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们向往的李健,和李健向往的李健

《我是歌手》的比赛还没完,但是要说最大“赢家”的话,一定是李健。
当然李健自己对这种说法一定嗤之以鼻。如果你当面问他此类问题,或者关于“男神”、“禁欲系帅哥”、“清华才子”、“冷面段子手”之类的问题,他不会再像之前对于王菲和《传奇》的问题一样一律挡之,而是会扔给你一两句又冷又酷的话,令“男神牌秋裤”,“理工科男不一定会修电器,会修的是蓝翔技校生”成为经典段子,为健哥哥的形象添砖加瓦。

很奇怪的,李健骄傲,惯常用暗含轻蔑的段子阻挡无聊的问题,但是少有记者对他有恶感,觉得他无礼傲慢。采访者们都默许了他对无聊趣味的阻挡,并视之为他的独特魅力。而当你认真跟他讨论音乐的时候,他会很快收起这个面相,跟你好好谈能够聊起来的问题,相当平等开放。
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偏爱李健并非没有道理。他能够愉快又不伤和气地替他们表达对无聊低俗的抵制,又能在找到能够对等交流对象的时候说点“人话”(相较大多数明星的套话),是相当优质的采访对象。
老歌迷们爱他也是有道理的。
早年,李健还没有红,或者说歌红人不红。他为自己的“听友”(李健尊重歌迷,称他们为听友)骄傲,认为他们能够坚持喜欢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歌手很不容易。
当年,“听友们”喜欢他的还不是如今他在媒体面前,或者说经过媒体过滤呈现出来的面相。基本上,大家爱的是他身上某种别说歌坛,整个中国都缺乏的儒雅和淡定。化作音乐,就是他的那些温良、可靠、优美、内敛的作品。

当时,他说自己的心绪多年来真如音乐一样平静,“除了父亲去世那段时间会痛苦”。即使这样,悲痛也只化成《父亲》和《想念人》两首歌,以及父亲墓碑上的一句“冬夏恒久,一世温良”。
李健的音乐简直太过稳定和美好,以致人们常误会他没有七情六欲。而实际上,李健一直强调自己是个正常人,听个相声也会乐翻了。他的音乐养分也充足,听得杂且广,也大量阅读。有多杂?说是汪峰的每张专辑他都买了,可想而知。
但是李健的资深“听友”们爱的就是他那种无论吸收了什么,产出的都是气质稳定的音乐的特质。浮躁的世界,一张张可以当发烧碟来听的音乐总是有抚慰人的力量。像他自己唱的,“多想你在我身旁,看命运变幻无常,体会这默默忍耐的力量”(《向往》),与听者共勉。




李健是个实诚的人。他真实的一面基本都写进了音乐。他的音乐也并非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寡淡,起码那就是他自己的日记,记下的是生活点滴。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健的音乐理念很老派,和“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音乐理念相似,都希望用音乐过滤掉俗世种种,留下纯净的东西,以为纯净的才能流传。
但是,为什么听胡德夫的音乐会热泪盈眶,听李健的就不会。差别并不在于胡德夫有壮阔的歌声和奔放的钢琴而李健没有。事实上,李健明亮纯净的声线也同样动人。然而,同样是滤去了杂质的纯净音乐,胡德夫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他的厚重支撑着自己的音乐,有天然的肃穆和激荡。而李健不同。他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和记录的格局是小的。这里的小不是看低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格局,而是说他的感悟虽是人类共通,却没有跳出共通,所以听李健音乐的时候你会舒服自然,但是始终缺乏那平静下面的激流。
当然,不是说没有激流的音乐人就不是好音乐人,所有的音乐人都需要用厚重的人生经历为音乐加持。撇开这些不谈,李健努力,专业,有品位,水准稳定,确是一个好音乐人无疑。
但是从《我是歌手》之后大批涌现的“健哥哥粉”,之所以爱他,音乐可能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大约是基于“缺啥补啥”的道理。
知识分子的气质和骄傲,东北人的逗逼和慧黠,不慌不忙,乃至他的深情和会生活,都是现在的人们尤为缺乏而渴望的。尤其他长得还是很多明星的进化版,比某些偶像的颜值又只差了一点点,所以怎么能不爱他呢。
然而这对于李健来说,总归有点不痛快。他讲过“歌手只要能把自己的音乐做到极致,就自然会为大众所接受成为主流歌手”。如今他已经成为主流,却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做到极致的音乐,而是那些拿来挡箭的“旁门左道”,遗憾总是有的。
更何况,他在《拾光》之后的理想是“用隐晦的方式把大家都知道却说不出来的社会景况写成歌”,那么大而艰巨。
这个目标对李健是很大的挑战,毕竟他的闲散个性和抽象笔触令他无法像那些游吟歌手们一样自由而准确地抓住事情的核心。
即便李健成功地写出了这样的歌,《我是歌手》为他带来的粉丝们和他真实的音乐野心也很可能是完全背道而驰。粉丝们期待的不是那个严肃的李健,而是自带天然呆萌的学霸哥哥。
不过还是那句被大家说烂了的话,李健是聪明人,参加比赛之前应该就已经把前因后果都想清楚了。所以外面再喧嚣,他应该还是会继续留在自己的世界里,偶尔才出去和大家玩一玩打打哈哈。至于音乐本身,个性使然,要更上一层楼他还需要跟自己好好较较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