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观察|究竟是什么吸引他们在大湾区创业?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吴怡
2021-05-04 10:12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为什么这片热土值得更多的港澳青年来创业?”

连日来,我带着这个问题,和多个在内地创业就业的香港、澳门青年进行了一番交流。在他们眼中,离港澳最近的广东,无疑成为他们“走出港澳,走进内地,走向世界”的优先选择项。

他们的抉择背后,其实是一张世界级城市群的宏大蓝图。

粤港澳大湾区,从规划纲要印发至今已过去两年。九座内地城市和香港、澳门组成了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开放与活力,本就是青年的特质,更是塑造一个创业就业热土的基本需求和表现。

85后香港青年唐震宇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机遇供给变得愈加丰沛。他最早来到广东肇庆新区时,那里还是连片的鱼塘,短短几年,大马路通了,楼也建起来了。

两位共同创业的香港青年李国铭和叶伟俊,更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是在内地发展的。

怀揣着一颗开餐厅的初心,他们先在香港工作,积累经验,内地潜在的发展前景将他们吸引到广州、深圳等地考察。最终,他们的第一家餐厅落地佛山,梦想已在大湾区照进现实。

较低的租金和人力成本、行业发展的整体氛围、消费市场的巨大吸引力都是他们考虑到内地发展的因素。那么,仅仅是这些机遇吸引他们而来吗?

不尽然。因为叶伟俊还对我提到了另一个词——“文化认同”。

“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他如是说,这也是他们选择佛山、选择内地创业不得不说的理由。

潘洪辉也对我说了类似的话:“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下工作生活,我感到很舒心。”这个准80后博士在香港成长,在美国求学工作一段时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最终选择到广东中山创业。

他回祖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父亲希望在美国长大的孙子能说好中国话,让孩子能接受到国内的文化教育。父辈的中国心早已溶于潘洪辉的血液里,也正在他的下一代身上流淌。

是“机遇”

出生于广东佛山的唐震宇从小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在内地和香港都有成长生活的经历。

2006年,唐震宇从香港来到内地的暨南大学读书。求学期间,他结识了从小在香港长大的梁鉴坤,因求学经历、兴趣爱好等都很相似,两人很快变成朋友。

2019年,梁鉴坤和唐震宇选择在广东肇庆新区成立了一家提供商业推广、企业营销管理课程、政策项目申报、项目融资等顾问咨询服务的公司。

他们和广东肇庆的结缘源自一次会议。2018年,肇庆举办了一场推介会,邀请梁鉴坤和唐震宇到当地调研。考虑到肇庆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中,他们敏锐地察觉到机遇,提前展开布局。

和大湾区的其他城市相比,肇庆的创业成本比较低,市场潜力也很大。“肇庆的交通非常便捷,2019年高铁开通之后,从肇庆新区到香港九龙只需80分钟,这也能让肇庆源源不断吸引香港创业者的目光。”唐震宇如是说。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减免了他们办公场地的租金,公司成立半年,就能向人社局申请创业一次性补贴 1万元,这些优惠扶持政策都在为港澳青年来肇庆创业带来吸引力和动力。

如今,梁鉴坤经常到香港举办宣讲会,为香港青年讲解内地的发展,为他们带去最新的信息。“香港青年对内地不应有刻板印象,应该实地走走,亲身去感受。”他说。

是“文化认同”

遇到李国铭和叶伟俊时,这两位穿着休闲时尚的香港小伙子正在自己创办的餐厅里忙着工作。

这是他们在内地的第一家餐厅,位于广东佛山的商业地标岭南天地内。这里的熟客都知道,如今他们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6个城市里陆续开了11家餐厅。

5年前,李国铭和叶伟俊从香港来到佛山,开创属于他们的餐饮企业。两人同在澳洲求学,回国后,他们先在香港工作了两年,一边工作,一边为创业梦奋斗。

“相比香港,佛山的租金和人力成本低,餐饮业发达,人均消费水平较高。”叶伟俊向我列了几个数字——目前,他们在佛山的门店有400平方米左右,但租金只是香港的三分之一。 

叶伟俊说,他们的首家店开业4个月就已经实现盈利,超乎预期,这也证明了大湾区强大的发展优势。正是如此,不少港澳的朋友开始陆续跟他们打听内地发展的机会,目前也已有3位朋友的创业项目在佛山落地。

“创业过程说轻松是假的,但可以先来内地看看,找准发展方向,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一定可以走好下一步。”叶伟俊如此鼓励那些跃跃欲试的港澳朋友。

粤港澳大湾区带来的“文化认同”,在他看来,与一切发展的机遇同等重要。

是“时代使命”

出生于1978年的香港人潘洪辉,也对我说了类似的话。

生于广东佛山,长于香港,在美国求学工作一段时间后,潘洪辉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孩。绕过大半个地球,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的潘洪辉最终选择回归祖国,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之风,在中山落地创业。

在大湾区创业,他绝不是一时脑热。

“过去十年,中国的生物医药发展超过了我的想象,在我刚刚回国的时候,国内的生物医药企业可能不过20家,而当我开始创业时,这个领域的企业已超过100家。”潘洪辉对我说,他是在了解国内外,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亲身经历后所做的决定。

潘洪辉回国发展也因为父亲当年的一席话。

“我爸有一年来美国,跟我住了半年,他走的时候对我说,他没办法跟他的孙子沟通,因为小孩子不会说中文。”正是父亲的担忧,让潘洪辉开始认真考虑回国发展。

他坚信,回到祖国,就是回到我们共同的文化体系,也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下工作生活,我感到很舒心。”他说。

像潘洪辉、叶伟俊这样具有强烈文化认同感的港澳青年,在大湾区还有很多。在他们创业故事的背后,又不仅是一张世界级城市群的宏大蓝图,还有背靠祖国、融入国家发展的时代使命,这也是大湾区让港澳有志青年着迷的魅力所在。

2012年,当潘洪辉决定回国发展时,生物医药领域在国内的发展还处于相对薄弱阶段。转眼近十年,他已在广东省中山市孵化出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健康医药产业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重点产业,也逐渐在国内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

回望从香港到美国,再到内地创业的经历,潘洪辉用“过来人”的身份寄望于有更多香港的年轻人抱着更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大湾区的发展,了解内地的发展。“亲身经历后,才能做好自己的判断,才能更好地决定要到哪里去打拼。”

澎湃新闻粤港澳大湾区报道组:夏正玉 李云芳 陈良飞 赵冠群 林蓉 吴怡  汤琪 白浪 李勤余  许振华  彭友琦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