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夜读|“小家庭”为何越来越小

守一
2021-05-11 21: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今天见到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网络上对这些数据的讨论热情,有些超乎想象。

仔细一想倒也不奇怪,这些不只是冷冰冰的数据,每个数据背后,其实都折射着现实的某种变化。理解这些数据,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生活。

比如,其中有一项数据——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相比于“四世同堂”的传统,父母加孩子的三口之家,已经是我们过去认知中的最小家庭了。没想到,现在的家庭户平均人口数直接跌破了3。也就是说,有很多家庭是没有孩子,或者就是“一人家庭”。 

想起前不久和一位女同事聊天,聊到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她每天单程要花近两个小时在路上。我就很好奇地问:为什么不租一个离公司近一点的房子呢?在我印象中她是单身,也就默认她还是租房。

随后她就打破了我的惯性认知,那是她买的房子,早就习惯一个人住了。过去,在大城市打工的青年,很多都是结婚或者准备结婚,才会买房子。可是近几年,看看身边,确实越来越多的单身人士也早早买房,过上了名副其实的“一人家庭”生活。

如果把房子当做家庭生活的象征,过去房子跟婚姻、生育绑定得更紧密,可是近几年松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在年轻人的婚恋观有了很大转变,晚婚晚育不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现象。有数据显示,上海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2008年时为29.6岁,2019年则提高至32岁。

正如我本能地觉得单身女孩应该是租房生活一样,很多人对“小家庭”时代可能还没有真切的认知,甚至还会充满误解。

就拿婚恋问题来说,网上就有不少女性朋友表达过困惑,她们自己工作挣钱、买房,自得其乐,可架不住身边亲友总觉得没结婚是个“大问题”,忙着各种牵线搭桥、诱逼相亲,好像单身成了一种“罪过”。

现在看看全国家庭户的平均人口才2.62人,就该知道时代的趋势是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如果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小家庭”“一人家庭”可能是“问题”,是反常的家庭结构。可是如果尊重现实,用全新的发展眼光来看,这可能是常态,当然也会面临挑战。

就个体而言,过去的大家庭模式,虽然让人际关系处理起来很累,可那同时也是保障。个体遇见各种困难时,可以得到来自大家庭其他成员的扶持。这种扶持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层面。而“一人家庭”,更多的时候,就要靠一人面对各种状况,需要靠自己去构建安全网络。

也正因此,从社会层面来说,过去不少社会资源的分配或者福利保障,都是以“大家庭”为单位的;那今后可能就要考虑,是不是应该进一步细分,具体到个人为单位。这样才更有效率,也更公平。

“小家庭”时代已然来临,我们都要学会接纳,学会更好地安置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设计 祝碧晨 

    责任编辑:甘琼芳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