已在全县13个镇以及白湖农场全面实施管网建设。已经建成庐城新水厂等三座规模水厂,其中城区供水已覆盖庐城、冶父山、白湖和泥河等镇,供水人口已达近30万人,DN100以上供水主干管达到295公里。正在建设榆墩、缺口和鸡鸣水厂三座,总规模7万吨,所有水厂均计划于2021年底之前建成通水。

据了解,新建的水厂全部采用先进生产设备,配备完整在线仪表,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保障持续安全稳定、优质节能运行,确保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没有全部完成的过渡期期间,庐江县狠抓农村小水厂整合。各镇是本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的责任主体,负责向用户提供符合水质、水量要求的供水服务,保障正常供水,确保供水安全。

2020年,长江中下游及巢湖洪涝灾害造成全县部分村镇水厂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居民饮水出现困难。为应对灾情,县水务集团按照县委、政府的防汛抢修救灾工作部署,在自身仍在抗洪救灾的同时,及时组织人员对全县各乡镇农饮水厂受灾情况进行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资料,帮助解决受灾水厂的供水问题。同时,迅速组建精干管道抢修施工队伍,驻点受灾严重的同大镇、新渡社区、郭河镇等,多措并举、全力铺设临时供水管道,抢修供水管网,千方百计恢复灾区供水,完成对二龙水厂和新渡水厂并网改造,延线铺设管。

以白山镇代桥水厂为例,洪涝灾害发生后,立即调集多支队伍加班加点,在10天内沿089县道向代桥方向铺设了一道3公里DN300主管道。

回眸“十三五”,庐江县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598个村庄完成“五清一改”,193个村庄实现“五化两改”,新增农村改厕1.7万户,131个中心村面貌焕然一新,26个中心村完成高标准建设,成功创建4个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该县人居环境整治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农村“三变”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

站在“十四五”,庐江县将分类推进传统村落、特色村庄保护发展,保持乡土风貌,推动文化传承,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描募未来更美的乡村画卷

供水一体化,黄山寨下的青山湖 (中共庐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