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拒绝“内卷”,年轻人开始信奉“躺平学”了?

2021-05-16 11: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两年多没工作了,也没觉得哪里不对;每天只吃两顿饭,解决食物问题就是解决一切;每月花销控制在200块以内,没钱了,一年也就工作个一两个月;日常就是家里躺,外面躺,像闲散的猫猫狗狗一样躺……

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火了,而这位作者也被网友们奉为“躺平学大师”。文中的话直接戳中了那些感觉自己被“内卷”了的年轻人:“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为什么要给明明毫无意义的存在找一些亢奋呢?”,“我不需要为任何人做事。我有时会躲在某处看着那些忙碌的人发笑。”

这或许与朝气蓬勃、积极上进的青年形象背道而驰。人们常说,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两样?但是现在有更多年轻人却深刻怀疑这一点: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

的确,如今人们能够更加辩证地看待社会和他人设置的各种标准,对什么是成功、怎样的人生算是“赢家”有了更加多元包容的观点和宽泛的定义,也能够理性看待甚至排斥各种消费主义、成功学、励志鸡汤所灌输的价值观念,更加勇于选择自己认为舒适的生活方式。

事实上,这些信奉“躺平文化”的年轻人也并非完全是咸鱼心态,也不同于几年前网络上出现的“葛优躺”和“丧文化”,他们中的不少人仍然有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只不过他们不愿意卷入社会系统给人们设定好的程序,不想在这个快速而拥挤的进程中,追求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加班、拼业绩等方式实现“升职加薪”“买房买车”,他们选择自动退出追求社会系统中成功的快感,而将衡量的标准设定为内心对自我状态的接纳。、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年轻人辞掉了互联网大厂和央企的职位,选择回到三四线城市做个普通的咖啡店店员,或者外卖骑手,这意味着在对个人时间的支配上,他们重新获得了更多的确定性和主导权。

前几年在日本,年轻人下班后不愿意出去交际,宁愿呆在家里,只买百元物品的种种“躺平”现象也曾引发关注,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出版的《低欲望社会》一书就将其归结为一个词,“低欲望社会”——“人口减少、超高龄化、失去上进心和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甚至这几年流行的“极简主义”“断舍离”也与这一社会背景有关。

然而,这与中国情况仍然有所不同。最新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达63.35%,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53%;就在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而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也同比增长了18.3%——人口保持增长、市场活力提升、生产需求扩大,这些数据都显示中国社会并非“低欲望社会”。大趋势是,中国人还需要奋斗,中国经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这一“躺平”文化不是主流,却也释放了一个要关注年轻人心理和生活状态的信号。对大部分年轻人而言,生活并非没有“欲望”,只是有时候实现的难度比较大,比如想要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想要尽可能地提升生活质量,在一番较劲之后发现没能“翻身”或者“逆袭”,也就选择了“躺平”。显然,现代社会仍然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让年轻人有机会在社会系统中实现自我价值。

而另一方面,年轻人也不必急于“躺平”。哪怕是像《百元之恋》电影里靠“家里蹲”生活了32年的主人公,依然有产生“好想赢”意念的时刻,哪怕独自抵抗生活的重拳,也不妨向生活致意。

文|孙小婷

原标题:《​拒绝“内卷”,年轻人开始信奉“躺平学”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