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土葬存废之争:我们有坚持“陋俗”的自由么?
【交锋】
@亶非子:【棺材里的中国】来自太平洋的信风带来的初夏的暴风雨萧然地降临位于安徽安庆的土地上,这里的人们遵循几千年的古老习俗——棺木土葬。但时代的演变让这看似人道的方法不再灵验,人们清楚地知道,死亡预示着将要进入地狱之火的炙烤。为了能够顺利地进入渴望已久的棺材里,老人们用镰刀割破自己的咽喉······
这是日前安庆一些高龄老人自杀事件发生后,网友模仿《舌尖上的中国》而为该事件涂抹上的一层黑色幽默。仔细梳理这一公共事件背后的舆情争锋,总体上自然是对地方政府野蛮施政的愤慨,但我们还想思考更多。

回到这场网络争论的本源,我们需要坚持“陋俗”的自由么?
像网友@亶非子这样以黑色幽默隐忍表达不满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网友对当地政府做法的厉声斥责与诘问——
@Jessica-ak47:宪法都没有强制火葬,只是鼓励。应该尊重那个生命结束的选择,千百年民俗,就这样突然强制废止,而且还有大限,实在离谱!
@学者梁鸿: 活着比死亡还让人恐惧。习俗不仅仅是习俗,也是一种生命观。个体的、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死亡方式。如何生,如何死,谁来决定?可以宣传火葬,但也要尊重那些仍然想要“回归土地”的人。最关键的是,这样推行政策的方式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
@竹三风:啥殡葬改革!把大把大把的钱都改到极少数人的手里,都革到极少数人的口袋里,让人活着时看病看不起,住房买不起,临了临了要死聊,还死不起!——使穷人死了烧了,也无法入土为安,骨灰被强行滞留在火葬场里,最后“弃灰”荒野,甚至成了农田施肥的有机肥料!把人道天道都改绝了都革没了,这叫改革?!
更有网友对政府推行殡葬改革的理据进行驳斥,并批评和警示政府的职能错位——
@河畔有梦:这么多年殡葬改革的唯一受益者是民政部门掌管的殡仪馆。土葬占地说、铺张浪费说、封建迷信说都是伪命题。1.农村的坟墓,四代以上的一般很少保留,总量基本平衡力;2.不只是白事才花钱,嫁娶、庆典等花钱更多,也要管?人创造财富是为什么,就是为了身前身后享受。3.丧葬也是一种文化,有历史渊源。
@VAIO东楚霸王:在中国,农村人都延续了千年以来的土葬,农村有大片的山林,一般村民死亡后都葬在山林里,也没有造成土地的占用。如果有人说有环境污染,但没有证据表明土葬发生过霍乱。中国的社会管理都可以分为区域化,我们的社会管理有时候是一种揽权,一刀切式管理。为什么那些拥有山林所有权的村民要一律火化?
@智慧果: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土葬,过上百十年坟头自然几乎都平掉了依然种庄稼。乡镇级别企业引资等毁坏的土地最是严重,低价从村干部手中寻租,往往一次就是百十亩良田,一旦破产,大片被工业硬化的土地彻底荒废。
与网友三言两语表示对殡改政策不满不同的是,有学者发文旗帜鲜明地反对火葬——
@秋风论道:对汉族来说,土葬、封坟具有最为充足的文化和历史的正当性。反过来,火葬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是完全陌生的,不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正当性。任何一个政府,只要知道自己的权力之恰当边界,只要对民众的权利有最起码的尊重,或者,只要具有维持政府权威所需要之最基本的明智,就不会强制推行一种为民众陌生、而不具有文化与历史正当性的丧葬方式。
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更是从文化重建、信仰重拾的高度呼吁“停止殡葬改革!”——
@秋风论道:放宽视野,站在中国社会健全转型的角度看,殡葬改革的大滑坡其实是一个好事。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社会乱象丛生,需要收拾人心,需要重建价值。为此,需要重建信仰,而传统殡葬之礼所蕴含的信仰,这个信仰所支撑的价值,对于当代中国人心扶正、秩序健全,具有重大意义。······在殡葬改革口号提出六十年之后,在中国文化复兴的历史性时刻,没有理由再坚持“殡葬改革”理念了。殡葬之礼关乎生命之意义,关乎国民之信仰,殡葬的方式、殡葬的礼仪、殡葬的地点,都应交给国民按照自己的习惯、风俗自由选择。
面对这位大陆儒家学者对火葬改革釜底抽薪式的否定,站在另一立场的网友也有话要说——
@ccxjohn:愚昧落后!这不是不自由,而是改造中国民间的陋习。坚决支持火葬的殡葬改革,像农村,死了人,吹吹打打,还请一批女的在跳艳舞,请别人代哭,不伦不类。之后还大吃大喝,更是匪夷所思。必须在农村强制推行简化的葬礼、结婚之礼。中国人是比较注重亲情,但不能成为裙带关系的全民腐败社会。
@亡灵诗人:基层的这帮孙子做法固然没人性灭人伦,可是评论里清一色指责政府,为什么没人指责民众这种深入骨髓的愚昧?
@周自海:这个还真得强制,农村的情况不是各位想像那样的。如果按照各位的想法去治理农村,那还真叫没治了。凡在基层干过才知道农村有多么落后多么愚昧。你信不信撒丫子放手,他们能给你整回太平天国去。
@止戈为武999:火化早该落实了。这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政策。移风易俗,理所当然。已经给了太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了。这些为了死后不火化而自尽者,也是他自己的一种选择,我们同情他们,也应该尊重他们。尊重他们,也应该尊重更多的活着的人们。
在土葬存与废的两极对垒之外,还有更多网友对殡葬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章邵增:我们村的做法也是火葬后再土葬,土葬在村里统一整理好的葬坑里,还是有墓碑,每人占地也就一平米,比以前的大坟头确实省了很多土地。老百姓刚开始也反对,但是村干部带头,老百姓也就服气了,都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俨然是新民俗了。
@老兵马虎:我是安庆人,对我深爱的老家丧葬陋俗十分不理解,特别是亡后不入土,地面三五年,这是哪门子意思?入土为安,起码的常识!得罪古老人,荫及千万代,大势所趋。不过政府办事要循序渐进,先挖渠后放水,配套政策要跟上才是。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