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学习教育】重温红军长征过云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2021-04-08 19: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1935年,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进入云南。红军在云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好民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红军长征过云南已过去80多年了,但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显得更加壮丽。

一、红军长征过云南的革命实践

(一)中央红军集结扎西

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预定夺取川黔边境的土城、赤水县城,相继从四川的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但因蒋介石的阻挠,只得撤出战斗。29日凌晨,红军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挥军西进至川滇边的云南威信县扎西镇集中。面对复杂的敌情,2月9日,在毛泽东同志的主持下,召开了扎西会议。扎西会议是中国革命在遵义会议实现伟大转折后的新起点。它保证了遵义会议所开创的历史性转折得到实现,它也是长征战略转变的重要一环。这次会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研究红军面临的形式,决定红军进军的方向,二是研究决定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即扎西整编。为了甩开敌人,红军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了歼敌2个师8个团、俘敌3000人的胜利,这是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战。此后,红军西进云南、挺进滇中、威逼昆明,为抢渡金沙江、北上川西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央红军长征先后两次进云南,在云南境内活动28天,经过威信、镇雄、巧家、平彝、曲靖、沾益等17个县,其中,攻克了威信、宣威、会泽、嵩明等9座县城,四渡赤水河、奔袭皎平渡、激战通安镇、抢占洪门渡、鲁车渡寻船、东川树桔渡、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二)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建立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扎西集结期间,为扩大红军规模,发展与组织广大的群众斗争,牵制蒋介石的部队,中央决定由徐策、余泽鸿、戴元怀、夏才曦等5人组成中共川南特委,并决定抽调1批师团干部和1个干部连、1个基干连等,与叙永特区游击队会和,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后又决定在川南地区组建川南游击支队,在贵州黔北地区组建黔北游击支队,在滇东北地区组建云南游击支队,在川黔滇地区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7月初,川南游击纵队与黔北游击支队会师,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两支游击队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同心协力,发展游击区,部队改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

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活动范围扩大到川滇黔边的高县、叙永、威信、镇雄、彝良、盐津、毕节等二十多个县的广大地区。游击纵队灵活机动、不畏强敌,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势力,因此引起了敌人的恐慌,蒋介石下令“三省会剿”。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加之游击队供养严重不足,弹药匮乏,特委和纵队主要领导人徐策、余泽鸿、刘干臣等相继在战斗中牺牲。1936年7月,刘复初任纵队司令员,龙厚生任政委,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由川南转移到云南彝良、威信、镇雄一带的边远山区活动。川滇黔游击纵队坚持了长期的斗争,把热血洒在了云南的土地,把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书写了革命斗争史上悲壮的一页。

(三)红二、六军团长征入云南

当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贺龙、任弼时等通知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后称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2月4日,红二六军团渡过乌江上游的鸭池河,相继占领贵州黔西、大定(大方)、毕节3个县城,随即展开建立以大定为中心的黔大毕根据地的活动。面对蒋介石的跟踪追剿,在紧急关头,红二、六军团的主要领导人决定采取迂回打圈的战术,利用乌蒙山与敌周旋,调敌向西,摆脱敌人,继续南进。红二六军团突出包围,二占寻甸城,经六甲之战、普渡河之战转战滇中,继而进逼省城、横扫滇西、攻克楚雄城,后在石鼓渡江、翻越雪山、中甸修整。

红二六军团自1936年3月首次进入云南,到5月从中甸离开滇境,先后在云南活动67天,经过了彝良、镇雄、平彝、宣威、沾益、曲靖、寻甸、嵩明、昆明、禄丰、广通等27个县,攻占了寻甸、富民、盐兴、楚雄、镇南、牟定、姚安、祥云、盐丰、宾川、鹤庆、丽江、中甸等13座县城,终于摆脱了10万余敌人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的胜利。

二、红军长征对云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影响

中国工农红军两次经过云南,在云南境内转战1000余公里,经过了8个地州市的34个县。红军在云南活动的世间虽短,但是他们以实际行动向各族人民群众展现了工农红军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对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播下革命火种,激励各族人民为自身解放而斗争

