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

健康肥城公众号
2021-04-22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21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连续8周上升,其中上周新增526万例,为疫情发生以来单周最高,病毒继续出现新的变种,提示:在坚持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同时,要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并继续做好个人防护。

刚刚收到最新消息,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超过2亿剂次。

近期,有群众反映第二剂次预约难的情况。国家为各省份调配供应疫苗时,已充分考虑如期接种第二剂次的需求量。各地要做好精准调配,确保第二剂次接种在8周内完成,避免出现打了上针没有下针的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各驻点工作组对此也会加强督导。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近期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我们请来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先生;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先生;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先生;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先生;请他们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共同回答媒体的提问。

下面,请记者朋友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

据刚才通报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冠疫苗的接种已经超过了2亿剂次,请问目前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

崔钢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各地正在积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目前全国疫苗接种工作进展顺利。刚才米锋先生跟大家介绍了,截至目前,我国疫苗接种已经超过2亿,准确的数据,截止4月20日,我国接种1.9896亿剂次。当前新冠疫苗接种主要围绕两个重点来开展:

一是重点地区。优先确保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大中城市,以及既往发生过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地区推进接种工作。目前相关地区通过积极统筹协调,细化接种安排,提高疫苗周转和接种效率,安全有序地组织好疫苗接种工作。

二是重点人群。包括冷链从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大型商超服务人员和保障社会运转的交通、物流、福利机构相关人员等重点人群。同时,为做好相关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卫生健康、教育、民政、交通、铁路、民航、住建、文旅、市场监管、国资等行业主管部门对涉及本行业的接种工作都作出了明确部署,力争按期实现新冠疫苗“应接尽接”。目前,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总体进展顺利。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近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修订版)》已经向全国印发了,修订版和第八版相比有哪些新的变化?做出了哪些修订?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修订?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李大川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可能注意到,4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这个修订版和原来的第八版诊疗方案主要变化在诊断这个章节,这个章节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增加了诊断原则的表述。诊断原则里强调,要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第二,要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作为首要标准。这是很大的变化。另外也提出来,抗体检测在疑似病例诊断和确诊病例诊断里都有一些描述上的变化。这是因为从去年开始全球都在大范围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我们国家也开展了大量的接种工作。仅仅通过抗体的诊断结果,很难区分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还是接种疫苗之后正常的免疫反应。所以,在诊断的部分,我们对抗体检测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在疑似病例诊断部分,我们明确,近期接种疫苗的,如果抗体是阳性的话,不作为参考指标。在确诊病例诊断里面,也提出来,抗体作为诊断标准只限于近期没有接种疫苗的情况。这是修订版的主要变化,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关注到网上的评论,一些老百姓觉得疫苗的有效性不是百分之百,就不值得打了。请问专家如何看待这样的说法?另外,其他传染病疫苗的有效性是什么样的情况?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因为疫苗之所以能够批准使用,前提就是它的有效性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其实我们疫苗的作用,主要是预防疾病,也有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作用。其实从目前我们看到的结果,不管是临床试验的还是上市后的观察,它对预防重症的效果更好一些。刚才你问到了其他疫苗的保护效果是多少,过去我们用的疫苗大多数是在90%,也有的是80%的,也有70%的。但是我们让疫苗发挥更大的作用,就是要保持它的高接种率,要巩固这个高接种率,在这样的情况下,疾病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大家可能知道,我们消灭了天花,我们国家连续二十多年没有脊髓灰质炎了,过去我们国家是乙肝的高流行国家,人群的表面携带率大概在10%左右。当时,5岁以下的儿童也是这样的水平。但是这些年来,我们通过母婴阻断的乙肝免疫策略,使得5岁以下儿童已经降到了0.4%以下,实际它的降低幅度达到了95%以上。这些其实都得益于我们接种疫苗高接种覆盖率这样的措施,使得这些疾病得到了控制。

