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社区全国率先试点生活垃圾源头处理,压缩干燥减量八成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2014-12-10 16:52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工人在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延吉七村内的“社区湿垃圾减量预处理示范基地“处理生活垃圾  澎湃新闻记者  李继成 图

        果蔬外皮、剩饭剩菜,这些困扰小区环境的生活垃圾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难以处理。借助一间占地40平米的全封闭小屋,整个社区的湿垃圾可以 “瘦身”到原先的五分之一,而这仅仅依靠一个分拣台、一台厨余垃圾减量预处理机和一台干燥设备。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12月10日,国内首个“社区湿垃圾减量预处理示范基地”在上海市杨浦区延吉七村内挂牌。

        由生活习惯决定,上海居民家中的厨余垃圾具有粗蛋白和粗纤维等有机物含量较高,开发利用价值较大,但易腐并产生恶臭;含水量高,热值低,不便于收集运输,处理不当还容易产生渗滤液等二次污染物;社区厨余垃圾有必要可在合理的分拣之后,进行脱水及油水分离等预处理措施。

        提供此套垃圾处理设备的公司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社区湿垃圾减量处理机采用的是物理分离以及高温烘干等叠加式处理技术,将分拣之后的厨余垃圾倒入机器,机器首先会对垃圾进行压缩处理,随后通过高速旋转的离心装置,借助重力筛选的规律将固体与液体尽可能分开。一般情况下,机器每次处理过程约2-3小时,一次性可处理2-3吨厨余垃圾,产出物中排脱水分后,重量同比投放前减量幅度可接近80%,完全可满足整个小区日常生活垃圾产出的处理需求。

        以延吉七村为例,该小区现有常住人口7318人,日均产出生活垃圾60-80桶,重量6-8吨。经过前期分拣以及使用厨余垃圾减量处理机的处理,这些垃圾可“瘦身”至8-12桶,另外再加上相对集中的废弃油脂,预处理残留物都将纳入到环卫的垃圾收运体系之中,大大减轻垃圾运输、处置的负担。

        上海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伟表示,上海市共有各类垃圾收集点3万余个,日生活垃圾产量逾2万吨,其中又以厨余垃圾的占比最高(约50%-60%)。但很多小区内还存在着“只分不理”(仅分类而不作进一步处理),或“先分后合”(分类后的垃圾被混装)等现象。

        社区湿垃圾减量预处理示范基地正是在此背景之下设立,目的在于提高社区生活垃圾自减效率、减少湿垃圾对资源循环再生的破坏性。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延吉七村垃圾处理基地也是上海的试点。

        相比此前推行的生活垃圾四分类等分法,干湿分类更适合目前社区内的居民习惯。而且,干湿分类无论对垃圾填埋或者垃圾焚烧等后续进末端处置而言,由于含水量的下降,可更好地削减填埋过程中恶臭、有害物质的孳生,也有利于垃圾焚烧的效率提升(厨余垃圾“瘦身”后热值提高50%-250%),同时减少二噁英气体的产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