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乡愁」定西市陇西县做好“四篇文章”传承非遗瑰宝

2021-04-12 10: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年来,陇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和弘扬传承等工作,全力做好深度保护、传承培育、宣传推介、融合发展“四篇文章”,不断开创非遗传承保护新局面。

做好深度保护文章 搭建非遗展示新平台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成立陇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评审专家委员会,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认定、登记和数字化管理。目前,陇西县公布非遗项目10类58项,其中省级名录项目4项、市级名录项目32项、县级名录项目22项。2020年12月,陇西云阳板作为全省唯一传统舞蹈类项目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项目名单,成为陇西县首项入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同时,不断增强非遗的生命力和影响力,2020年7月在昊翰文化商业街建立陇西非遗展览馆,开放以来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人以上,让广大市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做好传承培育文章 打造非遗发展新品牌

不断健全完善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建设,目前,全县共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群体4个、传承人55人,形成了以陇西云阳板、陇西腊肉、“靛坪大曲”酿酒制作技艺、黄芪党参加工制作技艺、百草染色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着眼传承人带徒授艺,建立云阳板、陇西民歌、陇西腊肉、“靛坪大曲”“沁墨阁”书画装裱技艺和陇西宴式等6所传习所,培养云阳板代表性传承人4人、陇西腊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人;建立刺绣扶贫就业工坊和“百草染色馆”,组织开展刺绣和百草扎染技术培训130余人;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校园活动,选派非遗传承人到中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学校开展指导和创排,促进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

做好宣传推介文章 营造非遗保护新氛围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弘扬,在每年春节、元宵节、“四月八”民俗文化节和李氏文化旅游节等节点,积极组织陇西秧歌剧、传统武术、小曲、道情等非遗项目,在古莱坞、李家龙宫、仁寿山公园等景点景区展示展演,有效提升了非遗的传播力。

积极开展“文化线上·魅力非遗”网上宣传,制作了“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短视频11期,通过、快手、抖音等形式进行了推送展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陇西刺绣、陇西腊肉、陇西剪纸多次被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报道,陇西云阳板连续在两届(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展演,陇西刺绣、“海兴银炉”银饰和靛坪大曲等非遗项目产品在甘肃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敦煌主会场亮相,并在福建、上海、成都等地进行了展示,靛坪大曲酿酒在中缅建交70周年文化节得到展示展销,不断提升陇西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做好融合发展文章 激发非遗工艺新活力

陇西县充分发掘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依托非遗传习所建立非遗扶贫工坊,培训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学习传统工艺,扩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门路,累计培训贫困群众70人,带动5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采取“产销对接·助力扶贫”方式,以“非遗+文创+电商+扶贫”的发展思路,建立了陇西刺绣、陇西醪糟、靛坪大曲、陇西宴式和李氏面塑5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创新案例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同时,突出非遗文创研发,加快传统工艺振兴,陇西刺绣文创包、百草染色围巾、“海兴银炉”姓氏图腾、“梅兰竹菊”银画等受到国内外顾客好评和市场青睐。

来源:西部文明播报

原标题:《「中国乡愁」定西市陇西县做好“四篇文章”传承非遗瑰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