过去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考虑它不是100%就不实施这样的措施。所以我想,预防一个疾病,阻断它的传播,或者说降低它的流行强度,其实接种疫苗是更好的一个措施。现在我们有了新冠疫苗,刚才崔钢也讲到了,我们是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始接种,目的是通过有序的接种,让人群的免疫屏障能够建立起来,来达到降低病毒传播强度,最终实现阻断流行、阻断传播的目的。如果大家都认为我现在接种的疫苗不是百分之百,我不去接种,我们的免疫屏障可能就建立不起来,群体免疫也建立不起来,一旦有了传染源存在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都没有免疫力,这个疾病就会出现流行,也有可能会出现传播。其实,流行出现和传播出现,控制它的措施,代价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对于疫苗来说,我们提前打了,人有免疫力了,我们打的越多,免疫屏障就建立起来了,即使有散在病毒发生,也不会形成大的流行,能够达到我们期望的阻断疾病传播的目的。

像麻疹、百日咳,这两个疾病是传染性较强的两个疾病,但是通过接种疫苗,通过非常高的接种率,并且巩固这样高的接种率,已经把这两种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去年全国麻疹的发病数不到1000例,达到了历史最低的水平,百日咳这个疾病也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这些都得益于通过接种疫苗,达到高的覆盖率,人群免疫屏障就有了保障而取得的成果。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有外媒报道,美国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群中,仍然有5800例感染新冠病毒,74例死亡,某国外疫苗厂商就表示,在接种完成该公司新冠疫苗后的12个月内民众可能再注射一剂加强针,请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是疫苗的效率低吗?已接种疫苗的民众之后还是否需要继续补打疫苗呢?谢谢。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

谢谢你的问题。我们也都关注到这样的报道,但是我想提醒你注意的是,这5800例是从7000多万人的接种人群当中产生的,所以总的发生率是小于0.1%的。所以我们说所有的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有效,一定会有些人会感染。另外,我们提到疫苗的保护效果,是分保护感染、保护疾病和保护传播他人这样一、二、三级的,目前绝大部分疫苗保护感染都是在50%到80%的水平,最重要的是保护住院、重症和死亡,一般都在80%以上,这样并不是说明疫苗的效果不好,它的效果是同样的好的。我们说除了临床试验的数据,还有很多真实世界研究的大规模的数据不断出现,我们看到了它的保护率,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所以还是需要人民更积极地接种疫苗,然后达到群体免疫。

至于说12个月之后是不是要加强,这是第二个问题。实际上这两个问题之间是没有直接联系的。至于半年以后、一年以后,因为我们现在疫苗使用的总体时限在半年左右,这些数据都在收集和分析的过程当中,各个疫苗厂商,包括各个国家的免疫规划部门都在研究这些数据。按照免疫程序接种后,什么时候需要加强,要根据数据做出科学的决定。我们也有可能会像呼吸道传播的其他疾病比如流感一样,每年需要加强,这就有待于我们最后数据的分析。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智利卫生部发表了一项科兴新冠疫苗保护效果真实世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预防保护率为67%、预防死亡率为80%,能否解读一下有关报告的结果?谢谢。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

智利上周五的发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刚刚提到,临床试验有大量数据,临床试验数据能不能落实到真实的防控工作当中,目前我们在这之前看到最大的一个研究是以色列的,涉及到一百多万人,但是智利这个已经过了千万人了,这是目前最大的一个而且数据最完整的,是在全国的免疫接种运动当中产生这样的研究数据。这个数据也进一步说明,我们目前的疫苗是非常有效的,既能预防感染,更重要的是它能非常高效地预防住院、重症和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它就可以使得我们的医疗资源能够不被挤兑,即使感染,也能够很快恢复,然后能够挽救大量的生命,这都是非常好的结果。

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全国疫苗接种运动得到了这样的宝贵数据,目前全球感染人数还在连续八周的持续上升,疫情屡创新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是个非常好的消息,是个很大的鼓舞。所以我们大家都是应该助一臂之力,尽快接种,建立起疫苗的群体免疫。

