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部有关钱的纪录片,彻底颠覆成年人的金融观

2021-05-23 19: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钱,是个好东西。

但钱的四周又处处藏着陷阱。

稍有不慎。

不仅便宜没捞着,还可能落得血本无归。

前不久,基金大跌的惨烈景象依然历历在目。

这两天,币圈崩盘又让无数人心血付诸东流。

致富有道,投资还需谨慎。

最近,网飞刚好推出了一部新作。

以一种通俗而生动的方式,讲解了当今各种金融陷阱。

而且提出了不少犀利的观点,将常人眼里的金融观彻底颠覆。

鱼叔看完也同样受益匪浅,今天就来给大家说一说。

《金钱通解》

Money, Explained

先说一个小故事。

200年前,一位冒险家从中美洲航行至英国,获得了至高荣誉。

他来到伦敦,向居民宣布了一个重大发现:

一个名叫波亚伊斯的美好王国。

那里景色优美、土壤肥沃、胜似天堂。

很多人信以为真,纷纷花钱来找这位冒险家兑换当地货币,甚至购买这个国家的土地。

换算成今天的货币,他筹集了超过2000万美元。

但问题是,这个波亚伊斯并不存在。

这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投资骗局。

日赚斗金,一夜暴富,99.9%的人都有这样的梦想。

而骗子正是利用这样的心态,从各种希望暴富的人身上捞钱。

从前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到,这种骗局并不是最近才有的,而是几百年前就出现过。

不可思议的是,总有人跳入同样的圈套之中。

片中又将这类骗局形式分为很多类。

比如有一种,预付诈骗。

上来就给你打个电话:

「恭喜你获得XXX的大奖,领奖请……」

或者发个邮件:

「你好,我是尼日利亚王子,需要你的帮助……」

这样的骗局看着幼稚无比,但愣是骗过很多人。

尤其「尼日利亚王子」的套路,居然有着几百年的历史。

直到现在,这类骗局每年依然能骗到数百万美元。

再比如,拉高出货。

这种骗局在金融投资领域非常普遍。

先说服别人投资一个没有价值的东西,抛出各种玄乎的概念吸引人们投入资金。

等价格被推到高点时,立刻抛售,大赚一笔。

而跟风购买的人全部成了韭菜。

时下正火的「加密货币」,不就是最鲜活的案例?

在比特币出现后,大批加密货币跟风出现,其中不乏空有概念、毫无价值的「空气币」。

这些币的价值已经被炒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引得大量投资者趋之若鹜。

而割韭菜,往往就是一瞬间的功夫。

还有一种,培训骗局。

这个说白了,就是成功学毒鸡汤。

一个个所谓的成功学大师亲身示教,传授成功之法。

零成本发大财,不成功退一半,只要学了它,穷屌丝立马变身高富帅……

他们会先给出一个美好的承诺。

表现出对自己的理论十足的自信。

光有理论不行,还得有实例支撑。

在他们的身后,一个人生逆袭的传奇故事早已经被打造好。

当然,还少不了花钱雇来的托儿。

让满脸嬉笑的小哥,乐滋滋地亮出自己的买家秀。

最后,再进行一波饥饿营销。

告诉你机会有限,时间不等人,早上船早发财。

各位不妨细想一下。

如果真的存在什么一劳永逸的成功学。

那这世界早就轻松解决了贫困问题,哪还需要政府费力扶贫?

其实,真正成功致富的最终只有成功学大师自己而已。

除了以上这三种,片中还提到了几十年来换汤不换药的庞氏骗局和传销诈骗等。

所有的这些欺诈形式,其实本质策略都类似。

都会借用一些新鲜的事物,抓住人们好奇、寻求改变的情绪。

告诉人们自己希望看到的真相,而非事实。

看似幼稚,却戳中了每个人都会有的人性弱点。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骗局的手法变得更加隐蔽,传播更加容易,更让人防不胜防。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识破谎言,不会被骗,但上当受骗的新闻又总是不绝于耳。

受骗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共通之处。

可能是你,可能是我,可能是老人小孩,也可能是年轻人。

这部片子里,揭示出了一个鱼叔很少想过的答案。

骗子的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只是利用了人类的贪欲、懒惰,或是愚蠢。

而是,信任。

社会越繁荣,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越高,也就越有利于骗局的实施。

反过来想,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无法行骗的世界。

那么,也正代表着,我们也无法再相信任何人、任何事物。

那样的世界真的值得人类生活吗?

