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幸福生活是什么?走近他们,揭秘劳动者的“幸福密码”

2021-04-26 19:0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大同日报融媒中心 大同新闻网 收录于话题#云中观潮77个

倾听时代足音,紧扣时代脉搏,

讲述大同故事,传播大同声音。

《云中观潮》第七十八期与您见面了。大数据时代的手机越来越好玩,你可知有一个群体正在为你的海量信息“保驾护航”;手捧失手打碎的心爱茶器,你可想到有人能用传承千年的老手艺让它“劫后新生”;走进一家老字号馆子,你可想过身边那位忙碌的中年服务员已坚守这份职业30多年……“五一”在即,让我们走近这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体味他们的酸甜苦辣。

编者——

《云中观潮》栏目是大同日报社为了提升报纸质量,提高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倾力打造的一个新闻栏目。栏目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直面热点难点,回应社会关切,及时刊发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的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的新闻作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传递最强音。欢迎广大读者垂注。

听新闻,成习惯

2021.4.26

绿色新基建也要巧匠人

暮春时节,灵丘县新兴产业园区内生机勃勃,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运维负责人段卫东每天都在忙,很多手机软件每一毫秒产生的海量数据运行都由这里保障。

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由秦淮数据集团打造,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单体超大规模数据中心。2019年2月,来自临汾的段卫东离开繁华的北京在这里扎下根,这位温和内敛语言精炼的“85”后,带领着100多人的运维团队,为大数据运行硬件设施提供电气、暖通等环节的后勤保障。

这里是大数据运行的底层环境,任何一点点误操作都会影响数据的正常运行。可即便是守护在这“毫秒级”数据传输通道的咽喉要地,段卫东也总是风轻云淡的表情。就是这个看起来不较劲的人,却非要在针尖上削出铁来。

身处创新潮头的大数据行业,又做着运维这样传统的工种,看似很难在“新”字上出彩。“每天接触很多新技术,如果不喜欢琢磨,就很容易忽略传统工种中创新的机会。我们数字基建领域,有心的能工巧匠也很多!”段卫东专注却不执拗。产业基地里有7栋数据中心楼,以前是人工巡检、独立管理,稍不注意就可能疏漏掉需要巡检的细节。

通过段卫东团队的总结探索,基地根据自身特点创新开发出自动化巡检平台、实施了总控自动化管理,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人工,“这仅仅是很小的一个创新点,我们这里细节上的创新非常多,虽然跟大数据技术相比这样的创新很小,但很可贵!”段卫东很庆幸,自己有机会与这个亚洲最大单体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共同成长。

碎瓷“绣花”传承三代

在北城墙雕塑博物馆西侧入口内有一个开放式的工作室,48岁的芦圣杰常常在这里专心致志地给瓷片钻眼儿、钉钉,外界的声音和关注很难打扰到他。

芦圣杰手里忙活的就是流传上千年的民间手艺—— 锔瓷。在他手中,破碎的瓷器不仅能“起死回生”,还会呈现出独特的残缺之美。芦圣杰的祖父是大同城里一位地地道道的锔瓷匠人,到他已是这个锔瓷世家的第三代传人。

“以前很多人家的瓷碗底儿上都有名字,街坊谁家办喜事碗不够都要去借,还的时候看着碗底的名字物归原主就行了。这样的碗往往会传好几代,一不小心打成两半,肯定是要修的,所以锔瓷远不止修补这么简单,还包含着中国人家风、手艺代代相传的朴素思想!”

芦圣杰的父亲从父辈那里学来了家传的锔瓷手艺,虽然后来进了工厂当工人,但家里有了打破的碗、盘、盆,还是要精心地锔好一直用着。小小年纪的芦圣杰耳濡目染,悄悄钻研起了锔瓷这门手艺。

“这几年茶文化的兴起侧面推动了锔瓷的兴盛,但这对锔瓷工艺的要求与从前锔碗、锔缸的时代天差地别。”在芦圣杰眼中,传统锔瓷的对缝、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蛋清瓷粉调和填缝五步技法中,少了一步最为重要的步骤——设计。“拿到一件破损瓷器,我可能会琢磨好几天,胸有成竹才会动手,其实就是希望修复后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作为平城区锔瓷工艺非遗传承人,芦圣杰不仅要传承,而且还在探索这门老手艺的发展新空间。

36年干好一件事

餐饮业服务员这个行当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这是离百姓生活最近的行当之一,也是普通劳动者最容易找到的工作。正因为点菜、上菜很简单,所以人人都能干;又因为让人满意很难,坚守者寥寥无几。

“一转眼已经36年了。要说咋能干这么久,其实就俩字——‘干好’!”1985年,18岁的李春兰成为一名饭店服务员,如今虽然已走上红旗大饭店管理岗位多年,可每天早、中、晚三个饭点,她一定忙碌在客人们周围,就和18岁刚入行时一个样。每天各种各样的人到饭店吃饭,李春兰不管面对什么样的人都是一样的好态度。有的客人好面子硬要多点菜,她想方设法帮着搭配合适的菜式;有的常客是左利手,她会提前把筷子摆到左手的位置;有的客人见了她像亲姐妹,看她生病还从家里专门给她带药来……36年来,这些点点点滴滴的温暖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坚守下去。

1985年,大同的餐饮业刚刚开始起步,同样刚刚高中毕业的李春兰一头扎进了这个全新的行业。“其实在40岁之前,有无数次改行的念头,特别是有一次在服务中受伤后,那种委屈让我很想一转身就离开。”说起这些,李春兰也毫不掩饰。可干了那么多年,这一行的服务规则早已融化为她自己的人生态度,这个行业的成长壮大也是她自己成长壮大的历程,所以最终她选择了坚守,这一干又是十几年。再平凡的岗位都能成为人生出彩的舞台,这里面除了用心、用功,一份不忘初心的职业坚守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就是我们这片土地上可爱的劳动者们,他们靠劳动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而我们的城市也因他们的勤劳越来越美丽、富裕、幸福。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今年,大同市制定了“一条主线”“两高协同”“三大振兴”“四城联创”“五力提升”的发展目标,来确保“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辛勤劳动恰恰是实现目标的坚实保障。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要靠劳动创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时代对每一个劳动者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多微观创新和平凡坚守,汇聚起转型升级的宏观动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大同日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张世敬

音频:奇玢 浩楠

原标题:《幸福生活是什么?走近他们,揭秘劳动者的“幸福密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