南方都市报记者

有些人打了新冠疫苗之后可能出现不舒服,或者怀疑自己有不良反应,请问专家,疫苗的不良反应是哪些因素影响的?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的话,会不会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接种疫苗之后,有些人会出现不良反应。实际上,不良反应的产生跟疫苗的特性有关,也跟个人的特殊体质有关。可以举几个例子,像过去我们接种麻风腮减毒活疫苗的时候,它的发热可能会在接种后一两天出现,也有的在大概一周的时候出现。为什么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发热的过程呢?就跟减毒活疫苗特性有关系。还有像百白破疫苗,以前是全细胞百白破疫苗,现在用的是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有组分的百白破疫苗,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就大大下降了,因为它的抗原成份更小了,或者它的抗原成份更纯了,这些不良反应跟疫苗的特性有关系。

有些时候还跟人的个体差异有关系,比如年龄的因素。为什么这次看到新冠疫苗在做临床试验过程中或者上市后监测过程中,有些年轻人不良反应高一些,老年人就低一些,这也跟他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像有些时候出现了严重过敏,我们就说不要急于再接种了,这就是跟他前期接触到过敏源之后产生的过敏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一些有免疫缺陷的人,为了保证他的接种安全,其实我们也建议有免疫缺陷的人原则上不接种减毒活疫苗的,就是因为他这种体质,他这种疾病状态,接种减毒活疫苗之后会出现风险。为了降低风险或者管控风险,我们原则上给这些有免疫缺陷的人,不接种减毒活疫苗,要用灭活疫苗来进行替代。这就是说不良反应的情况跟它的疫苗特性,还有包括人的年龄因素、健康状态和既往的过敏史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关系。所以涉及到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也是通过采取一些措施,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能把这个降到最低的水平,把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让接种疫苗的人更安全得到疫苗的接种。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看到国外的媒体有报道一种说法,也是国外专家的一种说法,他说全球在大规模推广新冠疫苗接种,这样可能会促使病毒加速变异,而且会发生病毒的免疫逃逸反应,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新冠病毒的感染性更强、毒性更大,并且会导致没有很有效的应对办法。所以想请问专家,对于这种说法怎么评价?谢谢。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

谢谢你的问题。这种说法应该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说病毒变异是个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在RNA病毒,它的变异基础就是病毒会持续复制。这个病毒如何才能持续复制呢?作为新冠这种急性的传染病,它的整个病程就几周,它要想持续复制,必须要从感染者循环、不断地传给易感者,就是要流行,不流行就没有机会复制,然后就传播不下去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要阻断流行,就是两大措施:一是公共卫生措施,我们国家运用的非常好,在疫苗出现之前就已经控制住疫情了。还有一个措施就是使用疫苗。这个疫苗的措施,我们也观察到,亚洲很多国家公共卫生措施运用得也是不错,控制住了疫情,但是欧美一些国家很难使用公共卫生措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他们就寄希望于疫苗。疫苗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病毒在不传播的时候就不能复制,不能复制就不会产生更多的变异株,这种情况下,疫苗是绝对起到正向的作用,不会促进更多的变异株的出现。即使没有疫苗,病毒感染人体之后,免疫系统会自己产生对病毒的免疫压力,这种压力下,也会导致变异株的出现。但是,这个人如果事先打了疫苗,那么他就有个基础的免疫力,病毒再进来之后,就会大量把病毒压制下去,能够产生更强的免疫反应,病毒的复制更少,变异的机会也更少。

通过疫苗大面积的推广,我们还是可以为未来的病毒发生变异争取到时间,使得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研发机构能够针对变异的出现研究新一代针对变异株的疫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疫苗是可以阻止变异株的出现,而不是促进它的出现。

中新社记者

马上“五一”假期就要到了,假期期间,我们还能不能继续接种疫苗?谢谢。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

崔钢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前面已经跟大家介绍了,目前各地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积极有序地去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是多次要求各地,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比如说要做好预约接种,避免群众长时间排队等候,或者避免出现“已经预约上了,到时打不上”这种情况的出现。

近日,我们结合目前工作中怎么去提高服务质量,对疫苗接种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培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地,从方便群众、提高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统筹做好包括“五一”节假日等接种工作安排,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广记者

我们知道医务人员是与新冠病毒直面的人,他们也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请问现在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情况怎么样?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

