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杭州五轮城市规划百年演进全亮相,下一轮“一张蓝图绘到底”

2021-06-13 12: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百年光辉•恰是风华”庆祝建党百年杭州城市规划发展演进展正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展出中,一幅幅珍贵的老杭州照片、卫星影像、规划图纸,生动反映了杭州城市规划百年演进历史,一起来先睹为快!

老西湖图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杭州小组成立。1927年4月,杭州市作为省辖市正式设立。

20世纪初杭州城区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这一时期,杭州城拆除旧旗营,建成新市场,城湖合璧,城市中心从中山路与河坊街的“四拐角”向湖滨转移。

西湖博览会(1929年)

杭州航空影像(1944年)

以1929年西湖博览会顺利举办为标志,杭州初具现代城市规模。但后因战事不断,发展缓慢。

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51-1957年)

杭江纱厂(1950年)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11日,新杭州市委成立,24日,杭州市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城市规划建设迎来全新征程,开展了杭州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此轮规划是杭州规划打基础的阶段。它突出西湖风景区,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奠定今日乃至今后杭州的发展方向。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分为三个阶段,1951年规划由杭州市建设局自行编制,1953年规划、1957年规划在国际专家指导下编制和完善。

1951年规划

杭州市新都市计划图(初稿)(1950年4月)

杭州市区域计划总图(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为发展工业事业服务;为发展风景,美化西湖,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杭州着手编制城市规划。1951年规划十分重视功能分区,力求城市各要素各得其所,互不干扰,设有行政区、文化区、商业住宅区、工业区、码头区、游览区、公园绿地带、郊区等。

1953年规划

杭州市初步规划示意图(1953年)

规划提出城市性质“以旅游、休养、文化为主,适当发展轻工业,逐渐建成一个富于艺术性和教育性的风景城市”。从城市布局上,以西湖阮公墩为核心,采用核心中轴放射或环形放射方式,城市公共空间以集中的大绿地广场为特色。

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杭州师范学院教学楼

规划重视利用和改造原有城市基础,打破城东湖西的空间布局,突破旧城范围,在西北面规划文教区,在东面和北面规划生活区。建设“环湖大公园”,环湖建设大面积低密度的疗养区域。

1957年规划

杭州市初步规划总图(1956年)

杭州为了尽快从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一五”期间安排兴建很多工业项目。市建设局在此背景下,根据自然条件、城市现状以及技术经济发展状况,于1957年3月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和完善,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工业的、文化的、风景的城市”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1956年)

规划以西湖为中心,由旧城向外扩展,分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和居住区四个分区,并建设了植物园、环湖公园和森林公园,将休闲疗养区设在位于西湖西南面森林公园的钱塘江沿岸。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58-1977年)

杭州市规划图(1959年8月)

杭州市总体规划图(1960年)(局部)

杭州市规划图(1964年8月)

杭州市城市规划图(1973年)

城市性质的变化促使杭州从消费城市逐步转向工业城市,第二产业成为杭州的主导产业,工业区安排在城市边缘;居住区主要以旧城为基础,逐步向外发展,介于风景区与工业区之间;风景游览休养区系以西湖为中心,向西南山区发展,一直延伸到钱塘江边。

半山钢铁厂(杭州钢铁厂)(1959年摄)

武林门轮船码头投入使用(1979年11月)

城市逐步向北发展。规划黄龙洞以北或教工路以西为体育用地,城市蔬菜基地设在城东四季青、笕桥等公社,果园设在古荡以西,钱塘湖边、大观山、半山北侧、超山等处,渔业基地设在古荡附近,牛奶场设在半山。

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1978-1992年)

杭州卫星影像(1984年)

第三轮城市总规分为两个阶段,1983年5月《杭州市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这也是杭州历史上首次经国务院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

1992年规划对指导杭州改革开放以后的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杭州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锚定了方向,杭州的城市建设进入了全新发展时期。

1983年规划

杭州市总体规划图(1981年)

1983年规划于1978年5月启动,此次规划确定杭州城市性质为“省会所在地、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1985年11月,清泰立交桥建成通车

规划布局上,严加保护西湖风景区连同外围保护地带;开辟钱塘江边新区,开辟旅游、文教、科研和生活居住区;按河流、铁路等自然划分,布局旧城、滨江、艮山、上塘和武林五个生活居住区。调整工业结构,不再新建,扩建大、中型工业项目,发展萧山城厢镇、余杭临平镇、余杭镇和富阳城关镇等七个卫星城镇。

1992年规划

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补充图(1992年)

