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驰宏锌锗:“三千”精神开发麒麟厂

2021-06-19 19: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会泽铅锌矿,曾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项目之一。70年代末,会泽铅锌矿在经营陷入困局的背景下,主动求新求变,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开发建设了麒麟厂。麒麟厂是云南省第一个利用外汇贷款,自借自还和以合资经营方式开发的有色金属矿山,是国家基本建设改革的一次成功实践,为会泽铅锌矿进入发展快车道奠定了重要基础。

要当一只“好猫”!

1977年,随着十年浩劫的结束,会泽铅锌矿开始逐步恢复生产。通过对冶炼厂年产1.7万吨和还原锗3500公斤产能规划的填平补齐工程,1978年实现铅锌产量突破万吨,创下了1951年建矿以来历史最好成绩,盈利224万元,扭转了连续七年亏损的被动局面,基本走上了正常经营的道路。

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建设者们

虽然产能迅速恢复,但长久以来依靠土法炼铅遗留炉渣为冶炼厂主要原料的会矿,要面对难选氧化矿、冶炼流程复杂、加工成本偏高的困难。同时,由于国内锗提炼产业化的突破,国际上迅速放开了中国锗进口的封锁,价格由六十年代末的每公斤六万多,降到了每公斤三千多,企业锗的优势荡然无存,生产经营勉强挣扎在盈亏平衡线上。

“我们从上级受各种气、各种批评对我感触很大。那时候还好,企业亏损了上边会给你钱,可以向冶金部要钱,但总是要看脸色,要钱总不是好事。”时任会矿副矿长王润泽在2016年参加驰宏锌锗企业文化活动时的一句话说出了当时会矿的处境。

上级批评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当时同为云南省委管理的云锡公司,因为用的是硫化矿,采用湿法冶炼提取精锌、铜,金属回收率能达到90%以上,成本很低,效益好。而会矿用的是地表氧化矿和明清时期古人土法采炼后遗弃的炉渣,采用先火法再湿法流程,金属在火法部分就损失掉一部分,回收率只能达到72%、73%。这个事情成为了会矿领导班子的一块心头病。

王润泽说:“‘黑猫白猫抓着老鼠就是好猫’,领导就看结果,会矿亏损,效益不好,就不算是一只‘好猫’,如果会矿靠氧化矿,靠这种工艺,不可能打翻身仗,在外边总是直不起腰来,我们一定要把硫化矿开采出来。”

就这样,时任矿领导班子形成共识“把麒麟厂矿深部的硫化矿先拿出来,破解会泽铅锌矿当前的经营困局!”

引进国外技术解决开采困局

要开发井下的硫化矿就要有充分的勘探依据。但1956年因为苏联专家“会矿是难选氧化矿,没有开采价值。”的判断,会矿矿体勘探项目打到一半就撤出了。到1978年,仅留下1956年9月和1964年10月国家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的《会泽铅锌矿储量计算报告书》(第一期)和《会泽矿务局矿山厂脉矿补充勘探储量计算地址报告书》可参考依据。根据报告书显示,“麒麟厂矿地处云贵两省交界的牛栏江畔,背依高山,面临峡谷,无公路相通。麒麟厂硫化铅锌矿是一个小而富但埋藏较深的矿体,从山顶垂直海拔669米以下是硫化铅锌矿,倾角60度,控制矿石量78万吨,金属储量19.48万吨。”

这种不确定的因素,引来了上下对开发麒麟厂项目的一片质疑。但王润泽没有退缩,他说:“有问题我就解题,反正不上麒麟厂项目是等死,上了是找死,还不如找点事做。”就在这种背景下,会矿开始找国内设计院设计麒麟厂,论证开发可行性。

按照传统“先上后下,贫富兼采”的开采技术,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王润泽说:“还没采到矿估计会矿就破产了,越干越‘杨白劳’。”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冶金部安排,比利时欧洲集团企业促进总公司代表团提出了胶结充填技术,解决了“采下保上,控制岩移”的技术瓶颈,可以先采下部硫化矿。

1987年引进波兰水沙充填技术洽谈

不妥当的汇报

虽然采矿技术瓶颈得到解决,但由于麒麟厂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会矿产能小,效益不好,是“小马拉大车”,综合考量,可能导致麒麟厂项目投资亏损,故麒麟厂的开发虽长期酝酿而未下定论。

为了企业的发展,会矿领导班子,头顶重重压力,成立项目组,开始报批项目、筹措资金。王润泽通过冶金部派来支援的专家,为报批项目几上北京求批文,春节蹲守北京,在节后第一天大胆拦下了时任国家副总理、计委主任谷牧的专车,汇报了项目情况。

