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党史中的卫生健康事业】“革命老区”贺家川传奇

2021-05-17 1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她位于神木市天台山下,东依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窟野河纵贯南北。

她曾是八路军120师卫生部和晋绥军区后方医院的驻地。因为一批卫生健康工作的前辈,在此浴血奋战、呕心沥血、救死扶伤,书写下了许多不朽传奇。

五月的阳光,热情而温暖。在神木市卫健局高洁等人的陪同下,我们顺窟野河驱车南下,不到60公里,便到这块神奇的土地——红色革命老区贺家川镇。怀着敬仰和缅怀的心情,我们开始追寻贺家川那段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

这是一块由革命先烈用生命和热血染红的地方,仅抗日战争时期就有600多位革命先烈在后方医院牺牲

来到贺家川镇红色革命纪念馆,我们看到这里的更多传奇:她是神府革命老区的最早创始发祥地,早在一九二七年神府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就诞生于此。刘志丹、张闻天、马文瑞、张达志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

“更多的传奇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贺家川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高向英介绍:1938年,日军大举进攻晋西北,黄河沿岸的八路军120师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卫生部以及晋绥边区所属单位,移驻河西岸的神府地区,晋绥军区后方医院就驻扎到贺家川。当时,群众自发合家并户,腾出热炕,让伤病员居住。

“由于伤病员过多,住宿紧张,部分伤病员还分散在周边各村休养。当时在贺家川周边的川道上,温家川村为伤病员休养一所,合河村为伤病员休养二所,贺家川村为伤病休养三所,马镇村为伤病员休养四所,兰家会为伤病员休养五所,罗家滩村设有荣誉军人休养所。”陪同采访的神木市史志办原主任焦拖义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着我们逐一寻访了当时伤病员休养所的旧址。

1944年9月,为纪念在后方医院伤亡病亡的600余名革命烈士,在贺家川修建了“晋绥军区后方医院伤亡病亡烈士纪念塔”。

“这里长眠着1938年至1944年在晋绥军区后方医院伤亡病亡的抗日将士。每年清明,当地村民和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凭吊瞻仰,祭扫英灵。”在高向英的讲解中,我们来到烈士纪念塔前,抚过冯全英、赵石宾、毛小安、郭炳、邓吉兴、李克林、张清雨等烈士的墓碑,不知是因年久经风雨侵蚀导致字迹模糊,还是因为我们怀着的那份沉痛心情,让镌刻在石头上文字更加辨认不清。

这里曾是八路军120师的后方医院,也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卫生学校

来到贺家川镇人民政府大门前,坚立于一侧的石碑立即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这是一块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空军军医大学)立的刻有“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旧址”字样的石碑。碑文写到:“1941年4月,为适应抗日战争形势需要,经晋西北军区贺龙司令员,关向应政委批准,在陕西神木县贺家川成立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即第四军医大学前身。”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还曾在这里为伤病员做过手术。”高向英讲解说:1938年5月,白求恩前往晋察冀抗日前线途径贺家川,并在此停留了6天。期间,他给伤病员做手术,指导医护人员制作托马斯夹板,还给受伤的战士献血。这是八路军医护人员第一次看到采血和输血全过程,也是他们学习并掌握输血技术的第一次。

2015年7月27日,第四军医大学政委戴旭光带领学校“张华传人”志愿服务队,在神木县贺家川镇举行了“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旧址立碑仪式。在当时的讲话中,戴旭光说:此次活动旨在“寻根问祖、立志铸魂”,“寻根”不仅是为了“守根”,更是为了“护根”“发根”。在抗日战争艰苦阶段,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救治伤员,在神木县贺家川组建了晋西北军区卫生学校,成就了现在的第四军医大学。在革命老区人民的支持下,学校为社会、国家做出了很多贡献,也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今后将继续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如今,这所从神府老区走出来的学校已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全军“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成为了我党我军培养高层次医学专门人才的摇篮。

希望恢复“神木老区人民医院”名称,把老区人民的健康服务保障好,同时把红色基因传承弘扬下去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神府人民凭借其贫瘠的土地,努力生产,省吃俭用,养育、支持了数千军队和数以万计人的地方机关单位,提供兵源和后勤供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焦拖义说。

一直居住在马镇“绥军区后方医院卫生四所”旧址附近的82岁老人焦培锡至今清晰记得:“我当时八、九岁,把住在隔壁的八路军医生护士叫‘干爸、干妈’,他们给我们饭吃,还拿一些新鲜的梨、苹果给我们……村里的人还帮忙抬伤员,给卫生所送蔬菜,帮他们担水、砍柴,我母亲还给伤员补洗衣服……”

在找寻晋绥军区后方医院旧址过程中,合河村党支部书记白俊功告诉我们:由于沟壑纵横,土地贫瘠,现在很多村民都外出务工或移居到城区,留下来的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年人。

来到八路军120师卫生部、晋绥军区后方医院旧址,我们看到了旁边的贺家川镇卫生院。

“这是一块值得卫生健康工作者铭记的地方。我们卫生院是1937年就建立的工农红军医院,抗日战争时期,协助八路军120师卫生部、晋绥军区后方医院救死扶伤,做出过巨大贡献。现在虽然和平年代,我们还是希望恢复‘神木老区人民医院’的名称,通过探索医养结合,更好地守护老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依托革命旧址,将这里建设成卫健系统的红色教育基地,把革命先辈无私无畏、艰苦拼搏、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传承弘扬下去。” 据贺家川镇卫生院院长薛忠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用“神木县老区人民医院”“贺家川老区人民医院”等名称,是神木南部山区医疗技术的指导服务中心。2009年更名为贺家川镇卫生院至今,2016年重新修建,2017年被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授予“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荣誉称号。

在贺家川革命老区采访期间,我们不时听到当地干部群众要求恢复“神木老区人民医院”名称的呼声。

耳闻目染的这一切,让我们不仅看了到革命先辈们在这里书写的红色传奇,也感受到了新时代的贺家川人拼博奋进续写新传奇的热情……(本报记者 陈太富 刘婷婷 见习记者 孙梦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