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端午这道菜,品出不同味

2021-06-15 14: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系红绳、吃粽子、赛龙舟……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在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上,“百年百姓”大展的300余幅作品,吸引着市民及外地观众驻足观看。以这样一个特别的方式过端午,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眼前的这道影像大餐,别有一番味道!

李海军,中国民航报社职工,作为一名60后,现场的作品让他感触颇深。他谈到,”这些画面对我而言十分熟悉,比如这幅‘大哥大’的作品。我出生于1964年,1988年大学毕业正式参加工作,单位领导拿的就是作品里的这款‘大哥大’。在那个年代‘大哥大’是财富的象征,我们的月工资才两三百元,一部‘大哥大’售价两三万,是一个工人10年的收入,还有画面里的金利来包、摩托罗拉传呼机,都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物件。

还有另外一幅作品《四川来京务工人员家的孩子幸运中得一辆轿车》里的桑塔纳小轿车,80、90年代桑塔纳、捷达是最流行的车型,我记得当时的售价是十八万元左右,一个工人月收入两三百元,可能一辈子都买不了一辆小轿车。现如今,汽车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标配。你可以从这个展览作品的细节中,回忆并感受到个人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

对于出生于1971年的张彦真女士而言,作品呈现出来环境和场景,与她的成长经历相契合。

她谈到,“现场的作品十分打动我,影像真实、生动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变化。我个人比较喜欢这张袁克忠拍摄于1975年的《全运会表演排练》,你可以从画面中感受到虽然当时的人们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精神状态特别好,有朝气、精气神十足!画面中的人物排练过程十分刻苦,可脸上都洋溢着青春和活力,画面的形式感也很强烈,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齐华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他特地从山西老家赶到展览现场。他坦言:“在得知征集消息后,我也翻箱倒柜寻找过老照片,可作为一名80后‘囊中羞涩’,没有几张像样的老照片能够投稿,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展览的关注。

展览最吸引我的是 ‘百家百福’这个版块,一张张全家福就是一部部家族史,能让观者走进其中,聆听照片背后的故事,百张散落在社会各个家庭的全家福照片,组合在一起却能诉说百年来老百姓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中体会到了影像的力量。

感受变化之余,对于我们年轻摄影人而言,这次影展也提供给我们学习拍摄手法、思路和寻找拍摄选题的绝佳机会。”

作为80末出生的一代,观众小西瓜谈到,“这些作品真的十分吸引我,而且越看越有味道,看完一幅想看下一幅,看了一圈可以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这些照片会让我回忆起从出生到现在,自身成长的变化、周围人思想的变化以及整个国家曾经或正在发生的剧变。这种变化我想并不是简单地用一个‘好’字来概括,而是复杂的、方方面面的、深刻的。”

北京市民左川被一幅呈现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作品《72家房客》所吸引,他谈到,“我出生于1985年,看完这个展览第一感觉是:遗憾!其实我家里也有五六个相册的家庭照片,后来由于搬家等原因遗失了,看到现场的作品就会联想起相册里的一些画面,可惜这些珍贵影像再也找不到了。

我的父母1984年结婚旅行去的上海,等我出生以后,父母在跟我讲述这段旅行经历时,形容那时的上海是‘又脏又破’,我记得父亲说上海人早起的第一件事是在黄浦江边刷马桶。我那时还小,对于他们所形容的上海还没有概念,眼前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90年,画面中的细节也印证了父亲的说法。

另外,可以从许多幅作品中感受到80、90年代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脸上洋溢着热情和活力。”

图文 | 许瀚文 蒋懿龙

原标题:《端午这道菜,品出不同味!》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