多年后王润泽回忆说:“截谷牧的行为不是很得当。那天,我们在门口是截到了他的车,然后告诉相关部门给我们办批文,很快就拿到了。我们在北京各部委拿到批文,就好办了。我们是乌蒙山深处的小矿山,名不见经传。但是我们有一个好处,最早会矿提取出锗,是属于民用军工,带有军工的性质,还是能挂得上号,因为出锗了,那时会矿的锗占全中国的2/3,有这么一个优势。”

1979年10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让秘书胡保光电话通知中共云南省委“关于麒麟厂硫化矿开发,请省委和冶金部研究后,就开发方案、冶炼方法和老厂改造等问题提出意见,报国家计委和国家进出口委审批”。

1980年3月24日,国家进出口委员会进出口管委印字第82号文批准“同意云南省作为补偿贸易项目,利用外资,自借自还”开展工作。

找钱

地质储量、项目立项和技术选型工作纷纷落地,但接下来更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钱从哪里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经过十年文革浩劫的国家,几乎是一贫如洗。1979年,国家推行“拨改贷”政策,停止对企业财政拨款,企业技改需要资金一律从银行贷款、自借自还。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在经济调整中决定:“会泽铅锌矿基本建设销号,不再投资。”

由于刚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矿领导班子了解到“外汇贷款比人民币贷款容易,但是偿还贷款也必须用外汇”。项目贷款不但要还本付息,还要承担汇率上浮的风险。

巨大的投资风险带来了上上下下非常大的争议。就在这种情况下,矿领导班子顶住压力,经过充分的实验、论证和储量复核,1984年,会矿分别从省计委、省财政厅、省进出口委员会、2家商业银行和3家投资公司得到了近2008万美元及1090万人民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共计8215万元,引进外资开发麒麟厂!

逼出来的斜坡道

因为是外汇贷款建设,项目除了需要还本付息还需要承担外汇汇率上涨的风险。恰逢国家刚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汇率浮动很不稳定。1980年矿上决策贷款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2.8:1,到1985年项目开工时已经涨到了5.6:1。“节约投资保质量,加快建设早还贷”成了当时开发麒麟厂的最大目标

按照矿领导班子的测算,必须3年建成麒麟厂,才能达到保本、盈利的目标。技术设计上,当时波兰的采矿工程设计方案至少需要4年才能建设完成,再加上北京设计院和昆明设计院出的外部运输斜坡方案和公路方案,光设计方案一共需要6—7年才能完成项目建设。再加上施工条件,井下1500多米的斜坡,3、4个斜井,当时十四冶的施工能力一个月大概是20多米,一年300多米,打斜井就5—6年,矿山外围运输公路要绕过牛栏江边的悬崖陡壁,先不论修不修得了,理论上修公路也要3年,等修完公路把设备运下去再打坑道,8、9年工期都过了。

最后,在会矿、波兰专家和设计院的综合考量下,为了能一边修公路,一边打坑道,节约整体施工周期,同时解决卷扬机等大型设备提前运到山下打坑道的需要,决定采用“斜坡道方案”——改斜井运矿方案为斜坡道运矿、改管道井为钻井,建成了全国最长的运矿斜坡道,缩短了工期,还节约了投资107万元,得到了波兰专家的一致好评。

斜坡道工程

拼了!

虽然“斜坡道方案”能够基本上有希望在3年内完成,但是施工的进度方面,现场的困难是巨大的。一方面巷道里的掘进要做,一方面地表工程要干,还有架设高压线、引水管道、修斜坡道等工作都要同时开展。但矿领导班子发出了一个硬性决定“地表、地下同时干。”就此形成了“地表各项工程立体交叉同时施工、地表与坑内工程同时施工、坑内上部(9#坑)与下部(12#坑)同时施工、坑内上部主平窿与盲竖井同时施工”的“四个同时”施工方案。

就此,从牛栏江边一直到山顶,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00多人同时作业。当时的工程项目指挥长严威多年后回忆说:“如‘上甘岭战役’一般的壮观”。严威说:“热闹是热闹,就是非常危险!我们住的地方房子都打穿了;临时架的电线,隔几天又打断了;从山里临时接的水,也被打断了。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在那里施工非常危险。原来我们指挥部成立了一个公路大队,等于一支急救的队伍。电线一断了,不管白天、黑夜,要去马上接好;水一断了,消防队马上拉水上去;施工当中,人还要不断除渣,因为斜坡道的“之”字路在一炸以后,全部被浮渣埋掉了。走斜坡道,一下子山上石头哗哗向下掉,一走不好,会滚下山去。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只有拼了,不这样做根本无法完成。”

“修水线”,就是从江底到山上的引水工程,在基建设备和技术先进的今天,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项很容易的工程了。但当时的情况是,要从很高、很陡的山上把半米粗的管道往地下送,没有大设备,只能靠人,但山坡很陡,几乎都是60度以上的坡,人都站不住,管道很重,扛不成也背不成,只能拿根绳子绑住几个人拉着慢慢往山底送。据严威回忆:“每一根管子都要花很大精力才能下去,垂直是1000米,有坡度就是1500米、1600米,不要说人,石头哗哗的往江里滚,只要不小心,脚下一滑,一步失足就滚下去了。”“我家老婆、孩子就交给你了,我要往下边去了。”这是指挥部的工程师对严威说的话。正是这种牺牲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支撑着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最终麒麟厂项目如期三年建成。

