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企业债规模超美:达88万亿元,跃居全球首位

标普发布的名为《信用迁徙》的报告指出,预计2014年至18年全球公司计划的新债发行和再融资规模最高可达60万亿美元,高于2013年至17年的约53万亿美元。
未来四年,上述60万亿美元新债和再融资需求中的一半,可能将来自亚太地区的公司债券发行人;到2018年,预计全球的未偿债务总规模将达到72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债务也将来自亚太地区的公司债发行人。
标普尤其提及了中国的企业债务风险,并提出了警告。
“中国作为最大的企业债务团体,温和增长的银行托媒,以及中产阶级债务增长,都将推动今后四年的全球企业债务。”标准普尔企业评级全球主管Jayan Dhru说道。
标准普尔称,在去年超过美国之后,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未偿企业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这一情况出现的时间比该评级机构原来的预计早了一年。
标准普尔表示,尽管为了调整经济结构、摆脱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中国政府努力控制信贷增长,但近年来,中资银行充裕的现金供应以及国有企业的大规模资本支出仍然推动中国的公司债规模出现了迅速增长。
截至2013年末,标准普尔估计中国企业债余额为14.2万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的企业债余额为13.1万亿美元。预计到2018年,中国新增债务和融资需求将达到20.4万亿美元,大约占当时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而美国预计将为14万亿美元左右。
标准普尔说,财务状况恶化、经济增速下降、借贷渠道趋紧、利率升高,所有这些加在一起令中国的企业借款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企业部门出现任何重大挫折都会快速传播到其他国家。
标准普尔比较了超过8500家中外上市企业借款人,并引用了相关研究中的发现说,尽管2009年年初的时候,中国企业的状况好于全球同类企业,但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和杠杆水平在之后的几年里已经恶化。与此同时,按照标准普尔的观点,这些企业的偿债能力也有所下降,而房地产和钢铁行业尤其令人担忧。
标准普尔同日发布的一份名为《全球银行的托媒将持续》的报告指出,企业借贷超出银行能力。标准普尔评级预测,到2018年,银行脱媒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债务证券而非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将会增加3.5%,或将近3.1万亿美元。
2014年以来,具有刚性兑付特征的中国企业债出现了实质性违约。以ST超日债违约为公募企业债违约的标志性事件,表明政府救助陷入困境的公司的意愿减弱。标准普尔并预计,未来钢铁行业会出现更多违约;这种情形的一个影响结果就是,今年铁矿石的价格已经下跌逾25%。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3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