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政协委员梁凤仪:香港教育里历史课不是必读科目,这怎么行

澎湃新闻记者 卢雁 苏展 发自北京
2015-03-05 21:3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梁凤仪尖锐地指出当下部分香港人意识中的偏激之处:“现在所有人都盯着‘两制’,两制到极端就是独立。
        1949年出生的香港女作家梁凤仪很敏锐地找到了她与祖国的契合点——与共和国同龄。

        女作家只是她盛名中的一种注解,梁凤仪曾自称是文学的过客,她更认同自己商人的身份——拥有一家上市公司。不过,在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她最重要的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

        在3月5日文艺界别小组的讨论会上,梁凤仪透露自己本次的提案是关于香港青少年教育。

        与此同时,她尖锐地指出当下部分香港人意识中的偏激之处:“现在所有人都盯着‘两制’,两制到极端就是独立,(有些人)完全忽略了两制前的一国,将这四个字断章取义。”        

 谈教育:忧心香港的历史教育        

        去年两会期间,梁凤仪的关注点亦集中在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方面。彼时,她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提案,因为在她看来,这是一件长远的事情,并非一两个提案可以解决。

        当时她对内地和香港地区的青少年教育现状十分担忧:“我们当年都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现在的小孩子只是学做事,那些传统的忠孝仁义的美德对他们来说都已经很遥远了,这不是一件好事。”

        今年,她直截了当地表达对目前香港教育中不重视历史教育的反感:“现在香港的教育中,历史课不是必读科目,是选修的。我很反感这个事,如果不念历史,宏观上,你不知道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是怎么发展得,了解历史是认同的一种途径;从另一方面讲,所有人生的成败都可以从历史的成败中吸取教训。”她说。

        她在发言中也谈到她的小说,避不开风花雪月,不过她似乎更愿意把读者吸引到她的叙事背景中。她强调在自己最新创作的小说中,将1949至今的香港历史背景作为小说背景。2012年,梁凤仪宣布动笔创作“我们的故事”系列小说,要书写香港60年的历史。

        至于爱情,她说“不必说了吧”,最后笑着补充了一句“是那个年代的爱情,以身相许,现在流行的爱情可能曾经拥有就已经很好了。”        

 谈“占中”:认同内地大学生做法        

        柔声细语,带着浓重粤语腔的普通话很难让人联想至梁凤仪“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不过这种对比在她的言谈中无时不刻地彰显。

        提及香港“非法占中”,梁凤仪认同内地大学生的做法,反诘为什么没有香港的大学生出来说话。

        “当时有一个网上资料,让我非常感动。(资料)说一堆中国内地的大学生写信给香港的大学生,说他们(内地学生)现在在做什么:阿里巴巴已经派人到学校来挑选一些精英进入集团,训练他们做各种工作;航天部门也派人看学生愿不愿意参与航天工作,航天技术的研究;还有很多全球知名的大机构跟学生交流,说要吸收培养年轻的学生。(内地的大学生说)‘我们面对的情况是这样,你们香港的大学生做什么?’”

        梁凤仪表示,上街游行鼓动罢工,只有小部分人在做,大部分人却沉默、不讲话。“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为什么没有一千、两千个像年轻时的梁凤仪那样站出来?只要有人说话,很多学生都会认同。”她说。

        2014年10月,在“占中”上演期间,梁凤仪就表达过对此的不理解。

        她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我不能理解,更谈不上谅解。参与者明知是错,也一定要这样做,产生的破坏非常大,既破坏了作为全球性金融中心的香港的稳定,也影响了很多普通市民的生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