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巾帼学党史】北京十大建筑:新中国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黄山女性
2021-06-11 22: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

中国妇女报

全国唯一女性主流大报。女人的知己,男人的朋友。

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黄山女性”特推出“巾帼学党史”栏目,再现那些在艰苦岁月中依然坚持斗争的伟大形象,让姐妹们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

讲述人:北京林业大学学生 刘青杨

北京十大建筑:新中国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建什么样的首都?如何建设首都?如何使建筑服务于广大人民?成为当时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当时新中国所有建筑师心中思考的问题。

1958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在党中央和毛主席亲自领导下,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建设十大国庆工程。国庆十大建筑最后确定为: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和华侨大厦。

1958年9月6日,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召集了北京1000多名建筑工作者开会,作关于国庆工程的动员报告。除了组织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外,还电请了上海、南京、广州、辽宁等省市的30多位建筑专家,进京共同进行方案创作,涉及政治、文化、展览、酒店、交通、体育等多种建筑类型。

建筑形象要反映社会和时代的特点,在十大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以张镈、赵东日等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建筑师从中国国情出发,努力探索中国现代建筑创作道路,形成了鲜明的创作思想,即:立基传统的创新精神、整体协调的环境观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和质朴求实的经济观念。

其中,人民大会堂工程巨大而复杂,需要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设计施工周期短,非常艰苦。早在1945年,毛主席就有了建设“万人大会堂”的想法,当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的代表共755名,狭小的场地条件下,代表们只能坐在长条木椅上肩挨肩,连伸手喝口水的空间都有些困难,甚至有些代表实在没地方坐只能站着参加会议。

人民大会堂旧照

当时的亲历者建筑结构专家李国胜回忆:“晚上都要加班,整晚都在设计图纸。1959年3月初我们已经完成了钢结构部分的全部图纸,一共3600多张,这么短的时间能完成,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伟大的十年》一文说:“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这样大的建筑只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它的精美程度不仅远远超过我国原有同类建筑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属于第一流的。”

最亮眼的,就是它的室内设计,周恩来总理用王勃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为意象,提出墙面与顶棚用弧形曲面连成一体,用鸭蛋青为主色调,一颗红星在中央,周围做成滴水涟漪,一波波荡漾开来……“水天一色”的绝妙构思具体而生动,也避免了空间尺度失衡,体现人民殿堂的亲和力。

人民大会堂内景。

而在人民大会堂的对面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它的诞生解决了各类展览没有自己场地的缺憾,设计师很巧妙地采用“目”字的这种布局,通过比较大的院落和柱廊,把比较小的建筑规模尽量展开,然后让它可以和对面的人民大会堂取得一个比较对应的体量,并且通过人民大会堂的实与空的柱廊,形成一实一虚交相辉映的变化,这两组建筑,配合整个天安门广场的规划,构成了一个十分大气而又具有震撼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徐全胜认为,以人民大会堂为代表的十大建筑体现了党的伟大、社会主义的伟大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建筑本身就是国家级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产物,还能体现当代的科技成果。“如今,我们响应党中央号召,由新基建走向新建筑,既要强调建筑中所承载的产品、科技和技术来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也要弘扬中国文化,做中国建筑文化的引领者和建筑科技的创新者。”

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上

□ 北京林业大学学生 刘青杨

如果城市有记忆,那么,一定是建筑。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标志性建筑,而每一幢建筑都能承载一段历史。

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全国的建筑界精英采用非常规的“三边”工作法(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在10个月内高质量地完成了从设计到竣工的全过程。北京第一代“十大建筑”见证了新中国城市建设者的智慧与荣光,也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崭新面貌及实力。

每当我路过天安门广场,看着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庄重地坐落在广场两侧,想象着由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城楼和故宫博物院一起构成的宏伟中轴线,仿佛能通过这一幢幢建筑同历代大国工匠对话。

民族文化宫的建筑内外都极具民族情调,这是研究和传播各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场所,每个展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让我身处其中不禁感慨祖国之大。

全国农业展览馆和北京火车站的设计都将传统的琉璃瓦屋顶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几十年来屹立不倒、各司其职。此外,北京火车站的整点报时也让我记忆犹新,浑厚的钟声让《东方红》的旋律直抵人心。

民族饭店和钓鱼台国宾馆是接待各国元首及高级访华团的地方,华侨大厦虽已重建,但它曾是为海外侨胞修建的家,意义不凡。

北京工人体育场曾经是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的场馆,后来几番扩建改建,承办了亚运会、奥运会以及各大赛事和演艺活动,成为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今年,工体再次改造复建,延续60多年记忆的同时,打造一个体育、文化与商业复合型的综合体。

在北京,这种古今对话的感受尤为强烈。我们站在前辈们设计修建的建筑前,应该心怀敬佩和感恩。当时的“国庆十大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对现代建筑的探索,其间克服各种困难如期完成建设。今天的年轻一代设计师,也要脚踏实地,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上。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巾帼学党史】北京十大建筑:新中国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