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活动回顾|刘文奎: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1-06-09 17: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作者向光而行的

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

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CSEIF)是中国领先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商业向善行业生态平台,通过链接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机构、商业向善企业,推动以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创变美好生活。

背景

Background

5月29日,中国社会企业与影响力投资论坛发起主办“商业向善·乡村向上”为主题的乡村振兴行业思享会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创业大街知岛书屋成功举行。

本次思享会邀请学界、商界及知名公益基金会等乡村振兴领域思想者与实践者通过乡村振兴和商业向善相关政策解读、知名企业及投资机构乡村振兴案例实践分享、乡村振兴社会创新方法与实施路径等主题展开跨界思想碰撞。

本文基于5月29日刘文奎老师在本次思享会上的发言内容综合整理,当日其他嘉宾的精彩分享和观点也将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刘文奎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中国扶贫基金会做社会企业实践将近20年的时间,我们看到了社会企业在创造社会价值、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巨大的价值和潜力。而且我们认为社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远远没有发挥这个社会创新形式应有的潜力。

400年前在欧洲诞生了现代企业这种社会组织形式,100年前在美国诞生了基金会这样有组织做公益的社会组织形式。我们希望大家共同推动,让真正的社会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中国,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为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做贡献。中国扶贫基金会今年专门成立了创新和社会企业部门,组建了专门团队来推动这项工作,希望在社会企业发展的推动、孵化、实践、立法等领域,未来跟大家有更多的合作。

非常感谢社企论坛提供这样的机会,和这么多关心农村、关心乡村振兴的朋友一起交流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方法。

《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今天的分享将结合我最近出的这本书《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之路》,谈一谈中国扶贫基金会20年来在乡村可持续发展探索方面的实践和思考。书里的具体内容就不细说了,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的轮廓,这本书大致分四个部分,五个章节。

大凉山项目探索与反思

第一部分,大凉山的探索,用了7年时间。我们当时要解决的问题是:年复一年地扶贫,虽然觉得做了很多,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村庄的贫困问题。2000年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找一笔项目资金,集中在一个村里做一个大项目,彻底解决这个村的贫困问题。但是当时找钱不容易,我们花了4年的时间找钱。最后终于筹集到1000万,在大凉山的5个贫困村里,1个村投入200万,(对照北京的房价,从那时到现在上涨了10多倍,当时的200万相当于今天的2000万)这是一笔不小的资金。然后我们用了3年时间实施项目。

大凉山项目探索

因为当时资金相对充裕,所以我们实施了25个子项目,包括了从环保、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卫生项目,到能力培训、农户增收项目等方方面面。项目做完以后我们请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做效果评估,好的方面就不说了,评估报告指出,项目最大的问题是老乡们希望有第二期项目,如果没有,我们前期做的大部分项目都是不可持续的。当时我们有点接受不了,为什么这么多钱投进去,乡村还是不能可持续发展?后来我们不断复盘反思,才认识到大凉山项目的症结:没有把注意力放在产业上。1000万的项目资金,80%都用在了基础设施改善、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只有五分之一约200万用在了产业上。大凉山的7年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如果不搞产业,不能建立村民持续增加收入的来源,那我们做的很多项目都是无源之水,是难以持续的。

大凉山项目反思

民乐村产业项目失败与教训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们跟诺基亚合作开启了第二期项目。吸取大凉山项目教训,这次我们重点就做产业实验项目。因为在大凉山我们花了那么多精力仍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这一次我们更加慎重,做了大量的调研。我们很快得到一个基本的共识:乡村要做产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因为一家一户为单位,一户几亩地做项目,不管做什么都没有办法实现规模效应。项目村有500家农户,诺基亚公司资助了500万,平均一户能够投入1万块钱。我们反复论证认为,这1万块钱如果平均发给每个农户,不管他们做什么,大概率只有少数人能够发展起来;而大部分农户过一段时间就会花光资助金,然后依然如故。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必须要把这500万集中起来做大项目,搞合作社,引入现代企业的制度。所以民乐村的项目是经过反复调研、讨论确定的,项目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是发展产业,这跟大凉山的教训密切相关;第二是建立合作社,把企业的机制引入进来,通过股份把全村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经营,改变一家一户为单元的传统经营方式。民乐村合作社建立后,我们做了两个项目,一个是食用菌种植,一个是长毛兔养殖。可惜这两个产业项目最后都失败了,亏损了200多万。民乐村的产业项目实验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教训惨痛。

民乐村产业项目

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产业是必须要做的,必须规模化,但为什么还会失败?在民乐村项目失败的时候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只是觉得外来经理人管理能力不行,不会跟农民打交道。后来我们才认识到民乐村不成功的必然性,是因为外来的经理人不能跟村民形成互信,没有办法让村民真正形成合作。根本的原因就是村里的能人没有站出来,村民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所以民乐村项目失败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即使不是这两个项目,再搞别的项目,再能干的经理人来,成功的几率也很低。

