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四川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时隔15年重新开放,高出金顶20米

封面新闻
2021-05-27 14:59
直击现场 >
字号

封面新闻5月27日消息,当日,四川峨眉山景区最高峰——海拔3099米的万佛顶将重新对外开放。当天,万佛顶还将举行撞钟、挂祈福牌等仪式,正式宣告万佛顶在阔别15年后再次归来。

封面新闻记者从峨眉山景区获悉,万佛顶开放时间为每日7:00-14:00,每天限流2000人。峨眉山旅游股份公司营销总监何群表示,“峨眉山景区金顶之上区域的重启开放,是景区扩容提质的重要举措之一,将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延长游客在景区的游览时间。”

从右至左,为金顶到万佛顶。  本文图片均来自封面新闻

高出金顶20米,峨眉山的最高峰

峨眉山金顶名满天下,是峨眉山景区的标志,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被很多游客认为是峨眉山的最高峰。实际上,海拔3079米的金顶,是峨眉山的主峰,却并不是峨眉山的最高峰——海拔3099米的万佛顶,比它高出刚好20米。

云涌万佛顶

云涌万佛顶

站在金顶金殿的广场上向西眺望,不远外的云山雾海中,常有一座山峰若隐若现,那便是万佛顶。它绝壁凌空,平畴突起,巍峨屹立在“大光明山”之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海拔最高、自然生态保护最好的遗产地。

空中俯瞰万佛顶,绝壁凌空

万佛顶植被丰茂、古树参天、野藤绕树、鸟兽众多。登顶远眺,群峰起伏,贡嘎雪山银锷刺天,大小瓦屋山横卧云端;回望金顶,峭拔雄峻,绝壁千仞,华藏寺金碧辉煌。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看杜鹃、夏闻鸟语、秋观红叶、冬赏玉树。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万佛顶的佛文化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年间,僧人通慧率徒在此修建清凉庵,初名极乐堂。后来,以“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更名万佛庵。时光荏苒,万佛庵后来不复存在,空留下了傲世群山的万佛顶,以及“普贤住处,万佛朝宗”的新奥义。

1979年峨眉山景区对外开放后,景区内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万佛顶上恢复重建了万佛阁。万佛阁雄伟庄严、金碧辉煌,既有庙堂之严,又富景观之美。阁高21米,主体共4层,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神情肃穆、庄重威严。

万佛顶上的万佛阁

彼时,从金顶到万佛顶,曾架设有单轨观光车,被游客亲切称为“小火车”,轨道全程约两公里,行程约10分钟,票价为60元。但2006年左右,观光车宣布停运检修,万佛顶也暂停向游客开放,距今已有15年之久。

此次万佛顶重新开放后,万佛阁的钟声也将随之归来。将于每日早上8:00进行撞钟祈福,由寺院僧人撞钟108下,其含意是以应12个月,24节气,72物候,合为108数。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祈福国泰民安,人间幸福。

近处为万佛顶,远处为金顶

日限2000人,暂不对60岁以上老人开放

遗憾的是,此次重新开放,单轨观光车并未同步回归。那么,游客怎样从金顶前往万佛顶呢?

据介绍,万佛顶区域入口位于金顶华藏世界牌坊右侧,现场微信扫码登记后免费进入游览,单日限流2000人,进入时间为07:00—14:00。金顶至万佛顶全程需步行,步游道全长约3公里,往返游览时长约3小时。

考虑到金顶索道、雷洞坪车站收班时间为18:00,万佛顶区域属高海拔地区,且徒步游览行程较远,为确保游客安全,暂不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放。如遇恶劣天气或其他特殊性况,万佛顶区域也将暂停对外开放。

幸运游客:老照片永存记忆,20年后再游万佛顶

此次万佛顶重启开放前,峨眉山景区开展了“万佛记忆老照片征集活动”,重温多年前游客和万佛顶的珍贵记忆。峨眉山旅游股份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活动截止5月26日,收到了近20位网友的来稿,我们邀请了其中的一位网友代表,也是峨眉山的‘铁粉’,于5月27日见证万佛顶的重新开放。”

今年32岁的陈可,来自重庆,受邀成为了见证万佛顶重新开放的幸运儿。陈可介绍,他提供的老照片拍摄于2001年,照片中在“千佛顶万佛顶自然生态观光区”石碑旁拍照的小男孩,便是12岁时的自己。

2001年,陈可在万佛顶拍摄的老照片

“感觉很惊喜。每年我都要和家人来峨眉山,但是只去过那一次万佛顶。”陈可依稀记得,那是2001年的暑假,和妈妈一起,第一次到万佛顶,就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

陈可还记得,当年景区内有一列小火车起于金顶,途经千佛顶,止于万佛顶,“2001年我就是乘坐的单轨小火车到达的万佛顶,全程2000余米,单程运行10分钟。”

(原题为《高出金顶20米!时隔15年后 四川峨眉山最高峰万佛顶重启开放》)

    责任编辑:柴敏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