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泸州红色100(五十七)丨为一句承诺,大村村民保管红军药箱86年

2021-06-13 1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935年3月21日,红三军团在太平渡完成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后,红五军团从赞营台(现赞台)出发,经改路沟、高炉、桑木坝、回峰坳抵达大村宿营,等待红九军团到达。

因为在大村停留的时间较长,红军和村民们接触较多,即便过去了80多年,村民们说起当年红军经过大村的故事,依旧记忆犹新,仿佛一切就在昨天。

为了一句承诺,他们保管小药箱86年

在大村镇赞台村改路沟(小地名)穆正阳家门口,留着一块大坝子,即便是当年翻修老屋时,母亲也坚持要留住这块坝子,因为当年红军一拨一拨地从家门口经过,过了整整五天五夜,都是在这块坝子修整。而对于穆家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卫生员临走时留下的“小药箱”,86年过去了,如今“小药箱”早已成了穆家的传家宝。

穆正阳今年81岁,当年红军从家门经过时,他还没有出生,所有关于红军的故事都是他母亲祁承珍告诉他的。“我母亲当时40岁,我大哥有十一二岁。红军在东边设了伙房,经过这里的红军就在我家门口坝子修整,吃了东西继续走。”

穆正阳的母亲和哥哥去帮助红军舂米,红军非常感激他们。一位卫生员在离开时,发现小药箱的外壳坏了,没法再背走,于是就把药箱留在了祁承珍家。

“他对我母亲说,你把这个药箱好好保管着,以后肯定会有人来找,你要相信共产党是长久的天下。”穆正阳说,母亲临终前叮嘱自己一定要好好保管小药箱,如果有一天有人来找就给他,如果没人找就当红军留下的念想。

青花瓷盘背后,是红军还粮的故事

“听父亲说,红军长征经过杨叉树(小地名)时,就在我家里住了一夜。”大村镇赞台村村民王化春说,父亲王良成曾给他讲起当年红军的故事,说那一年,村民听说有扛枪的部队要来,都赶着牛羊躲到大山里去了,他们家也走空了。

但第二天一早,70多岁的父亲担心家里又折了回来。父亲发现红军在自己家里住了一晚,战士们还做了饭,把家里原本不多的粮食都吃光了。

可能是看出了父亲的担忧,一名战士告诉王良成,红军从不白吃“甘人”(穷人)家的粮,很快就让人送了“两斗腔”的毛粮,就是谷子,比自家原来的粮食还要多。临别前,红军为表感谢,还拿了一个青花瓷盘、一对瓷杯、一对玉镯送给王良成。

王化春说,后来,玉镯被大姐拿去换钱建了房,两对瓷杯被乡亲们借来借去,用于村民家办喜事等比较隆重的场合使用,后来遗失了,如今家里只剩下这个青花瓷盘。

王化春今年74岁了,青花瓷盘在他家也保存了几十年,家里人舍不得用,甚至舍不得拿出来给人看。因为看到瓷盘就会想起这段红军还粮的往事,王化春就会跟人讲:不拿穷人一针一线的红军,都是好样的。

红军赠送钢笔,只为鼓励村娃用心念书

大村镇新场村村民李恩荣,今年76岁,是村里同年龄中,为数不多读过初中的。他还记得家里的那只黄色钢笔,笔身像玻璃一样透明,上面还有螺纹,笔尖是金色的。父亲在世时,一直带在身边,每次拿出来用,就会告诉家里人,红军鼓励他要多读书的故事。

红军从家门口经过那年,父亲李克林才10岁。

“两个红军战士到我家问路,就顺便考了父亲几道算术题,没想到父亲都能答上来。红军战士表扬父亲,说这个娃娃很聪明,以后一定要好好念书,随后就从包里掏出一直钢笔送给他。”李恩荣说,红军战士还对父亲说,这只钢笔是打日本鬼子的战利品,要他好好保存。

之所以能答对算术题,李恩荣说,因为当时和父亲同龄的孩子大多上的都是老学,而父亲是上的新学堂,所以会做算术题。也许是因为红军战士的鼓励,后来父亲非常注重家里人的教育,家里四代人出了不少大学生,也有不少留在了教育战线当了老师。

李恩荣回忆说,在父亲去世后,家里有一次收拾房子,不慎把钢笔弄丢了。“要是父亲在,不知道要发多大的脾气。”

原标题:《泸州红色100(五十七)丨为一句承诺,大村村民保管红军药箱86年》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