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临泉美女战地记者,两赴中东!

2021-04-20 20: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洪漫

新华社社员

安徽省临泉县人

新华社战地记者

2001年8月至2003年10月

担任新华社驻科威特英文记者

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

担任新华社加沙分社首席记者

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

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中宣部授予“时代先锋”称号

新华社十佳记者、社长总编辑奖、优秀党员

伊拉克战争报道先进个人等

资生堂·电讯访谈间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她记录了从备战到结束的全过程;

2004年参与印度洋海啸报道;

2006年,她再赴巴勒斯坦任新华社加沙分社首席记者,亲历巴以冲突。

她是战场前线报道队伍中为数不多的女记者之一,也是被当地儿童熟知的“China”;

她曾被困在两军交战的中间,也曾为了抢新闻而舍弃厚重的防弹背心;

她曾冷眼旁观最残酷的枪药炮火,也曾为战地平民的一点期许泣不成声;

她用客观公正的报道,用女性特有的视角记录战争、还原真相,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她就是被称为“战地玫瑰”的新华社记者——洪漫。

洪漫:战争、和平与女性

主持人:薛园

主持人:为什么选择两次去战乱地区?

洪漫:第一次可以说是误打误撞的。我是2001年的8月份被新华社派到科威特分社担任记者的,当时科威特还风平浪静。但是2002年10月份起,美国开始大举向科威特增兵20万,为伊拉克战争做准备,科威特就一下子变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驻外结束后,我回到国内过了三年平静的生活,很怀念在战地做记者的日子,而且感到自己还没有过瘾,或是还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在2006年12月,经过主动申请,我又被派到了新华社加沙分社当首席记者,正好又赶上了巴勒斯坦内部两大派别法塔赫和哈马斯的内部争斗,所以局势一下又变得紧张起来。

2003年2月21日,驻科威特美英联军战时新闻中心正式启用,洪漫当日即报名申请,积极抓住每一个采访机会。

当日冲突现场洪漫拍摄的照片,当时她被困在两军交火的中间地带

巴以冲突现场。洪漫摄

作为战场上为数不多的女记者之一,洪漫夹在众多人高马大的阿拉伯男性记者中,更显娇小

巴勒斯坦记者上街抗议记者受到伤害

作为中国记者,我可以很自豪地说,应该没有遭到绑架风险的。因为中国的立场客观公正,所以冲突双方对中国人都是非常友好的。

而且最主要的是,我觉得如果不冲到现场的话,你怎么能拍到好的照片?没有现场的感受,也就写不出好的报道来。不能躲在屋里抄稿子。

洪漫和儿子在一起。摄于2000年9月

洪漫在巴勒斯坦街头采访

像我刚才所说的,正是因为中国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所以巴以双方对我们都非常友好。我走在街上的时候,一些巴勒斯坦儿童经常就会追着我喊“China China”。因为出现场的女记者非常少,基本上没有,我在当地采访跑来跑去的,他们也都认识我。

包括我们公车上贴着的红色的标签,一个是China,一个是Xinhua News Agency ,还有小的国旗,都让我感觉到是保护伞,非常安心。

洪漫在巴勒斯坦街头采访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跟别人撞车了,对方下了车就先掏出枪指着我——因为我是以色列车牌,而他是巴勒斯坦人。我当时都惊呆了,经常能看到他们之间互相打来打去,但是真的没有人会拿枪来指着我的!

后来没过几分钟,我的向导就从天而降,快速解决了问题,他说:“你这边一出事,已经有无数人给我打电话,说'你快去,那个中国女记者出事了。'”

说到新华社记者的职责,因为我们是在那边唯一常驻的华人媒体,在这种危险地区,能够发出中国的声音,发出新华社的声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自己也非常骄傲和自豪。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视频号)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临泉美女战地记者,两赴中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