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正阳路文玩大集悄现日照进士手迹(下)

2021-06-10 09: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话题

此次发现的这套管象颐四开书法册页,是标准的馆阁体。

馆阁体,是指由科举制度而形成的考场通用字体,其特点是乌、方、光。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明代翰林院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后成为标准书体。至清康、乾之时,主流书体尊赵孟頫、董其昌为典范,而二人书法又皆以规整、圆融为特点,使馆阁体风格更趋圆润秀美。清代科举考试,比明代更重馆阁体,要求乌、方、光。

乌,就是黑,黑得发亮,古人说墨淡伤神,黑了之后字就显得精神,也能给人更强的力量感。

方,把字写方正,大小一致,这样确实有利于考试、增加卷面分,整体看着整齐。

光,光滑、流畅,这种写法看起来美观、雍容,对于纸、笔、墨的要求也很高。

父子馆阁体书法,首次在日照市博物馆同台亮相

矩形色块

管象颐这套馆阁体册页书法,是近年来公开首现是近几十年以来的公开首现,册页的发现对于研究日照名人管象颐,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按科考经验,尽管也有不同个例,但能考取较好功名、并能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官员,大都具有较高的馆阁体书法水平。有才但字写得不好,很难得到皇帝的青睐。比如,道光时才华横溢的龚自珍,曾因字迹不工整未能进入翰林院;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时,因写字太差、又写不好馆阁体而被淘汰。后来他下定决心苦练书法,最终成为明清两代馆阁体书法的模板。正如康有为所总结:“得者若升天,失者若坠地,失坠之由,皆以楷法。荣辱之所关,岂不重哉!”

管象颐这套册页,洋洋洒洒五百余字。运笔精到,圆笔中锋,劲秀工整,纵横有行,分布和谐,端庄有致。字体整齐而匀称有度,用笔流畅圆转,潇洒秀逸。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莒县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解读管氏一门五进士》作者刘汉中看了这套册页后,不禁赞叹:“这楷书写得秀丽工整,内蕴浩气,是典型的馆阁体!”

日照市博物馆还收藏了管象颐之父管廷献的殿试策复制本,目前都同时在日照市博物馆历史文化名人厅里展出,这是百年之后的首次同台亮相,令人叹为观止。从殿试策复制本和这套册页上,我们看到这对父子的字体都非常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端庄精美、典雅方正、规范耐看,分别具有圆润浑厚和秀丽工整的特点。

册页所言之志,管象颐曾亲身践行

矩形色块

整篇文章既引用了宋代欧阳修《真州修园记》的段落,也引用了《诗经·小雅·蓼萧》词意,还有自己的见解,他阐述了“是以君子不贵卿士之歌冈阜、子孙之服先畴,而贵民之流风弗绝也;亦不贵榛苓之感伤、兕觥之称祝,而贵我之秩秩德音也。”“治国之道,有施之用与人者焉。夫节用而后有用,爱人而后有人”,意即君子不以在高岗上放歌为乐,不以子孙继承良田财产为美,而以民风淳朴民俗流传为贵;同样,君子也不以榛木与苓草的枯荣而伤感,不以酒宴的祝词而满足,更看重个人品德的美好。治国之道,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节约使用才能取之不竭,博爱众生才能有人拥护。

在其子管荣祺撰文、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连捷进士王寿彭填讳的《管象颐行状》中提到,管象颐自庚寅(1890年)科入朝以来先后担任员外郎、郎中,后又担任度支部、制用司司长,一直秉公办事、杜绝一切后门说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二十五年(1899年),山东聊城、惠民地区所属各县洪水泛滥成大灾,管象颐强烈请求到济宁籍军机大臣孙毓汶处全力协助捐资救灾,他不仅筹捐赈灾白银数百万两,而且精通医术,被其救活的人不计其数。

这也正应了书札里他提到的那句话“有施之用与人者焉”,更是他对“君子以贵民之流风弗绝也,亦贵我之秩秩德音也”的践行。

“山左夷昌”与“山左夷吾”的辩与辨

矩形色块

管家“一门五进士”中,管廷献、管廷鹗、管廷纲、管象晋的书法作品常见,但管象颐的书法作品却很少见,目前公开发现的只有刘汉中所著《解读管氏一门五进士》中那套对联“玷应防白璧,绳若引朱丝”。

这次发现的两件作品,除了留有众所周知的印章(象颐、养山)外,还有一枚从没谋面的山左夷(),看字型很像夷昌,因为这个字很像昌的异体字:

,可是查阅了关于夷昌的所有资料,根本讲不通该字义。

4月24日,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联系到了《解读管氏一门五进士》的作者刘汉中。经过辨识,他认为:此图章,应是“山左夷吾”。资料表明,“山左”指太行山以东的山东地区,亦即齐鲁大地。“夷吾”作为人名,此指管仲是正确的。管仲,名夷吾,字仲。佐齐桓公成春秋首霸,以春秋第一相、中华第一文化名人,饮誉海内外。管氏“一门五进士”追祖管夷吾,有史可查。以“山左夷吾”刻章示念,既是荣耀,也是敬仰,以至于“夷吾”成为中华管氏族裔的代名词。

新发现的管象颐的屏条书法,是他书写的魏晋王羲之所著《兰亭集序》中的句子:“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按现在的断句常识来理解的话,这个句子是不完整的,它的前后句应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此猜测该屏条应是残缺的,但这与接下来的“天朗气清”中的“清”字顶格书写又是矛盾的,因为“天朗气清”是在不缺字的情况下按序书写下来的,由此,推测有两种可能的情况:第一种情况,这是一个单屏条,书者发挥了一下句子“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第二种情况,这是几屏条中的最后一个屏条,“幽情”只是承接了上一屏条中的句子“亦足以畅叙幽情”。

从书法册页品读日照家风

矩形色块

新发现的管象颐的这两套手迹,不仅是两套难得一见的精美书法作品,更是五莲管氏门风、学风,乃至入世有为价值取向的一个体现。

也正如刘汉中在《解读管氏一门五进士》一书中所说:管氏一门五进士,是儒家学说滋养的一代英才。儒家学说,从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两千多年来,薪火相传,兼容发展,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基础。它集中体现为崇德贵民的政治品质,循礼敬亲的伦理自律,天人合一的终极信仰,入世有为的价值取向。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气质与灵魂,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绵绵不息保持个性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事实上就是以源远流长的儒学为主干、融汇诸家文化成果而成为滔滔大河。

知识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文化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儒家学说使知识分子勇敢地走到历史的前沿。从孔子力行“以仁为己任”“明道救世”,到孟子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北宋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激励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言必“称天下”的担当精神和撼动山岳的浩然正气;走出了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文天祥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中华脊梁。

我们从管氏一门五进士的身上,看到了儒家思想的闪光,看到中华志士仁人的报国精神,这与此次发现的这两套管象颐作品传递出来的信息完全吻合。

来源 | 黄海晨刊

原标题:《正阳路文玩大集悄现日照进士手迹(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