民乐村产业项目反思

甘达村产业项目的成功与收获

既然已经知道为什么失败,我们就应该继续去探索。2010年,玉树地震,加多宝捐赠了1亿多元,这让我们有机会在玉树的甘达村开始新的探索。我们这一次给甘达村提了条件,一是必须建合作社,二是村里必须要有能人出来带着你们干。如果满足不了这两个条件,项目就宁可不做。最后我们在甘达村的实验成功了,村民们建立了合作社,把村里最有见识的巴桑扎西请出来。他原来是做虫草生意的,也是村里唯一到过上海、北京、广州的人。他认为这个机会对村里很重要,愿意带着村民一块干。他带着村民搞运输队,靠灾后重建的建材运输生意,用了两年的时间就把300万的投入全赚回来了。灾后重建结束之后,建材运输的生意没有了,他们又开始跑客运,后来又开了批发市场,一直经营到今天,合作社搞得红红火火。不仅批发生意做得不错,而且在玉树、西宁都买了商铺,甘达村从就这样一步一步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了那一带比较好的村庄。

甘达村村民

从2000年到2013年,我们在甘达村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我们觉得终于成了,我们用了13年时间,证明乡村发展是有一条路的。

产业发展项目实践——百美村宿、善品公社项目

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基本的模型是什么呢?首先在项目选择上必须得做产业,其次方法上必须依托合作社让村民形成合作,然后要有本地能人带动,再加上外部资源的支持,乡村发展项目是有可能成功的。如果说13年时间我们的实验结了一个果,那这个经验和方法在其他地区灵不灵?能不能结出更多的果?从2013年开始,我们把这个种子用在了其他项目点,产生了现在还在实施的两个品牌项目,一个是“百美村宿”项目,一个是“善品公社”项目,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有效的。2013年甘达村之前,我们做的项目全是失败的;2013年以后我们做的项目基本上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刘文奎老师在“商业向善·乡村向上”思享会现场

因为今天是线下分享,现场的朋友可以多看一点美丽的百美村宿图片。我们通过改造农民的老房子,带动村民经营高端民宿,让农民增收。其中最典型的村子是河北涞水县的南峪村,离北京只有两个小时车程,一个院子住一晚上需要2000块钱的价格。我们已经在全国建造了20多个这样的村子。

百美村宿项目

虽然不是所有的村庄都适合做旅游,但是很多村庄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能不能让农产品生产为老乡们带来更多收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并因此诞生了我们另外一个产业扶贫项目—善品公社。我们还是做合作社,帮农民制定质量标准,引导农户按善品公社的标准进行生产,我们来给对接互联网平台销售,善品公社这个品牌现在已经覆盖了100多个县。就在刚刚过去的四月中旬,善品公社和阿里巴巴合作,一晚上销售黄果柑13万单;更惊喜的是5月份的秭归脐橙,不到一个礼拜时间,成交了40多万单!善品公社的规模越大,就意味着更多的乡村和更多的农产品可以通过这样的产业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大家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两个项目的信息,可以直接通过书中的二维码进入项目平台进行体验。

善品公社项目

学院的使命与定位

书里还提到,蒙顶山合作社学院得到了批准,正式注册。这个学院是我们联合了8家政府、学术机构共同来推动成立的,设立这个学院的目的,是复制我们过去20多年的乡村实践经验,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乡村带头人。学院位于四川蒙顶山脚下,占地4000平米,有教学楼、食堂等培训设施。我们不是做一般的简单培训,而是通过四位一体的培训、支持体系孵化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首先是一个礼拜左右的课堂教学,把乡村发展的方法告诉大家;第二个是实训,选一些选手到我们100个合作社,跟着有经验的理事长学习,师傅带徒弟;第三个,选一些种子选手,愿意回乡带着老乡一起干合作社的,我们给他10-30万种子资金进行孵化;最后一个,如果你生产出来的产品能达到善品公社标准,我们帮你最后也是最难的一关——农产品销售,善品公社的市场网络将会给你支持,这就是我们的 “四位一体”的培训、支持体系。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希望以两轮驱动的策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一个是通过我们既有的品牌项目示范和引领,另外一个是通过我们的蒙顶山学院培养更多人学会这套方法,让更多的乡村用正确的方法获得发展的机会。我们计划每年培训1000个合作社理事长。

蒙顶山合作社学院及课程体系

我们的目标与心愿:

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心愿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以上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刘文奎老师在“商业向善·乡村向上”思享会现场

我最后再说两句,是关于这个书的读法。全书20多万字,如果没有时间大家也不用全看。最重要的是第三部分甘达村的经验,有关乡村怎么能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说合作社是唯一的途径等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结论都在这一部分。很多发展得不错的村庄,其路径虽然未必都和甘达村完全一致,但总结下来都离不开村民的有效合作。

当然必须明确一个前提,我们所说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所有的村民都参与其中,都能受益的发展,这才是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如果只是少部分大户和企业把土地流转过来,和其他村民没关系,这样的乡村即使外观看上去打造得再漂亮,也不是我们心目中可持续的乡村。

前面大凉山和民乐村两个部分,是甘达村项目成功的基础。后面两个章节,善品公社和百美村宿是甘达村这个种子结出的果实,这个阶段的创新是引入了市场主体跟我们村民合作。百美村宿引入的运营主体,都是国内运营民宿最好的团队。善品公社则是成立了社会企业,由基金会100%控股。社会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帮助村民接入市场“最后一公里”。如果要和我们合作,可以重点看看最后一部分。未来如果你回去乡村创业,比如从事农产品生产或者乡村旅游,可以找我们来进行合作。不再占用更多的时间了,谢谢大家。

原标题:《活动回顾|刘文奎: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