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为广告集中上党报,中科院“扫地僧院士”李小文为其代言人

该广告的配图,是4月在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一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
他就是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网友们用“扫地僧院士”、“光脚院士”来形容这位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专家。
华为的这则广告构图很简单,左边是李小文的照片,右边用深红行楷印着两行字:“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
这则广告于6月5日在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中国青年报、21世纪经济报道、人民邮电报等报纸上同时刊登出来。
微博上,经济参考报、中国企业家杂志等媒体于近日转发了经济观察报于2009年3月刊登的李小文专访文章。
只不过,在该文章前,这几个媒体都加上了这么一段话:“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李小文搞科研,从来不惧怕外国权威,敢于与同行争论。李小文身上的那点纯粹,正是大多数俗人所不具备的。对科学家来说,纯粹是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日之所思、梦之所萦,都是自己上下求索的问题。这正是华为要认认真真向李小文学习的原因。‘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这段话也被光明日报、北青广告等官方微博转发。
那么,华为要学习李小文什么呢?
“李小文搞科研,从来不惧怕外国权威,敢于与同行争论。”这一句话应是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
在学术江湖里,侠士李小文经常“以武会友”,这点可以从他的个人博客的文章看出。
博客里,他会时不时针对遥感领域的问题“和某某人掐一架”,或摆个擂台分胜负。
例如,今年4月,李小文以《和进平兄掐一架》来讨论“国内科研将毁于‘基地’之手“这一问题。
刘进平是海南大学农学院的教授,在一篇博文中,他写道:“一流大学的学生出国留学和就业者居多,北(大)清(华)据说是为国外名牌大学输送研究生,而二流大学的则为一流大学输送研究生,三流大学为二流大学输送研究生,……‘基地’为所有入流大学输送高分学生。”
对此,李小文持反对意见:“也许你是在担心人才外流?不是有海带贬值吗?就算有的在海外定居,不还是华裔吗?郑和下西洋,无论是单舰还是编队,都领先西欧百年。为什么我们就没有大规模的向海外移民,到现在人均资源(甚至水、空气)都那么紧?”
“当然,教育上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把‘基地问题’看得那么严重,其实往轻里说,有点杞人忧天,往重里说,就不说了:)”李小文在文章末尾写道。
“学术打擂”是李小文博客里的另一个栏目,里面讨论的大多是学科内的专业性问题。在这个栏目中,李小文对同行的观点提出质疑,并给出自己的看法。而他“挑战”的对象往往会出现在回复中,“擂台”上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媒体转发的文字以这句结尾。
这句话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今年3月中旬于消费者业务集团管理团队的午餐会上说的话。
任正非警戒下属:“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战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已经明晰的道路与方法,稳步地前进。成吉思汗的马蹄声已经远去,现代的躁动也会平息,活下去才是胜利。”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