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淮安市第四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发布

2021-05-14 10:1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根据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工作安排,近期各县区、园区分别确定了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其中4个区共79件、3个县共60件、3个园区共47件。现对淮安市第四批“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园区层面)予以公布。

淮安市第四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

(园区层面)

经济技术开发区

(共17件)

1.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2个主导产业,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重点城市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活动。

2.不断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跨境电商新业态发展;更大力度推进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综合保税区北片区封关运行,有效融入“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全力打造枢纽经济,办好第十六届台商论坛,以“吸引台商、集聚台资、壮大台企”为工作主线,推动淮台合作交流开新局。

3.全面提升科技企业质态。实施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确保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20家;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统筹运用财政集成奖补、产业投资基金等进行激励奖励,进一步为发展赋能。

4.大力加快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质的一流主题公园,建设运营好淮安西游乐园。完善功能配套,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5.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推进危化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安全风险报告。制定涵盖冶金、商贸、科技、卫生健康等11个行业领域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专项方案》,扎实推进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基本情况排查摸底。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坚决杜绝重特大以上事故。

6.生态环境有效提升。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顺利通过复核验收。集中精力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建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长效管理机制,严防返黑返臭。

7.大力改善乡村环境。新建或改造提升游园广场等城市绿色小客厅2个;高标准实施农房改善项目7个;建成湿地乡村(社区)1个。

8.推进农村公厕改造力度。结合卫生城市复审,加强农村公厕治理规划,在全区范围新建公厕5座,大力改善乡村环境。

9.展现宜居宜业园区风貌。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个,推进轮窑等棚户区改造,新开工安置小区3个、4603套,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物业管理服务。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对积水地段、污水管道进行改造,新建公交站台6个;优化全区智能停车诱导系统,新增150个共享单车智能定点停放点。

10.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新改扩建3所小学、3所幼儿园,具体为:天津路小学北校区(含幼儿园)、奎文小学(含幼儿园)、大同路小学、城开御园幼儿园。

11.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开展“就业进社区”职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2场、700人(次);摸排联系企业500户(次)以上,定期发布返乡就业失业人员再招聘信息。

12.加快推进“淮上关爱一件事”审批改革。设置“淮上关爱一件事”专窗,重点聚焦军烈属、老年人、婴幼儿、失能人士以及困难家庭、创业兴业者等特殊群体,先行先试“‘三属’关怀”“新生儿”等两项“一件事”改革。

13.全面推广企业开办“全链通”集成服务。围绕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常态化、0.5个工作日最优化”的目标,建立网上一平台、集成一窗口、免费一公章、全链一流程的“四个一”机制,启动零售药店、便利店、劳务中介公司等1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

14.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广“拿地即开工”,实行“淮安市工程建设审批系统”一网通办,推动审批时限在省市规定的100个工作日以内实现再压缩,做到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成。

15.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推广“速易贷”等新型银政组合系列金融产品,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16.推进“三网融合”试点。深化党建网格、社会治理网格和经济服务管理网格“三网融合”,全面推进经济网格化服务管理,提高资源整合度、利用率,激发网格活力;健全党员进网格制度,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育建成一批有特色、有成效的基层网格员队伍。

17.健全领导干部接访帮办机制。深化推进“一线三包”,结合迎接建党100周年,区党工委领导班子每月开展大接访活动,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每天轮流接访,及时解决群众困难诉求。

工业园区

(共12件)

1.坚持“项目为王”,打造集群发展“高地”。化工片区以盐化新材料产业为方向,以基础盐化工为龙头,以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两大产业板块为主导,打造融合发展的特色盐化新材料产业链,延伸打造新型药物制剂产业集群;非化工片区以智能制造产业为方向,重点打造新型交通装备集群,以及智能电子电器、绿色优材家居、新兴材料制品三大板块。

2.夯实安全基础,守牢安全“红线”。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化工园区升级,持续强化“5+1”平台管理运维,不断提升园区本质安全水平。

3.开展水环境提升行动。加强园区河道长效管理,实现园区河道“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4.优化公共出行环境。维修改造农村危桥和涵闸30座,改建311县道1.6公里,修建水泥路15公里。

5.提升农村公益配套。新建农村公墓5000座。

6.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改造城市绿地布局,新建2个城市小客厅,建成1个绿地湿地保护小区;新建1个体育公园,新建10公里健身步道。

7.进一步规范残疾人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升级3个残疾人服务机构。巩固重度残疾人居家照护服务项目成果,持续为低收入残疾人提供托养照护、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等基本公共服务。

8.进一步完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完成张码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改造;建设“两校一园”风险预警评估系统;扩建园区实验学校初中部;新增1个以上市级普惠托育机构,新增普惠托位50个以上。

9.创优营商服务。建立多部门“并联审批”模式,推行“容缺受理”机制,组建亿元项目“1+4”挂钩帮办专班,持续唱好服务“四季歌”,依托经济网格,建立问题办理闭环流程,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0.加强主导产业培育。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企业分类评价办法,引导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集聚。编制“一图一库一目录”,明确主攻方向、锁定目标企业,深入开展建链、强链、补链招商,推动上下游项目集聚。

11.加快“问题楼盘”处置化解。针对朱桥小区、花河佳苑等“问题楼盘”,切实解决延期交付、不动产权证办理等问题,杜绝新增“问题楼盘”。

12.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服务水平,巩固“1+4”基层治理模式,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

生态文旅区

(共18件)

1.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中小微企业扶持和奖励若干举措,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2.建设1个应急管理信息化综合应用平台,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在河西片区建设1个“城市书房”,打造群众身边的阅览室,营造书香城市氛围。

4.新增4个公交站台,实现中南世纪城玺园、兴安华庭2个小区“出门有公交”。

5.新增50个共享单车驿站、500个停车泊位、1个智能停车诱导系统,便捷辖区群众出行停车。

6.每季度精选制定完成100个百姓“微心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

7.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为年满60周岁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享受基础养老金的老年居民每月增加20元基础养老金;优化升级3个残疾人服务机构,为残疾人群体提供多样化服务。

8.举办10场区级大型文明实践服务活动,提升居民群众文明素养。

9.新建体育公园1个、健身步道5公里,举办3场科学健身大讲堂、3场体育培训、30场群体性体育活动,鼓励全民爱健身、乐健身、享健身。

10.新建、改造沁春路、乐善路2个游园,湿地保护小区、湿地社区各1个,扮靓扮绿城市生态景观,营造舒适自然的环境。

11.按省优质园标准新建天然之府幼儿园,解决安置居民家庭儿童就近入学困难。

12.新建枚皋路小学、福地路小学、云林路初中、高铁商务区初中,扩建文旅区实小,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满足群众期盼与需求。

13.改造建设“梦想小屋”10个,为事实孤儿建造属于自己的“爱之屋”。

14.加快农房改善、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解决运南社区、城东路社区2个“村改居”社区长期租房困难。

15.新建区级政务服务中心,提供高效便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16.梳理“12345”热线工单群众反映问题,健全诉接速办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办结率、满意率。

17.加快推进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工作进度,化解小区物业管理矛盾。

18.推进社区“生活汇”模式全域覆盖,打造情感汇融、服务汇集、文化荟萃三个平台,实施“有事好商量——‘码’上议工程”,破解社区治理服务难题,提升居民认同指数、满意指数、幸福指数。

原标题:《淮安市第四批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发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