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6)|独龙族传统养蜂技术促进本土蜂种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

2021-05-07 23:1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编者按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态环境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部署,组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实施了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观测网络建设等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今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将在我国昆明举办。为宣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特推出15篇案例,从不同角度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成效情况。

独龙族传统养蜂技术促进本土

蜂种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

在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重大工程”支持下,2019-2020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中央民族大学对独龙族传统养蜂技术进行了调查发掘。独龙族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其传统养蜂技术不仅促进了本土蜂种保护,提升了生态系统服务,还对社区减贫做出了较大贡献,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独龙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为数不多的“跨境”“直过”“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乡,该区域一直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当地的收入主要靠养殖业,其中放养蜜蜂是其收入的重要来源。

独龙族有2种传统养蜂方式,包括活树养蜂和木桶养蜂。独龙族在养蜂装置、蜜蜂驯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与经验。例如,在云南松和尼泊尔桤木的树干上进行活树养蜂,用尼泊尔桤木、核桃等制作蜂桶,用竹子、董棕叶等搭建棚子,用省藤、五月瓜藤等藤本植物固定蜂桶和棚子,用白茅等驱赶蜂群,用鸡冠滇丁香等招引蜂群等。独龙族养蜂过程中非常巧妙地使用了38种植物,其中乔木30种。这些传统知识把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生态养蜂的发展。

独龙族蜂农养蜂增收后,极大地激励了当地居民继续采用传统方式放养中华蜜蜂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当地百姓对中华蜜蜂的保护。值得一提的是,蜜蜂是当地特色经济作物草果的主要传粉者,对蜜蜂的保护也保护了其提供的传粉服务,促进了当地草果产业的发展。

传统养蜂业和草果种植业相辅相成,有效提高了独龙族居民的经济收入,对于当地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图1 独龙族的活树养蜂和木桶养蜂

图2 蜂桶制作、预处理和放置过程

原标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6)|独龙族传统养蜂技术促进本土蜂种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