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走渤海走廊】胶莱河畔探“红色大陆”

2021-04-20 17: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渤海走廊”是抗战时期胶东根据地、沂蒙根据地和延安往来的“红色生命线”。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潍坊晚报组织开展重走“渤海走廊”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连日来,采访团走进昌邑市、寒亭区、滨海区的“渤海走廊”沿线村庄,深入挖掘红色故事,追寻红色基因传承密码,探访当地乡村振兴之路。潍坊发布将从今日起转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渤海走廊示意图(资料图片) 来源:潍坊晚报

胶莱河畔探“红色大陆”

昌邑大陆村传承陆升勋精神,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4月8日,重走“渤海走廊”采访团第一站来到胶莱河西岸的昌邑市卜庄镇大陆村,这里至今传颂着抗日英烈陆升勋的故事。这里是陆升勋的故乡,也因此被称作“红色大陆”;这里是远近闻名的“梨枣之乡”,小小梨枣带富了一方经济。正是缘于红色精神与绿色经济的有机融汇,催生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更擦亮了一个“全国文明村”的招牌。

陆松茂(右二)讲述爷爷陆升勋的抗日事迹。

战事危急难尽孝

回望家乡泪湿襟

4月8日,记者走进大陆村,村路笔直,村庄整洁,棵棵梨枣树迎风吐翠。在村里,记者见到了陆升勋的孙子——78岁的陆松茂。

陆松茂介绍,1907年10月,陆升勋出生于大陆村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从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村任教。1927年组建百余人参加的“农民协会”,组织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抗税斗争。193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后,他在本村和邻村相继办起“青年夜校”。1938年2月,他带领三十余人参加昌邑瓦城抗日武装起义,并先后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特务中队队长、鲁东游击队指挥部特务大队大队长。七、八支队编入山东纵队后,他任特务团团长。后历任沂蒙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纵队一支队副司令员、沂蒙专署专员等。他率部东进胶东,帮助开辟蓬(莱)黄(县)掖(县)抗日根据地;西战清河、沂蒙,为山东抗日根据地建设作出卓越贡献。他们东征西战趟出的这条路就是后来的“渤海走廊”东西延伸交通线。

1940年8月,陆升勋收到二姐来信,说母亲和他的妻子相继去世。父亲因过度悲痛和思儿心切病倒在床。二姐在信中转告父亲嘱托:“望在有生之年,再见儿一面,将家事和两个十几岁的孩子交给你,了却心事。”读完来信,陆升勋思绪万千,寝食难安。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他给二姐回信,把家和父亲、两个孩子托付二姐照管,并请二姐安慰老父亲:国难当头,为儿的难以忠孝两全!

1942年10月,陆升勋调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随后,陆升勋等百余人从新泰出发,日夜兼程,经“渤海走廊”前往胶东。他们经瓦城、白塔,分批经过封锁线,几经凶险到了潍河边。行至卜庄附近时,他望着家乡方向,禁不住泪眼婆娑,但胶东形势紧迫,只能忍痛继续赶路。谁料,这竟是他最后一次经过生他养他的故乡。12月8日,行至莱阳孙家夼时,突遭日伪军包围,陆升勋率部激战一个多小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5岁。

陆松茂(前)描述陆升勋故居位置。

遗骨下落没找到

村里建起村史馆

2015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陆升勋的名字赫然在列。2018年,村里建起村史馆,显要位置展陈陆升勋的事迹。陆松茂几乎每天都要到村史馆里转一转,打扫一下卫生,还当起了义务讲解员。

记者一行跟随陆松茂来到村子西南角一处老宅残墙边,这就是陆升勋的故居。陆松茂介绍,这处老宅已有上百年历史。残存的石墙是当年的车门,也是“农民协会”开会的地方。后来,老宅破旧倒塌,只留下了现在的残墙。

陆松茂经常教育子孙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不要给爷爷丢脸。让他遗憾的是,至今,爷爷的遗骨也没有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陆松茂和弟弟陆松君曾两次到爷爷的牺牲地——莱阳孙家夼村,寻找遗骨埋葬地。

当年孙家夼村村支书李同林曾参与过那次战斗的善后事宜。他回忆道,当时牺牲了36人。父老乡亲含泪安葬烈士时,发现一位中年人腰间皮带上有一个撕破的手枪套,地上有一个摔碎镜片的眼镜框,身上有一块手表,断定此人应是八路军干部。于是,乡亲们将其单独安葬了,其他35位烈士则合葬在一处。后经确认,被单独安葬的就是陆升勋。后来,这些烈士遗骨被迁往烈士陵园。陆松茂先后到莱阳红土崖革命烈士陵园、胶东英灵山烈士陵园查询,始终没找到爷爷的遗骨。陆升勋第二任妻子闫娟也曾经说道:“升勋的牺牲,留给我的只是孤独、痛苦,神情迷茫,终生像梦幻一样,盼他快回来,实现他回家乡看看的愿望。”现在,陆松茂一直盼望着爷爷的遗骨能回到家乡。

记者通过村民了解陆升勋事迹。

传承精神看今朝

乡村振兴拓新路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旖旎风光。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大陆村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村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康庄大道。1965年,作为昌潍地区种植水稻的示范村,“大陆经验”在昌北地区广泛推广。改革开放以后,大陆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从1998年开始,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梨枣种植。他们从山西引进梨枣品种,到沾化县学习无公害种植技术,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产业化运作,从最初在206国道两侧种植梨枣500亩发展到现在辐射带动周边12个村种植面积突破1万亩,年销售优质梨枣超7500吨。还在全省率先成立梨枣合作社,引导种植户提高梨枣种植技术,靠技术优势提高效益,开辟梨枣电商交易平台,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网络。每年金秋梨枣飘香之时,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慕名而来,这也使卜庄镇不仅成为全国最大的梨枣生产基地,也成为全国梨枣价格形成中心、交易中心。目前,大陆村梨枣种植人均年销售收入超3万元,全村收入突破4000万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进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陆升勋是我们大陆村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更要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不要忘记他,以此激发内生动力,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带领群众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大陆村党支部书记陆运泽说。

原标题:《【重走渤海走廊】胶莱河畔探“红色大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