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小舍得》热播背后,是亿万中国家庭的育儿焦虑

2021-04-28 17: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凹叔 磨铁书友会

大家好,我是凹叔。

最近,“杜淳带宝宝做新生儿检查”“杜淳提婴儿篮”冲上微博热搜。刚晋升为父亲的杜淳,在医院提着婴儿篮带着宝宝做新生儿检查。过程中杜淳亲自手提婴儿篮,很是细致又周到!

演员马可也发布微博,“欢迎小菠萝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美好的国家,美好的家。我和妈妈会用心爱你守护你陪伴你”,我们一家共同成长。

我们对马可的印象还停留在绝对计划时期,但一转眼,他已经升级当爸了。

微博评论区,也洋溢着对小菠萝的温馨祝福。

这些年,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日益受到大家关注。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讲述的正是让父母头疼的教育问题。这部由宋佳、蒋欣、佟大为、张国立主演的电视剧,刚刚开播便引爆网络。

无怪乎网友评价说,“《小舍得》或许可以成为一面镜子,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关于应该成为怎样的父母,以及给孩子怎样的教育。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习惯性教育焦虑的社会来说,缺少的不是给孩子念学习紧箍咒,而是给父母松绑:不是我们告诉孩子如何舍得,而是孩子们教会我们究竟该怎么“舍”,如何“得”。”

《小舍得》中,展示了小升初、再婚家庭、家庭教育、教育焦虑、亲子关系等话题。

可以说,《小舍得》爆火的背后,是中国亿万家庭真实的焦虑。

儿童发展及产业专家张琳说,“虽然各种亲子节目引发父母们的思考,但话题多集中在娱乐上,对于如何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仍缺乏科学的建议和指导。”

而《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其中,超过3成的父母对于儿童教育现状表示无可奈何。

而人多口难调、家庭焦虑、教育负担等发现,也引起现场父母的高度关注。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家庭的幸福指数。

有妈妈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想到与孩子相处也有这么多学问,这份报告来得及时!”

其实,因为孩子而焦虑很正常;但过多的焦虑也会绑架亲子关系。

最近,凹叔看了樊登的《陪孩子终身成长》,终于明白了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

《陪孩子终身成长》

樊登 著

磨铁图书出品

樊登说,这本书我想写给所有为孩子操心的父母。你的焦虑和担心并不会让孩子突然变得更好,因为焦虑和担心只是本能,能够帮助孩子活下去,但难以让他适应现代社会。

社会化的过程是抑制原始本能、增加社会能力的过程。在适应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给孩子的是知识、耐心和爱。

如果你为不知道如何成为好父亲,不妨放下焦虑。

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最可以使劲儿的地方,是自己。

如果孩子意识不到成长是自己的事,我们只能等待和示范,而不能替他安排生活。

不过,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是可以安排和改变的。我们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孩子就会觉得轻松,也能感受到改变是可以真实发生的。

今天,凹叔陪你聊聊,如何让孩子对学习和改变有信心,对爱有信心,如何陪孩子终身成长!

首先,你应该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樊登分享了自己陪孩子成长的经历。现实中,很多父亲往往会陷入两极:无底限的溺爱和以爱为名的恐吓。

父亲往往是孩子行为的规范者和要求者,如果父亲在关键时期和关键问题上没有发声、没有规范、没有边界,孩子就没有安全感。

因为在他心中,完全不知道世界的边界在哪里。

他做很多坏事的时候,看到的是父母无所谓的表情,他得到的结论就是父亲不爱自己。所以无条件的爱绝不是溺爱。

父亲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把所有的爱都标注价码——如果孩子成绩好,就给他买东西,带他旅游;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就威胁说不爱他了。

值得警惕的是,不爱已经成为一些家庭文化里的口头禅,张口就是“你这样做的话,没人喜欢你”、“我们都喜欢乖孩子,你这样做不乖”,这样的话语会进入孩子的意识,孩子会觉得“如果我好,他们就爱我;如果我不好,他们就不爱我”。久而久之,孩子丧失了安全感。

避免两极化错误的方法,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同时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作为父亲的樊登,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他会跟孩子说,“我是你爸爸,我爱跟你一块儿去旅游。即便你成绩考得很糟,我也不会带别人去旅游。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当父母能建立一套这样的理念时,孩子就不会拿学习向父母要挟,潜意识里也不会认为学习是糟糕的事。

其次,通过积极的语言互动,让孩子拥有成长型心态。樊登说,终身成长这种心态的培养,和父亲的互动太大了。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来自与父母的互动。比如,有的父亲很在乎孩子成绩。

如果孩子考得不好,父亲就立刻说:你看这成绩怎么回事?这里的逻辑是,你努力的过程不重要,我只看结果。

这时候孩子就会觉得,反正说别的都没用,没有好的结果,父母就会抹杀一切。最要命的是有了好结果也未必有用,家长会说“还可以更好。”

孩子真不知道何时才能让父母满意。如果孩子的关注点全都在证明自己上,他就体会不到努力的意义了。

他会很疑惑:“我为什么要冒险,我为什么要学这个新的东西?”

成长型思维需要钝感力,钝感力提醒我们不要对周围的世界太敏感:别人的评论、要求对我的影响不大,我的核心是学习了没有,进步了没有,有没有变的更好。

父亲如果能培养出孩子终身成长的心态,就不用担心他不够幸福了,因为他无时无刻不从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上吸引养分,都在不断地学习。

韩剧《请回答1988》中,德善父亲的那句“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击中了无数观众的泪点。我们或许都第一次为人父、为人母。

那么,就让我们陪孩子一起成长!

本文采编 | 斜栏

本文编辑 | SundanceKid

监制 | 袁复生

如需转载开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凹叔推荐↓

《读懂孩子的心》

樊登 著

磨铁图书出品

父母如果不想成为对孩子伤害最大的人,

破解之道就是成为终身学习者。——樊登

父母终身学习的意义在于:经由漫长的阅读与学习之路,即便未来依然不是完美的父母,但我们终于可以说,这已是我走过千山万水才到达的高度。

樊登读书创始人亲身试验能对孩子形成长期滋养的理论,并对此进行深度解读和认真梳理,从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提取教养智慧:关于关键期、关于叛逆、关于写作业、关于独立、关于天赋、关于内向、关于学习、关于社交、关于未来的竞争力……

《读懂孩子的心》旨在帮助面对孩子依然迷茫的家长,全面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实现自由而有边界的教育。

原标题:《《小舍得》热播背后,是亿万中国家庭的育儿焦虑》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