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百姓生活美——从江县贯洞镇腊水村木耳产业兴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2021-04-12 12: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进征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汇聚起坚定信心克难关、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强大力量,亿万群众积极投身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把镜头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即日起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开设“同心奔小康”子栏目,记录铿锵有力的奋斗足音,讲述温暖幸福的小康故事。

仲春时节,处处枝繁叶茂、青葱翠绿,万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这么早啊。”3月23日,从江县贯洞镇腊水村村民杨巧云像往常一样,7点半准时到达龙图大坝食用菌基地,和其他人寒暄几句后,拿起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拿起菌棒,手脚麻利地摘下成熟的黑木耳,放到身旁的桶里。盛满后,她抱着满满一桶木耳,往麻布口袋里倒去。

“早上八点上班,下午六点下班,中午休息两小时,一天工作8个小时,就能拿到100元钱。”趁着木耳装袋的空闲,她和我们唠嗑道,“在这里上班真的安逸,离家近,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不像以前在外打工,家里有事也回不来,只能干着急。”

“采摘木耳技术难度小,很适合像杨巧云一样的留守妇女做工。”腊水村支书梁瑜夏看着眼前一片丰收的景象,情不自禁感叹道,“能有现在这番场景,得感谢一个人。”

“他就在现场,你往那边看,就是那个正在指导村民采摘木耳的青年。”朝着村支书指的方向看去,一个身穿黑色外套、个子小小的青年男性,出现在记者眼帘。

这位青年名叫梁思文,是县里富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外打工多年的他因工作缘故,了解到黑木耳很适合腊水村种植,于是在2019年回乡,找到村里,说了自己的想法。

一番交谈后,梁思文告诉记者,起初村民们不敢贸然跟着种植,纷纷持观望态度。他率先投入30万元,在林下发展了35万棒黑木耳,顺利赚到第一桶金。

“第一期做成功后,农户们发现种植时间是10月到次年3月,处于农闲时间,又不用精细管理,收益也还不错,都不用我自己去宣传,纷纷找到我报名。”

村民有了盼头,干劲十足。

全村共有14户种植黑木耳,种植面积达28.52亩,共计种植17.15万棒,总产量已达17万斤。不仅如此,村民们集思广益,最大限度利用有限资源,黑木耳种植逐步形成了“田地+林下+庭院”的分布格局,村民蒋伯刚就是庭院种植的尝鲜人。

来到蒋伯刚家中,房前屋后尽是菌棒,场面极为壮观。蒋伯刚和他爱人正一根根翻看菌棒长势,低声讨论着要如何管护。

记者的到来打断了两夫妻的讨论,蒋伯刚邀请我们进屋,边倒水边说:“我想到地空着也是空着,还不如种点东西。刚好黑木耳种植简单,我就在家里尝试种植。一年能种个万把棒,现在赚了有两三万块钱,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啊。”

村里与贵州省从江县菌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形成“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我们公司无偿提供菌棒,并提供技术指导。”在办公室里,菌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吴银强将食用菌产业项目表递到我们手中,“在产品回收上,我们以保护价的方式保障老百姓的利益。无论面临什么情况,我们扣除菌棒成本价后,都会确保他们一棒有一元钱的收益。”

如今,腊水村里产业兴旺,百姓生活美满,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开。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百姓生活美——从江县贯洞镇腊水村木耳产业兴村富民的生动实践》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