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闲情艺致:记住五月的鲜花

2021-06-11 17: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五月的鲜花开遍大地,不少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或许局限于瞬间消失的音乐或数日之间就枯萎的插花。而被这样的美唤醒过的人们,还将持续思考和解释永恒的美何以可能、有何意义。

  文|沙子

  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恰逢建党百年,很多单位组织起来歌唱革命歌曲,当白衣少女齐声合唱由光未然作词、阎述诗作曲的《五月的鲜花》时,听歌的我除了迷醉,心头还很有感触。

  12年前,中央宣传部、文明办等单位联合主办“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该曲入选了100首推荐歌曲。“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了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1935年12月,北平多名学生为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成立,冲破中国国民党军警的包围,举行了集会游行,队伍抵达菜市口,却遭到了武装军警的镇压,一批批受伤者被送至东北大学。东北大学的老师阎述诗带领学生收容伤员,还和学生一道将重伤者转送至协和医院抢救,当他返回宿舍时,恰好文学院的学生金肇野南下武汉归来,带回了《五月的鲜花》的歌词。

  阎述诗本人是从东北流亡到关内来的,因此他对歌词感同身受,很快完成了谱曲 。时至今日,当生长于和平年代的人们唱着《五月的鲜花》这样的歌时,还会产生当年创作者那样的悲伤心境吗?我想大多数人可能不会。就像张艺谋新拍的电影《悬崖之上》讲述的革命志士们,远不是悬崖之上展示的肉体的痛苦,他们最大的痛苦来自于精神,被自己人误解、伤害,然后永远没有机会解释。

  我个人记得这首歌是因为著名乐评人、媒体人李皖发表过一篇散文《五月的鲜花》,讲他十六七岁的经历,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再没有什么声音比这一句的众声齐唱更能带给我无边的原野和无边的鲜花的想象。而这也是有迹可循的。因为它是C调音阶的变形,所以它极为舒缓,而音乐上的舒缓,正与视觉上的广阔相通”。

  李皖在这篇散文中讲述了灵魂被音乐唤醒的体验,也讲到教给他音乐让他终身铭记的老师李连军。多年以后,他听说老师因为心肌梗塞死了,他的妻子当即从楼上一跃而下,撇下孩子殉情而死。文章浓墨重彩讲到了他青春年少突然对音乐有了顿悟、理解和欣赏,也把对老师的思念和崇敬之情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一笔带过的老师和爱人殉情故事让人看得触目惊心。读过文章的我对《五月的鲜花》有了特殊的感情记忆,那就是鲜花之下还可能藏满哀伤。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鲜花总是应该被赞美的,从把自己高洁的品行用木兰秋菊打比方的屈原,到曹雪芹借林黛玉嘴吟唱的《葬花吟》,我们对鲜花与衰亡的连接有了更多的体认。当接触到日本民族的侘寂美学后,其实感觉也并非那么不好理解。大自然中,樱花的盛开和凋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敏感的心灵在欣赏灿烂辉煌的花朵时,也不能对残缺和枯萎视而不见,侘寂美学的核心在于我们要接受不完美、接受自然的生死循环。

  朋友正在学花道。她说做好花艺是个非常综合的审美过程,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是一个对情绪感悟的具象创作过程。去学插花,目的不单单是学技术、学构图、学色彩、学形状,真正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对花的价值发现,在于作品能引起人的共鸣。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创作的小说《金阁寺》讲述了口吃的僧人沟口从最开始对金阁寺无限崇拜,到最后放火烧了金阁寺的故事,情节虽简单,却完整地阐述了作者的美学观——美因为被毁灭而有了意义。

  五月的鲜花开遍大地,不少艺术家对美的追求,或许局限于瞬间消失的音乐或数日之间就枯萎的插花。而被这样的美唤醒过的人们,还将持续思考和解释永恒的美何以可能、有何意义。

  

  在城市游走,却向往自然;

  为艺术倾倒,反向生活掘进;

  向天而歌,哪怕喉咙沙哑。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6月上旬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