红军长征过云南期间,一边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一边实行“打土豪,分土地”的政策,对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宗旨,为各族人民指明了争取自由、谋求解放的道路。红军以实际行动为云南人民展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他们给遥远的边疆人民送去了希望和光明,在云南边陲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竖起了革命的红色大旗,极大地鼓舞了云南人民的革命斗争热情。在红军的号召和影响下,云南多地爆发了武装暴动。威信县郭家坟村青年贫苦农民殷禄才经过党组织的教育锻炼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郭家坟为中心成立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云南游击支队,开展游击战,打击敌人,铲除地霸武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后支队长殷禄才、政委陈华久光荣牺牲;在楚雄县常备军中任分队长的地下党员陈世昌(茂吉)在红军的影响下,于1936年秋,带领骨干在楚雄哨区三街第六区区公安所夺取了武器,然后转到易门县与峨山县接壤的地方隐蔽起来,组织武装队伍,建立“楚、双、峨、易”游击大队,开展游击斗争;武定山区的彝汉贫苦农民举行了近千人的反土司武装斗争;中甸县上江、金江、虎跳江地区的农民群众揭竿而起,发动了纳西、白、傈僳族人民1000多人参加的起义;宣威爆发了陶永昌等领导的农民暴动。总之,受红军革命精神的影响,多地人民都为翻身解放而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二)激发爱国热情,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红军在云南期间,不仅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打土豪,分土地,救济贫民,还在群众中广泛的宣传党的主张,采取演讲、访问、帮助群众等方式与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紧密的团结协作关系,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开展了广泛的统战工作。首先,红军对云南地方实力派开展了统战工作。红二、六军团领导人萧克、王震、李达及随红军长征的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周素园、邓止戈等都曾给云南地方实力派龙云写信,使之晓其救国大义,争取支持。其次,红军领导人还给滇军将领如孙渡、安恩溥等写信,一些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滇军将领如张冲等,从此确定了与共产党合作并最终走上了投身革命的光明道路。最后,红军还认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广大红军指战员不仅做少数民族的统战工作,而且特别注意对少数民族上层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他们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1935年2月初,红一方面军进入云南威信扎西时,为了争取民族上层,红军的一位首长特邀当地苗族副组长、小学教师熊治荣去座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红军纪律,号召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拿起武器,打土豪,分田地,并送给他了一些礼品、宣传片。经过熊治荣在苗族中的宣传,加深了苗族对党和红军的认识,熊治荣等一批少数民族进步分子后来参加了革命。4月,红军总部驻寻甸县柯渡丹桂村时,朱德总司令亲自到清真寺会见当地回民群众,争取他们的支持,红军的言行使回民群众很感动,当即就有10余人报名参加了红军。红军在云南对各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激发了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三)践行民族政策,为开展民族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因此,红军过云南期间,凡进民族地区,都把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列为首要的纪律和原则。1935年2月,在扎西会议上,民族问题被提到“特别注意”的重要地位,中央指示:“要特别注意党的民族政策”,“要组织兄弟民族革命武装力量,维护民族自决权”。重申“要有区别的对待汉族恶霸地主和兄弟民族的奴隶主。”红军制作了大量针对少数民族的标语口号和宣传单,在少数民族同胞中散发。红一方面军一进入云南,就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布告》,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夷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沿途书写“彝民们团结起来,不交租,不还债”,这些话说出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心声。红军在云南期间,还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红军干部命令部队不得把猪肉带进清真寺和回民家中,不准在回族村寨杀猪、煮猪肉。贺龙总指挥等军团领导带头尊重藏族的宗教信仰,命令规定红军不准进入大殿和寺院。

红军的这些举动切实感动了少数民族群众,也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尊重和爱戴,各族人民也纷纷支持和帮助红军。他们主动为红军带路、筹粮、舂米、打草鞋、当向导和船工、做翻译、侦察敌情、护理伤病员等,还有人报名参加红军,扩大了红军的规模。红军争取和团结了各族人民,为开展民族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甚至对云南现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定位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历史的尘埃早已被雨水冲刷干净,但是红军长征却在人类历史上树起了巍峨的丰碑,长征精神随着时间的积淀显得更加壮丽、更加弥足珍贵。

(一)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红军长征过云南时,面临十分严峻的危险和挑战,正是红军拥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革命必然胜利的不懈追求,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使得他们能够四渡赤水河、强渡金沙江、乌蒙山回旋,最后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红军胜利长征的决定性因素。

新时代,我们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改革越是走向深处,越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欠发达”仍然是云南的基本省情,既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又有与现代化差距较大的问题。面对着城乡协调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等的繁重任务,我们更是要发挥迎难而上、精准施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伟大长征革命精神,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推动云南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二)坚持党的领导,弘扬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新时代,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严守纪律、团结合作。红军之所以能取得二万五千里伟大长征的胜利,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定和政策,严守党的纪律,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一个松散的政党,绝不会把一个民族带向光明的地方,现今,我们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迈进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更需要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全面从严治党,把我们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同时,要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在党内外宣传党的革命历史,弘扬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云南作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要与全国一同迈入现代化的进程,任务更加艰巨,更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各位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防止贪污腐败,加强党内的团结协作,同时,要联合人民群众、企业、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紧密团结的大集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力量,努力在我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三)紧密依靠群众,弘扬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红军长征过云南期间,真诚帮助各族人民,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支持与援助,红军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群众与红军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伟大长征的胜利。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军胜利长征启示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和红军之所以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类奇迹和举世无双的成就,离不开广大的人民群众。

新时代,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密依靠群众,发扬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面临的任务和情况和红军长征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本质没有变,仍要跨越前进道路上的“雪山”、“腊子口”的艰险没有变。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云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0年也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这期间,离不开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今后,我们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进行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同时,全力推动产业强省、“数字云南”、人才强省等方面的建设,坚持艰苦奋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人无精神而不立,国无精神而不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股强大精神力量的支撑。红军长征过云南已过去80多年了,他们的足迹遍布在云南的土地,他们的热血洒在了边疆,他们用身躯诠释了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励志救国的长征精神,革命火炬永垂不朽,长征精神与世长存。

来源:“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

原标题:《【党史学习教育】重温红军长征过云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