改革开放后,杭州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继续围绕西湖发展,将不适应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沿江发展,扩大城市发展势在必行。为此,1985年2月,杭州市开始调整和修改1983年规划。规划按照“五优化”原则进行,优化市域城镇体系,优化中心城市圈布局,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指引杭州跳出背江面湖的旧有格局。

杭州钱江二桥(1986年) 摄影/陈海霖

钱塘江运河沟通工程(20世纪80年代)

这一时期的杭州在“省会城市”的定位影响下,城市规模加速扩张,随着规划的实施,“东城—西湖”的城市旧格局开始动摇,出现从背江面湖发展转向沿江发展的态势。

1992年,铁路杭州东站建成启用

此次规划,突破430平方千米的市区行政区划范围,重新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1047平方千米的城市规划区。

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1993-2000年)

为适应杭州跨世纪发展的需要,1993年,杭州启动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该轮总规对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杭州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划指导作用,首次将城市发展的视野框架从西湖扩大到钱塘江两岸,提出沿江、跨江组团式发展思路,引导空间有序拓展,一个面向21世纪的以钱塘江为轴心,以快速路网为支撑,跨江、沿江、组团式发展的大杭州呼之欲出,这是杭州城市发展史上的大变局。

总体规划图(1995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图(1996年)

这一阶段,规划开始探索通过分层确定城市的主导功能,提出将城市性质修改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1995年杭州城区(中北桥附近)

1999年12月,杭州城站新站房启用

在城市布局方面,提出以主城区为基础,向东确立“沿江发展”轴线,向南确立“跨江发展”轴线,引导城市格局从“团块”状向多核“组团”状转变。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在规划引领下,杭州迈出了沿江、跨江发展的重要一步,城市建成区以南部的滨江高新开发区和东部的下沙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形成跨越式的增长。

杭州卫星影像(2001年)

为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杭州于1996年4月和2001年3月先后进行了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分别新设滨江区,以及萧山区、余杭区;市区面积从原来的430平方千米扩大到3068平方千米。与此同时,杭州已着手组织重新修编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

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这轮规划坚持市域范围“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智慧引领,创新驱动;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生活富裕,生产发展,力争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分为两个阶段:

2007年规划

总体规划图(2007年)

规划确定了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性质。在城市布局上明确了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的网络化、组团式布局,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开放式空间结构,使整个城市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规划结构图(2007年)

与此同时,规划根据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跨越的战略思维,提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方向,以及“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的格局。

2016年规划

G20杭州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

规划在原有城市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城市空间格局,划定了城市开发边界,逐步引导城市转型发展。

用地规划图(2016年)

绿地系统规划图(2016年)

杭州卫星影像(2018年)

奏响了“拥江发展”的序曲,规划同时结合信息技术、交通网络、消费经济的发展,重塑乡村价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以城带乡、以东带西、美丽发展,将生态价值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杭州全市域一体化建设。

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中)

2019年5月,杭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面对“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新的历史机遇,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将重点整合以往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内容,统筹发展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综合保护利用,对全域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谋划,探索回答杭州2021-2035年将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问题,助力加快建设“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打造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窗口。

规划期限: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规划范围:杭州市行政辖区,包括上城、拱墅、西湖、滨江、萧山、余杭、临平、钱塘、富阳、临安10个市辖区,桐庐、淳安2个县,建德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0平方公里。

愿景与目标:对标“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要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目标,以“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为发展导向,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和生态文明之都,努力争当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引领者,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西湖今昔对比

城市性质:浙江省省会,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国际文化旅游休闲中心,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国土空间格局——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

市域空间总体格局:按照“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原则,五个格局搭建框架,交通网络实现链接,区划体制推动治理的要求,加快构建“一核九星、双网融合、三江绿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间格局。

都市圈协同图

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增强杭州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枢纽地位。提升萧山国际机场能级;打造杭州站、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南站、钱塘站为主站,萧山机场站为空铁联运枢纽的“五主一空多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强化杭州国家综合铁路枢纽地位。

深度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全方位对接大上海,唱好杭甬双城记,联动发展六条跨区域关键廊带。包括G60科创走廊、杭绍甬城市连绵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和“名城名湖名江名山名村”风景廊道。

引领杭州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以杭州为主核,培育湖州、嘉兴、绍兴、衢州、黄山五个副中心城市,推动两省六市同城化发展,组团融入长三角。

“百年光辉•恰是风华”庆祝建党百年杭州城市规划发展演进展正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杭州市新业路229号市民中心L座)展出中,一直持续到7月31日,开馆时间为9:00-16:30(周一闭馆),感兴趣的可以打卡哦!(03:00)
资料/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部分图片/市档案馆

原标题:《杭州五轮城市总体规划全亮相!还有一批珍贵老影像!下一轮有什么规划?》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