李大川

正如您所说,医务人员战斗在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第一线,相对来说感染风险是比较高的。为此,从去年开始,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中,我们就把医务人员作为重点人群之一,优先安排接种。我们要求地方按照先定点医院、后非定点医院,从医院的重点科室到普通科室,按照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开展接种工作。各地按照我们统一要求,也积极创造条件,做好组织协调,方便医务人员接种,同时也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另外,地方上严格坚持新冠疫苗接种的技术指南第一版,确保接种工作安全进行。到目前为止,医务人员的接种率已经超过了80%。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不久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针对阿斯利康疫苗接种后血栓形成这一不良反应进行了讨论。另外,也有媒体报道了强生疫苗与几起发生血栓病例的发生具有关联。我们知道,强生疫苗与阿斯利康疫苗都使用了腺病毒载体,请问应该如何看待腺病毒载体疫苗与血栓形成之间的关联性?中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研发是否关注到了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

谢谢你的问题。安全性是疫苗首要要考虑的问题。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文章,也引起了各国药监系统的高度关注。我们注意到,欧盟的药监部门给予了认真研究,他们通过几次会议确认,血栓是跟疫苗接种确实是有关的。另外,我们也注意到,美国的药监系统和CDC也作出了暂停强生公司同样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决定,他们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情况,准备开会以决定强生疫苗怎么办。

我想强调两点。一是它发生的是极为罕见的事件,它的发生率大概是20万到百万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是极罕见的事件。二是它的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的人群是有差异的,所以我们考虑到疫苗的效益风险比,越老的人感染风险越高,接种的效益风险比就越大,所以说各国也注意到,欧洲一些国家的药监部门作出了50岁、55岁、60岁以下的人群不使用,英国是决定30岁以下人群不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国家政府也是非常重视的,我们国家康希诺公司的疫苗目前接种差不多是百万人,还没有观察到类似的报告。但是药监部门要求,在监控当中特别关注使用腺病毒载体疫苗的血栓问题。我们国家有非常健全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这个可以让百姓放心,一旦发现任何问题,我们会采取措施。

但是从总的意义来上讲,疫苗的风险效益比是远远大于它的不良事件的罕见发生率的,在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疫苗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只要按照科学的数据、有效的监控,各类疫苗都是可以推广使用的。谢谢。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针对目前疫苗接种的现状来说,疫苗接种在新冠防控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另外,形成群体免疫以后,会有哪些好处?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实际上,传染病的防控,这次通过新冠可能大家都认识到了,我们一般从三个环节来实现:第一,传染源的控制。传染源里面其实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也包括病人,这个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隔离或医学观察的措施。第二,切断传播途径。比如大家戴口罩、通风、洗手,包括保持社交距离,就是防止通过飞沫传播、通过接触传播。但这两个措施是非特异的措施。其实我们还有第三个环节,主要是保护易感人群这个环节,是通过疫苗接种。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受种者接种了之后,其中大部分都会产生保护作用。另外也提到了免疫屏障,如果建立了免疫屏障,也使那些因其他原因接种不上疫苗的,可能也会得到保护。所以从既往传染病防控经验来说,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比那两个非特异的预防措施效果会更好一些。

