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心理问答| 用爱和自由养育出的孩子怎么总让我在外面很尴尬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21-05-13 09:34
来源:澎湃新闻
亲子学堂 >
字号

这是这个时代常见的一个现象,渴望扭转童年、成为更好的妈妈的我们,在养育孩子时更容易彷徨失措。

问题:

你好!我遇到了一些亲子问题,虽然并不常常发生,但每一次都觉得尴尬。儿子,大班,7岁。一直以来的外在表现是乐观,特别喜欢笑,大部分时候都是笑眯眯的。和他在一起心情很好。

我不是严厉的母亲。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亲不是懂得照顾别人心情的人。小时候,我虽然不至于每天小心翼翼过日子,但家庭氛围也始终“不正常”。

所以,当我做了母亲,就希望像朋友那样和儿子相处。我的家教不是依靠“棍棒底下出人才”的理念,不仰仗大人人高马大的优势去征服孩子。大部分时候,我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和儿子相处。

但是,在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场合,我的孩子并不被其他大人接受。他们觉得这个男孩太调皮,不受约束,不好管教。幼儿园的老师经常发私信打小报告,说他上课又讲话了,又乱跑了……我去学校参加集体活动,也会有很乖的小朋友跟我告状:“XXX上课不好好听”……

我心里一点都不在乎是不可能的,但我始终知道,学校老师对孩子的标准是“听话”。但是,我相信社会对个体的容忍度更高。社会就是形形色色的人组合在一起的,各有各的好,那点点不好也不至于对社会造成伤害。

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坚持之前的原则。不过,最近这半年,他经常在外面给我难堪。比如我提议他做什么事时,他可能不想做,但是他不好好跟我说,而是很凶地反对,还对我拳打脚踢。最近一次,是昨天,我们一起去同事孩子的百日宴。他打和平精英一落地就被对手击倒,将死未死之时,我让他对射。结果他就很凶地朝我吼……那时候挺尴尬的,我老板、同事都看着我们。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当他没吼我,淡定做其他事情。大部分时候,他也会适可而止。

但是,这种情况还是让我困惑,毕竟我需要面对其他朋友、同事……我希望和他在外相处时能更融洽一点。

回答: 

谢谢你的信任。从你的来信中,我感觉你和孩子在相处中颇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而他目前的成长也让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爱笑、乐观,你们大部分时间都相处融洽。你担心的问题是,1.在幼儿园时他不是老师喜欢的乖宝宝(当然,这一点你是可以自我消化的),2.当你建议他的时候,他会愤怒地拒绝你,让你觉得在社交场合很尴尬。

那么我们要面对的就是第2个问题:如何减少你的尴尬情绪,对吗?

如果我们把目标集中在这个点上,以你的聪慧,一定能够很快想到方法去应对。如果让我想,我就抛砖引玉一下:减少你们在外人面前爆发冲突的概率。根据你的描述,你们爆发冲突的点集中在:你指导他玩游戏、建议他做他不想做的事情。那么,最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外人面前,少管,少指导、少建议。

不过,我猜测,这个答案并不会让你真的满意,因为你的困惑中其实还包含了一种怀疑:我这些年做母亲,到底做对了吗?面对这么多批评和反对的意见,我的孩子是不是一个好孩子?

首先,我想给你一个大大的肯定,一个孩子乐观、爱笑,可以生机勃勃地跟你说不,这一定说明,你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可以这么有生命力。不过,麻烦也在这一点上。当一个孩子习惯了和你平等交流时,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当你们的想法冲突时,你若强求他顺从你的想法,你们之间就容易爆发冲突。好妈妈不好当啊!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其次,我可能也会给你一点“刺激”——这个“好妈妈”中有可以商榷的地方,希望你别生气、别介意。

你有一个渴望扭转自己童年的愿望,“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是你内心强大的动力,如果我们被这股力量完全控制住,它就有可能让你不是在一个双向的关系中和孩子真实相处,而是被心目中的“好妈妈标准”指导着、评价着你的行动。

这是这个时代常见的一种现象,它既有好的一面,养育的进步就是这样被推动的,同时也可能使我们这一代父母在养育孩子时更加容易茫然失措。

对着孩子的时候,妈妈们拿着心目中“好妈妈”标准要求自己,压抑了自己和孩子真实相处时的感受和反应,比如,不敢给孩子设定限制、不敢拒绝孩子、不敢责怪孩子,甚至一旦觉得做的像自己父母当初那样,就会担心、自责、内疚,怕给孩子带来童年阴影。

孩子如果生活在这样一个“被塑造的完美关系”中,往往很难了解到另一个人的真实感受——我的行为会对别人、对环境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如何在双方的需要、感受、底线上表达、争取、讨论、协商,找到双方都舒服的位置?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在这样的“差异”中学习和成长。

对着外人,这个“好妈妈”的标准当然也会影响你——别人会认为我是好妈妈吗?当我和孩子爆发冲突,他们怎么看待?他们会怎么评价我?

其实,除了你心中的“标准”会严苛地评价你,那些旁观的人未必这么看,有人可能会看不惯——这娃怎么敢跟妈妈这么说话,现在的妈太溺爱了;有人可能很平淡——孩子和妈妈的争斗就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但也一定有人对你的孩子心生羡慕:你的孩子真幸福啊!

作者简介:

尹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发展心理学硕士,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本栏目以公开回信的方式回答读者有关亲子、情感、自我成长等问题,您可写下自己的困惑发送邮箱:yinlin@thepaper.cn。我们将对来信进行匿名处理,并隐藏关键隐私信息,以分享给有类似困惑的朋友,若您实在不愿公开发布,请在来信中注明。  

    责任编辑:李淑平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