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国最大沉管干坞预制场建成记

中国交建
2021-04-12 17: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2020年11月10日,我国最大的沉管干坞预制场——大连湾海底隧道首批三节沉管连续出坞,创造了国内跨海沉管隧道单批出坞管节数量之最。

大连湾海底隧道共需预制18节大型沉管,每节沉管重达6万吨,相当于一艘“辽宁号”航空母舰的重量。工程启动时,建设怎样的“航母基地”就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难题。“团队拥有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经验,如果仍采用港珠澳的工厂法预制,方案虽然最稳妥,但是沉管从预制到出坞都在独立区域进行,形成流水线作业,占地面积大,一次只能预制一节。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工期只有50个月,按照工厂法预制沉管无法保证进度。”中交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部总工程师张海英介绍道。

为此,大连湾海底隧道项目“另起炉灶”建设干坞式预制场。“这种预制厂就是需要在陆地上挖一个干船坞,并建设坞门,沉管在干坞内预制,预制完成后向坞内灌水,将沉管起浮绞移出坞,坞门闭合后抽干水再次进行预制。”张海英说。

2017年8月,干坞子项工程在大连湾北岸开工建设。干坞毗邻大连湾,开挖前需要修筑临时围堰阻挡海水,而建设临时围堰需要5个多月时间。“能不能先打一排钢板桩,先开挖干坞北侧。像切蛋糕一样,先吃一半,再吃另一半。”张海英的话让人眼前一亮。按照这个思路,项目部仅用一周时间就在干坞北侧打下一排钢板桩,将干坞一分为二,待临时围堰建成后,拆除钢板桩再开挖南侧干坞。

正当干坞开挖施工进行得热火朝天时,辅建区建设却出现了问题。原来,干坞辅建区的位置过去是化工厂,部分土壤受到了污染,不能外运,只能原地处理。辅建区上要建设办公室、拌和站、钢筋加工场等,对于工程至关重要。“不让挖土怎么建设辅建区?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这让项目总工办张立光犯难了。

经过论证,项目团队巧妙地将原设标高整体提升了1.05米,污染土无需外运,全部就地利用。对于没有被污染的土壤,还打造了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防风抑尘网,将渣土牢牢锁在圈内,保护了大连湾的海洋生态。

污染土的问题刚解决,干坞开挖又遇到了难题。“爆破的方案最有效率,但是行不通。”项目总工办主任王晓姝说,“附近的养老院、热电厂与爆破点不足百米,安全风险大。”是等着征拆完成再爆破,还是索性换一种方案?经过激烈讨论,项目部决定采用“笨办法”:在挖掘机动臂上加装破碎锤,拿出“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打下这场硬仗。

就这样,一度荒草丛生的海岸热闹了起来,无数船机设备日夜轰鸣形成了工程日报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历时3年,经过一百余次方案变更,20万平方米的“航母基地”出现在大连湾畔。

来源

一航局 | 四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点击图片

回顾精彩内容

原标题:《我国最大沉管干坞预制场建成记》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