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把城市精神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澎湃评论员 李勤余
2021-06-23 09:1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提到“上海”,你会想到哪些场景画面?提到“上海人”,你会想到什么性格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时,精心提炼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2018年出席首届进博会开幕式时又高度概括并向全球热情推介“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这22个字,早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让上海在全球超大城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璀璨夺目。

城市发展到一定高度,就必然超越经济、数据层面的竞争,而上升到制度、环境、人文等城市精神品格层面的比拼。在这方面,“大上海”有“大格局”“大追求”。

一切共性都寓于个性之中。对一座城市而言,它的精神品格既来自千百万市民的实践、创造,又在很大程度上形塑、影响着每一个市民。相互塑造、彼此成就,这就是人与城市的辩证关系。

22日召开的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 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全会强调:“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通过“六个让”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软实力,让城市更有爱、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城市精神和品格的彰显,首先在人,关键靠人。七普数据显示,上海常住人口达2487万,每一个人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言行举止、素质状况,都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密切相关。

疫情期间,上海市民排队时不仅秩序井然,而且彼此之间空出1米社交距离的画面,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称赞上海市民讲规矩、守规则。其实不止于此,大家自觉自愿、积极配合,更是因为懂得风雨来袭时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道理。

去年的除夕夜,本是全家团圆的日子。但在那一晚,上海首批136位医护人员离开家人,首批奔赴武汉。他们大多是临时接到消息,但都立刻放下碗筷,和家人短暂道别,赶往医院集结。

只要国家需要、同胞有难,随时响应召唤、倾情奉献。这就是上海人的家国情怀。

观察上海的最佳视角,在“战时”更在“平时”:高架匝道口挤满了车辆,但司机们交错通行,保证了道路通畅;南京路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但在武警战士“拉链式”引导下,一切井井有条;永康路上,一只“熊掌”从墙洞里送出咖啡,还顺带握握顾客的手,摸摸顾客的头……这些都是上海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一角,却也是彰显城市精神品格、体现城市软实力的最生动场景。

一位15岁的格致中学男生在街头利用学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老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挽救了老人的性命。这一善举,是上海多年来不断提升市民应急救护能力的缩影,也体现出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城市精神。

一张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医生推着患者共赏夕阳的照片曾经在朋友圈里刷屏。这一场景里有生活的美好、动人的情感,这张照片更是一堂珍贵的“生命通识课”,让我们读懂了上海的奉献、付出和感恩。

这就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创造出来的上海城市精神品格,这就是展现在千千万万个普通人身上的上海城市精神品格。

在风雨来袭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承平顺境时毫不懈怠、励精图治,在日常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在平时生活中友爱友善、和睦和谐,必将把城市精神品格化为每个市民精神成长的丰厚滋养,化为城市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去年以来,上海推出24条稳外资举措、出台扩大投资稳定经济20条政策、公布12条政策扶持旅游产业、“两张网”建设持续发力……疫情得到控制后,上海的“回血”进程始终在加速。

2020年,上海市生产总值达38700.58亿元,“五个中心”基本建成,为“十三五”完美收官。经过五年的发展,上海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从2.69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GDP接近2.3万美元。

——这一成绩是千千万万个上海人用双手干出来的,千千万万个上海人的奋斗丰富了上海城市精神品格的内涵。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人们始终保持着一股子气、一股子劲,这里从不会缺少奋斗的激情、干事的热情。

一座城市的历史,总是写满了奋斗的故事。今天的年轻人,未必了解浦东开发开放“从农田里建起高楼大厦”的前尘往事,未必亲身经历过黄浦江和苏州河(“一江一河”)两岸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不同时代来到上海的人们,感受是相通的——城市是友好的,治理是规范的,人居是和谐的,上海既是干事创业的热土,又是幸福生活的乐园。

城市的活力,说到底来源于人的创造,来自于对人的观照。永葆不懈的追求,才能造就和遇见更好的上海。千千万万个你和我的奋斗、进取、向上,必将书写上海的新故事、新奇迹、新传奇。

    责任编辑:陈才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