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太行龙井”成为灵寿农民脱贫致富新产业

2021-04-06 19:3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记者 杜岩卿 灵寿台记者 李鹏起 李四海)“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我国,茶叶种植有不能突破北纬38°线的说法。灵寿县农民在河北省农科院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试种,终于成功实现了南茶北移,结束了我省无茶的历史,推广建成高标准茶叶基地近千亩,有效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清明时节,万物勃发。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家庄市灵寿县五岳寨山脚下的南营乡漫山村,桃红柳绿,生机勃勃。在太行山深处,100多座白色的茶叶种植大棚非常醒目。一大早,来自漫山村和附近村的茶农们就拿起竹篓,钻进大棚,忙着采摘今年刚刚长出来的明前茶。茶叶大棚内,经过一个冬季的生长,一棵棵嫩绿的新芽刚刚长出来,娇嫩可爱。

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漫山村村民赵五妮:“摘这个春茶,一芽一叶,最好的茶了这是。一般情况下清明节开始采茶,最珍贵的时候,特别贵,也缺少。像这会儿吧,多采不了,一上午吧,采一斤左右。”

这是今年采摘的第一茬新茶,不少茶叶爱好者特意从外地赶过来,亲手采摘第一批茶叶,品尝明前茶的新鲜与清香,体味新茶采摘的快乐。

天津客人王爱:“我们是来自天津的,我们都喜欢喝他这里的茶,知道这里是燕赵第一茶园。昨天知道了已经开采了,今天就开车赶过来了。因为每年都会买一点回去,今年正好可以采摘一些,自己采,自己做,可以带一些回去。”

新芽采摘下来后,经过4个小时的萎凋和10几分钟杀青后,就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炒制。69岁的张国庆是灵寿县最早一批跟杭州师傅学习炒茶的本地人,他熟练地用手翻炒着茶叶,十几分钟后香气浓郁的新茶就出锅了。

石家庄市灵寿县展翼茶叶专业合作社员工张国庆:“炒了十年了,炒茶有很多技巧,一般回锅的时候有四种常用手法,一个是抓,一个是磨,一个是甩,一个是压,4斤2两鲜芽才能炒一斤茶叶,所以说比较珍贵。”

抓一把刚刚炒出来的新茶,一杯开水泡下去,氤氲茶香弥漫在整个房间里,让人忍不住端起杯来慢慢品尝。

茶叶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有不能突破北纬38°线的说法。上世纪90年代以来,灵寿县农民在河北省农科院的帮助下,从杭州移植来龙井43号茶苗,经过反复试种,终于实现了南茶北移,在太行山深处成功种出了滋味浓醇、栗香浓郁、鲜爽回甘的龙井茶。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生产出来的茶叶经有关部门检测,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含量很高,咖啡碱含量低,口感和西湖龙井相比更浓醇厚重,2002年通过河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被誉为“太行龙井”。

茶叶在太行山试种成功后,灵寿县大力扶持当地农民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等方式发展茶叶种植,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茶叶基地近千亩,覆盖周边东寺岭、西寺岭、南营等8个村,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集约化经营方式,有效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漫山村村民赵五妮:“干了有十几年了吧,每年干两个多月,差不多就结束了,挣2000多块钱吧。”

石家庄市灵寿县展翼茶叶专业合作社经理张占江:“下一步准备从大棚方面进行技术改造,研究茶叶的生长规律,尽量地掌握它的技术,提高茶叶的质量。以后让农民从我们实验基地掌握更多的技术,发展更多的产业,提高农民的生活,发展农村的经济收入,真正把咱们的“太行龙井”开展起来,把这个产业推广下去,通过这个产业提高人们的生活。”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太行龙井”成为灵寿农民脱贫致富新产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