细思极恐。

恶意的骗局,或许你不会轻易走入。

但难以界定的消费陷阱,却无处不在。

比如,信用卡。

信用卡的出现,让人们充分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消费自由。

在很多人看来,使用信用卡没有任何弊端,甚至还能用信用卡的积分、优惠活动等,薅一把羊毛。

但换个角度想,银行如果赚不到极大的利益,它为啥要花那么大力气推销信用卡?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信用卡盈利的渠道主要是从商家来。

每一次刷卡交易中,银行将会向商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这个比例很少,大约在2%~4%,只能靠大量的金额交易来累积收入。

而对于消费者,则被银行分成两种人:

一种,是全额缴款者。

他们每月按时足额还钱,从不拖欠。

只是将信用卡当做一个交易方式,享受其中的便利和优惠。

但在银行眼中,这类人就是累赘。

从他们身上,是榨取不到钱的。

另一种,是循环利率者。

他们在发生消费行为后并不能足额还款,从而产生一定的利息。

利息按每日以福利计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利滚利」。

最终需要还清的费用,将比消费本身的原有价格高出不少。

不要小看这点利息。

据统计,循环利率者在美国成年人中占到四成之多。

可见,他们才是信用卡公司最大的摇钱树。

他们因为信用卡,向银行支付的利息逐年增长。

2019年达到了1210亿美元。

但依靠利息挣钱的方式,具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风险。

即,用户彻底不还了,换句话说,就成了老赖了。

所以,银行一不希望用户每个月都还光借款,二也不希望用户完全不还钱。

处于这两个极端状态之间的用户,才是最理想的。

为此,银行采用多种办法抓住他们。

第一,用优惠条件吸引用户开卡。

确保更多的人,选择自己发行的信用卡。

让人们相信,办卡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第二步,低开慢长,引导消费超支。

针对低信用度用户,银行通常先给一个低额度,随后一点一点提高。

这就利用到了这部分用户身上的共同点——给多少用多少。

额度增加的同时负债也在增加,消费超支便成为了一个时间问题。

第三步,用最低还款额,制造还款错觉。

信用卡账单上,除了应还账款,还会增加一个最低还款额。

这就为用户引导了一个错误偏差,似乎只要还最低还款额就可以了。

实际上,它并不会减缓后续利息的增长。

有人会说,既然信用卡里有那么多陷阱,那干脆不办卡好了。

遗憾的是,不办卡更加吃亏。

因为这代表着你将无法获得各种优惠活动和积分政策,甚至现金交易有时要比刷卡价格高。

换句话说,信用卡用户获得的优惠,都是从无卡用户里补贴而来。

这种补贴,在每个家庭里每年高达一千多美元。

一种财富转移无形之中发生了。

所以,整个信用卡系统就像是一部预先设定好的游戏。

无论你选择成为怎样的玩家,游戏开发者都是稳赚不赔。

而对于用户们,若想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剩下的只有一种选择:

好好做一个全额还款者。

合理使用,足额还款,不要拖欠。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总有人因为一些意外等特殊原因,变成一个循环利率者,沦为利息榨取的对象。

形成这样的结果,正是整场游戏设计的初衷。

赌博,同样是一场庄家稳赢的游戏。

这个游戏更加的残酷、刺激、可怕,在许多地方都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即便如此,博彩业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其市值远远高于其他娱乐业。

投身于赌博的人们,绝大多数都是输家。

真正能赢得大奖或赌局的,极其罕见。

这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依然有无数人沉迷于其中?

这之中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对一夜暴富的渴望。

相比金融投资,赌博更能让人有快速致富的妄想。

而且,门槛很低。

赌桌前的每个人,似乎都认为自己会成为下一个富翁。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种的赌徒心态——赌徒谬论。

举个例子。

如果连输四场,你会当机立断选择离开吗?

大多数人是不会的。

相反,他们会选择继续,心里还会认为,第五场一定会赢个大的。

因为人的本能会觉得,结果一定是输赢平衡的。

另一方面,赌博能给人掌控全局的感觉。

赌徒认为自己能靠运气来提高中奖概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彩票。

比如有人会按照路边看到的公交车车牌来买彩票。

没什么实际意义,就是想这么买。

还有,掷骰子。

想要大,动作就会很夸张。

想要小,动作就会更轻柔。

这也不是什么技巧,只是人心里的自我暗示。

赌博的不确定性带着一点刺激感,而这种刚刚好的刺激感,容易让人感到着迷。

这是因为赌博的过程,意味着期待自己可能得到一件额外的奖励。

从而促进人们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使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加兴奋。

上瘾,也就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这种刺激感就像是吃药,时间久了身体会产生抗药性,进而对一般的赌博逐渐免疫。

赌博也就渐渐成了生活里的一个习惯。

而为了获得更大的刺激,赌注也会越下越大。

赌徒最终落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例子太多太多。

最严重的输到一无所有,走上绝路的。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赌博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便利化。

网络赌博、境外博彩、专属APP等等,层出不穷。

铺天盖地的广告,很容易让一部分人抵挡不住诱惑。

赌博变得更容易,在赌徒眼里,手机就是一个便携赌场。

人们总会自视过高。

以为自己可以打败规则,战胜几率,发现随机事件中的规律,揭穿别人摸索不到的秘诀,掌控无法解释的运气。

以此改写自己的命运。

虽然这个尝试的过程很有趣,但结果如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纪录片还有另外两集,话题分别是学生贷款和养老金。

不过,由于国情不太一样,参考的价值不是很大。

就以上内容而言,鱼叔最大的收获就在于:

所有关于钱的陷阱,本质上都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

只要有人,这样的陷阱就永远不会消失。

只有是个人,都有可能会陷入这样的圈套。

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警钟长鸣。

学会怀疑,每一片天上掉下的馅饼。

学会拒绝,每一份不劳而获的财富。

全文完。

原标题:《集集毁三观,这剧成年人必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