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学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04-23 08: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戚耀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收录于话题#观爱自然48个

在人类对外太空的不断探索中,地球仍然是已知星球中一个最特别的存在。与太阳恰到其分的距离,地球自身适当的大小和磁场,以及不少幸运的成分,使它在数十亿光年内免受宇宙的吞噬,塑造了生命构建的正确化学成分,包括水和碳,并且孕育了人类和共生在这个星球上的万千物种。而我们这个独一无二的家园,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今天,在这第52个世界地球日,在“Restore Our Earth” 的主题下,我们将基于IPBES 全球评估报告,为大家带来一些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和趋势的解读。

2019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全球评估报告》。作为一个全球科学政策论坛,IPBES的最关键的目标和作用就是向各国政府、私营部门和民间团体提供最可靠,最独立,最新,最全面的科学评估。该报告共集合并了15000多份科学出版物,以及大量的土著和地方知识,并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区域专家。该报告也被全球132个国家接受,为保护界和决策者提供了权威依据。

图片来源于 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决策者摘要

报告不但披露了目前令人担忧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现状以及趋势,还对人类可能面临的未来进行了预测。报告共6个章节,包括自然及其对人类的重要贡献、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因素、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的目标和进展、给决策者的建议等几个主要方面;报告全文文本达1600多页,看完它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就从几个关键性数字入手吧。

在过去50年里,人口翻了一番,全球经济增长了近四倍,全球贸易增长了十倍;

人类活动显著影响了地球四分之三以上的陆地表面,破坏了超过85%的湿地,超过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和将近四分之三的可用淡水被用于农业;

在估计的全球800万种动植物物种中, 大约100万种物种已经濒临灭绝。物种灭绝速度已经比过去一千万年的平均速度要高出至少数十倍至数百倍,并且速度仍在增加;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珊瑚礁上的活珊瑚覆盖面积丧失了近一半左右,并预计在气温上升1.5摄氏度的情况下,覆盖率下降到原来的10%至30%,在上升2度的情况下,覆盖率仅有不到1%。

图片来源于 NASA Climate Change, 2017

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面临的现状以及发展大背景下的变化趋势。而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之间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关联呢?

IPBES报告里列举了对全球自然变化影响最大的五个直接驱动因素,按影响程度排列分别为:

土地和海洋利用改变

直接利用生物体

气候变化

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而这五个直接驱动因素又是由一系列间接因素——即问题的根本原因——所驱动,而这些因素依托于人类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其中便包括我们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人口动态和趋势、贸易、技术创新以及治理。

人口,经济,贸易的增长共同推动了对粮食,能源和材料的需求增长;而扩张的需求,往往则通过改变土地利用得到实现。在陆地上,农业扩张已是最普遍的土地用途改变形式,再加上城市面积自1992年以来翻番,基础设施扩建的规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往往都是以牺牲森林(以热带原始森林为主)、湿地和草原为代价。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人类的活动,如大量捕鱼、捕网丢弃、沿海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产养殖同样也产生了广泛又持久的影响。

除了土地和海洋利用改变造成的生境恶化和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产生的影响也正在日益加剧,构成了越来越大的风险。对比工业化前水平,至2017年,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约1摄氏度。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带来的火灾、洪水和干旱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加剧,全球平均海平面在过去20年以每年3毫米以上的速度上升。这些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许多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往人类直接影响最小的区域,如苔原和泰加林区,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物种范围,物候和植物生产力的变化。而当物种无法通过进化或改变行为适应当地的快速气候变化时,种群减少和局部灭绝的现象就在所难免了;而这进会影响农业、渔业和自然对人类的其他贡献。

苔原带。图片来源于来源:《国家地理》杂志

人类的生存和良好的生活品质又离不开自然。虽然人类可以依赖不断积累的知识资产和不断进步的技术等方式降低对自然的依赖,但正如IPBES报告所指出的1,大多数自然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能被完全替代,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例如,如今全球仍有20多亿人依赖木材燃料来满足其初级能源需求,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中有70%是天然药物或源于自然的合成药品,全球75%以上的粮食作物类型(包括水果和蔬菜,以及咖啡、可可和杏仁等一些重要经济作物)都依靠动物传粉。

如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在所有空间尺度上都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生物多样性—— 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正在以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的速度在下降;而这意味着人类正在渐渐丧失在面对不确定未来时做出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尚值得欣慰的是,IPBES报告除了对现状未来进行了分析,也针对根本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人类社会需要从根本上进行结构改革。报告建议以五类治理干预措施为杠杆,结合向八个关键切入点进行努力,来“撬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五类治理干预措施:

(1)发展环境友好的激励措施和发展能力建设;

(2)促进跨部门跨辖区合作;

(3)采取预防性保护行动,并监测行动成果;

(4)能够提高社会-生态系统复原力并应对不确定性的决策;

(5)加强环境法律、政策及其执行工作。

八个关键切入点:

(1)积极采纳多元化的生活品质愿景;

(2)减少消费总量和浪费,在不同情况下以不同方式处理人口增长和人均消费问题;

(3)提倡目前得到普遍公认的责任价值观,纳入与消费有关的各个方面;

(4)解决不平等问题(特别是收入和性别等方面),因为其可损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

(5)确保保护政策的包容性和惠益分享的公平公正;

(6)核算由当地经济活动及远程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作用(如国际贸易)造成的自然退化;

(7)确保环境友好型技术、创新和投资制度;

(8)促进教育、创造知识和维护不同的知识系统,包括有关自然、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各种科学以及土著和地方知识。

图片来源于 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

报告还建议国际社会审查和延长与环境有关的目标,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取与全球目标统一的相关措施,将保护、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纳入到所有采掘、生产部门、以及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的演变中。同时,IPBES还呼吁将生物多样性放在全球政治议程的首位,使其与气候变化有同样的优先地位。虽然转型改革的路上必会遇到重重阻力,但是为了一个可期的未来,人们必须行动起来。

正如普利茅斯大学海洋动物学家John Spicer教授在一次IPBES研讨会上说的那样,“这是一份希望而不是绝望的文件……问题不是我们能不能采取行动,而是我们会采取行动吗?”2

人类的健康、财富和福祉将依附于环境的健康、财富和福祉。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更加整体的问题,涉及到人类在发展、经济、社会和道德各方面做出的判断。今年10月,由于疫情原因而推迟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在昆明召开,为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制定目标和方略,我们希望在全球和国家评估的推动下,在评估到行动的转换下,我们能共同守护这颗特别的蓝色星球。

原标题:《地球日:科学视角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