1987年12月麒麟坑采矿试车

根据严威回忆:“麒麟厂最后能按期建成,是因为施工单位、矿班子领导支持和设计院的配合起的作用,大家扭成为一股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都不能计较扯皮,所有的问题不能过夜,有问题立马商量解决,3年中,指挥部出了1000多份设计修改通知书,几乎每天一份。大家宁肯自己吃点亏,也要马上到施工单位现场解决问题。干部职工基本没有星期天,大家也不讲价钱,在物质上,星期天加班给点加班费,一个加班就7元,但是我们的同志都为了赶麒麟厂的工期不计较。因为我们都计算过了,只要推迟一天工期,每天的贷款利息就是1.6万元。”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麒麟厂的建设历时3年,根据矿领导班子的回忆,当时有一条不成文的原则,就是“应该充分依靠广大的职工和技术干部。只要你敢于尝试,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出主意,矿里就支持。出了问题领导承担,有了功劳都是职工和技术干部的。”因为这一条原则,虽然项目建设十分艰苦,但是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敢干,放心地干。

麒麟厂建设需要架设高压线,但当时根本就没有架设高压线的人才和技术。项目指挥部安排公路大队负责架设高压线。公路大队的负责人说:“怎么架设呀?我们都是生产单位调来的,不懂怎么架设高压线?”“你去偷师学艺去嘛!”时任指挥长的严威就给了这样一句话。去哪里学?经过了解,会泽的礼河电厂在架高压线,他们就偷偷去学架线了。根据严威的回忆:“他们也是有本事,几下子学会了,从矿山到麒麟厂的高压线就是他们架起来的。”架设高压线时,根据当时的职工蒋正攀回忆:“在电线杆子上干活,为了节约时间,我们白天不喝水,因为从电线杆子上下来上厕所要浪费时间,每天上去就不下来,一直干到天黑。领导有时候看到我们,让我们休息,我们就下来假装休息,等他们一走我们马上继续干活。”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群众路线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

1988年建成的矿山标准化井下运输巷道

抬出来的第一车矿

1987年12月28日,麒麟坑拉出了第一车硫化矿,全矿干部职工欢欣鼓舞。根据严威回忆:“当时,有人讥笑说‘这第一车矿是人抬出来的。’因为竖井自动化还不是很灵光,有些地方要抬、要撬,要挖,才进得了竖井,才拉上来。”

1988年3月25日开始进行麒麟坑自产硫化矿采选试生产,到88年底,处理原矿3.4万吨,产出铅精矿2548吨,锌精矿8780吨,硫精矿7322吨,证实生产工艺可行。

期间,又经过近半年的零星收尾工程,1988年6月15日和16日,分别对东西采空区进行下砂充填,均取得了圆满成功。

自此,开发麒麟厂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经过五年酝酿,三年建设,1988年麒麟分矿采矿工程项目如期投产,投产当年麒麟厂暨贡献利税600万余元。同年,新工地冶炼系统同步配套建成2万吨硫酸车间、硫化矿制液车间和电解车间。至此,会泽铅锌矿成为具有年产铅锌3.5万吨、锗产品含锗10吨、工业硫酸2.4万吨综合能力的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会泽铅锌矿当年首次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利税总额越2000万的历史最好成绩。

1988年建成的日处理300吨原矿的浮选厂

麒麟厂项目的建设得到全矿职工的拥护,项目建成后,大家都说好,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重要的是麒麟厂扭转了会矿经营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破解了发展的困局,引领企业走上了规模化经营的道路,为后续找矿探矿,陆续发现3#、6#、8#、9#矿体,支撑驰宏锌锗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距离麒麟厂建设已经过去快40年了,但当时工作中的那些“不怕牺牲”“攻坚克难”“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目标导向”“底线思维”“亲力亲为”“压实责任”“钉钉子”的工作方法仍然是我们今天要继续继承和发扬的。

“金麒麟、玉麒麟、麒麟坑,风风雨雨见证了几代人,大山里献青春一路上,坡坡坎坎锻炼了精气神,下马不掉队,骨头连着筋,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只为奉献这颗火红心!”

无论何时“千辛万苦谋发展、千方百计创效益、千言万语汇民意”的“三千”精气神将始终激励驰宏人奋勇向前。驰宏人相信,在这个“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面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在中铝集团的央企大平台上,在中国铜业的正确领导下,驰宏锌锗将始终保持这颗奋斗的初心,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而接续奋斗。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你喜欢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驰宏锌锗:“三千”精神开发麒麟厂》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