现在从全球的疫情形势发展来看,其实所有国家都在采取措施,包括对传染源采取措施,也包括对传播途径采取措施。但是许多国家的流行都没有终止过,也没有中断过,有的疫情还出现了反复。我们也看到,控制传染源也好,切断传播途径也好,在一些国家达不到阻断传播的目的。所以,为什么疫苗这么快研发出来了,其实疫情控制的迫切性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在目前全球大流行的情况下,要让疾病从全球的流行变成区域的流行,变成国家的流行,变成地方的流行,让流行的强度减缓下来,或者让流行终止下来的话,目前来看,疫苗可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所以我们建立免疫屏障,主要的作用有三个:第一,通过屏障的建立,让这个疾病流行减缓,或者最终达到流行终止的目的,这是靠屏障来实现的。其实这个免疫屏障跟我们过去说的群体免疫是一样的,群体免疫跟什么有关呢?第一是跟保护效力有关,第二跟接种率有关。这个时候我们能改变、能提高的就是接种率,我们把接种率提到越高,免疫屏障形成的就越容易,这样流行就会减缓下来、终止下来。第二,刚才谈到了变异的情况,为什么这种变异在持续,在有些地方出现了加剧的情况,因为人没有免疫力,这个病毒就不断在我们体内进行复制,在不同人群间也会进行传播,传来传去,复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加大变异情况的发生。如果我们有了免疫屏障,建立起免疫力,尤其人群当中有免疫力的人群占的比例非常大,病毒的传播和流行遇到有免疫力的人就终止了,终止之后这个病毒就不会再传下去,这样变异就会减缓下来。第三,就是所有疫苗通用的作用,我们知道,打疫苗的时候,我们都问有没有禁忌,其实有禁忌的、不在接种年龄范围的人没法去打疫苗,像有一些疫苗,小年龄组的不能打。那么怎么办?比如说,小年龄人群不能打疫苗,怎么办?我们就通过大年龄人群打疫苗,实现对他的保护。有些人过敏了或者其他原因也不能打疫苗,怎么办?我们通过免疫屏障的建立,让这些不能打疫苗的人得到保护,这就是疫苗接种建立免疫屏障三个主要的作用。其实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来介绍。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根据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我们想问的是,为什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和既往感染新冠病毒者原则上抗体不作为诊断的依据?谢谢。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

王华庆

其实刚才李大川局长在介绍第八版诊疗方案(修订版)的时候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都知道,感染了新冠病毒之后,我们会产生抗体,而且抗体会持续很长时间,接种疫苗其实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过去因为没有接种疫苗,感染的人也少,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抗体阳性作为辅助的诊断依据,在科学上有它的特异性。刚才两位领导都介绍了,全国接种疫苗的总剂次已经突破了2个亿,接种的人数也是非常多的。在这种情况下,再把抗体作为诊断依据,从特异性上来说,可能就不符合目前人群当中的现状了。所以这次第八版中,把既往感染者和接种过疫苗的人检测抗体阳性原则上不作为诊断依据,主要原因就是这一点。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我国从抗击疫情的一开始就布局了五条疫苗研发的技术路线,现在已经有三条路线相关的疫苗品种获得了应急或者附条件上市的使用。想请介绍一下其他技术路线方面的进展情况是什么样的?

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成员

邵一鸣

好的,谢谢你的问题。我们国家政府在疫情早期布置了五条技术路线,其中三条技术路线冲到最前面,包括三个灭活疫苗,还有一个病毒载体疫苗,都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在目前预防接种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一个是重组蛋白疫苗,也已经获得了紧急使用批准。我们国家整个新冠疫苗的研发处在国际的第一军团,不仅为我们国家,还为五十几个其他国家人民提供了疫苗的支持。

我们另外还布局了若干条技术路线,有十几个疫苗已经进入临床研究,包括减毒流感疫苗载体的技术路线疫苗,正在进行二期临床试验,表现出了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我们的mRNA疫苗、DNA核酸疫苗,临床前研究显示了非常好的前景,现在也正在进行二期临床的试验。

那么如何加快其他技术路线疫苗的发展,还是像前面的疫苗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因为我们国家疫情控制的非常好,所以我们在境内无法进行三期临床试验,我们三期临床试验的场地只能设在境外。现在他们又受到了双重的挑战,现在疫情在国际上在不断加剧,很多国家在设安慰剂组,在伦理上有一定的问题,大家都想打疫苗,不想进安慰剂组。我们感觉,可能要有一些创新,一个是同类的疫苗,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免疫替代终点来进行评价,加快它们投放市场。当然,还可以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来评价疫苗的有效性。谢谢。

主持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米锋

好,谢谢邵一鸣先生,也谢谢以上几位嘉宾,今天的发布会,几位嘉宾为我们介绍了近期新冠疫苗接种的有关情况,后续我们还将继续组织新闻发布会,回应大家的关切,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中国网

原标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实录全文)》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