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五一”黄金周出去玩的人多了,为何花的钱没有以前多?

2021-05-10 18: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连俊翔 狄斐 上观数据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加速回暖、全面恢复的趋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超过疫情之前历年的旅行规模。

虽然各大景区都出现“人从众”的景象,火车票、机票更是一票难求,但国内旅游收入并没有创历史新高,按可比口径仅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

那么,为什么出游人次增加了,收入反而不如从前?

01

性价比高的文化旅游产品多了

首先,文旅市场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一个发现,性价比较高的文化体验而非奢侈消费的旅游模式今年大受欢迎。

根据同程旅游发布的数据显示,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旅游景区,“名人故居”的参观人数是增长最快的,预订量同比2019年上涨了859%。

与之类似的文化空间也同样受到游客的欢迎。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上海市重点文化场所共接待游客165.34万人次,其中对外开放的59家美术馆共接待观众13万人次,同比增长255%;而开放的86家博物馆共接待观众50.68万人次,同比增长更是达到423%。

今年的文旅中,红色旅游最受瞩目。根据携程公布的数据,“红色旅游”关键词在“五一”期间环比4月同期提升约7倍。对比2019年同期,红色旅游景区订单量实现约375%的增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狼牙山都成为热门红色旅游景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海政府也在“五一”期间推出多项红色活动,例如在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的“地铁文化长廊”,市民游客可以参观“海派之源中的红色基因”主题展;或是在国歌展示馆中,欣赏《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图片展》。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这些红色景点受到游客的欢迎与好评。根据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数据,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杨浦图书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8家红色主题类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7.42万人次。

文化旅行的成本较低,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景区门票以及餐饮价格的监管与治理,防止在假期内出现溢价的可能。

02

返璞归真,降低虚荣性消费

游客的消费心理也发生了变化。

疫情对游客的收入和未来预期都产生了影响。疫情后,游客对面子消费、奢侈品消费、社交消费的需求都有所下降。

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成为游客的目的地。登山、赏花、采摘、烧烤、垂钓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受到欢迎。

根据小红书发布的假期出行报告,露营、野餐、小众景点探秘等旅游方式受到网友的热捧,在“五一”前三天,小红书上“露营”的搜索量比去年同期上涨230%。

城中的游客,也通过打卡植物园或参加花展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上海在今年“五一”期间同时开启多项花展,包括以上海植物园为主会场的2021年上海(国际)花展、滨江森林公园杜鹃花展、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第二十届都市森林百花展、2021上海宝山花艺节、金山花开海上生态园等。

花展吸引到众多游客,其中共青森林公园在假期内累计接待游客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13%;而于5月5日圆满落幕的“第二十届都市森林百花展”,也通过樱花、海棠、桃花等近百种、万余株开花植物,吸引到累计近54万游客。

03

Z世代崛起,带来新式旅游体验

今年“五一”出游的主力军是90后年轻群体,Z世代的崛起带来了不同的消费模式与旅游体验,从而影响旅游收入。

与2019年相比,90后与00后的出游占比大幅提高,90后的占比高达37%,而00后的占比也达到21%,是2019年的3倍。

与80后相比,前文提到的文化旅行与红色景点便更受90后喜爱。根据携程旅行的统计,在00后所青睐的热门景区中,华山最受欢迎,而圆明园、颐和园、拙政园等历史遗迹紧随其后;而80后所偏爱的景区集中在以上海迪斯尼乐园为主的主题公园,“带娃”才是80后假期的重点。

在飞猪平台中,越来越多年轻人预订红色景区、参访革命遗址、学习红色故事。统计显示,红色旅游核心人群集中在21至30岁,近50%的用户是95后和00后青年。

与年轻力量一同崛起的,还有新的旅行方式:宅酒店的“躺吃旅行”,以外卖的方式代替进店或外出就餐。

根据饿了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前三天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显著,成为近5年来最高,尤其是在酒店、景区等附近,外卖需求同比增长超过2倍。在不少县市景区,农家菜外卖更是增长了11倍。

“躺吃旅行”反映出人们对旅游体验与舒适度的重视,以及对高性价比的追求。网友表示,景区附近的餐厅太贵,人也拥挤,外卖既可以省钱,也可以避免排队,让旅游更舒适。

原标题:《“五一”黄金周出去玩的人多了,为何花的钱没有以前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