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30余年城市生活垃圾增5.8倍,专家建议修法强推垃圾分类

澎湃新闻记者 周辰
2015-05-05 19:31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垃圾围城”正成为扩张中的中国城市迫在眉睫的问题。负责该报告的专家建议政府应修法,推行更为强硬的垃圾分类政策。 张栋 澎湃资料

        30余年城市生活垃圾增长近6倍,个别城市垃圾收集覆盖率不到两成,回收利用率低,垃圾分类推行多年收效甚微……国内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垃圾围城”正成为扩张中的中国城市迫在眉睫的问题。负责该报告的专家建议政府应修法,推行更为强硬的垃圾分类政策,从源头上确保垃圾分类和减量,以缓解这一局面。

        5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研究报告》,报告统计了2006-2012年的公开数据,评估了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结果显示效果并不理想。报告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宋国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生活垃圾成分中可回收物质占绝大多数,垃圾分类具有较大潜力,但目前中国的垃圾回收利用率仍然很低。

        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大且增长快速,从1979年的2508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17081万吨,增加5.8倍,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与巨大的垃圾总量相对的,是目前仍然很低的垃圾回收利用率。其中2013 年的废纸综合利用率仅44.7%,废塑料回收率为23.2%。北京的纸类回收率仅为25.32%,距离北京市“十二五”规划要求的2015年垃圾资源化率55%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状况也不容乐观。如果考虑市辖区的农村部分,2012年垃圾收集总覆盖率只有65.85%,接近40%的垃圾没有收集或收集了只是简单堆放,尚未进行无害化处理。个别城市如晋城、钦州、亳州、四平、贺州、毕节等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覆盖率极低,还不到20%。

        垃圾分类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建立较完善的体系,但在中国多地试点的效果并不理想。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多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政府部门一直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但进展缓慢。宋国君提到,台湾从2000年前后开始实施的“垃圾不落地”政策成效显著,其中包括垃圾“零废弃”和强制垃圾分类等措施。“台湾的模式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用两年时间就取得了效果。其实治理垃圾并不难,我相信如果地方政府能有所作为,也能两年就有成效。”

        宋国君建议,政府应推行更加强硬的垃圾分类政策,将垃圾源头强制分类纳入法律,通过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并在法规中明确分类对象、分类与投放方法、奖励与惩罚措施等内容,用法律的权威性和确定性保障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

        另外,报告还指出,废水、废气超标排放现象也是很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焚烧厂的通病,环保监管存在部分失灵。“这是因为目前很多垃圾处理场所都是地方国企,排放不达标就怪财政拨款不够,另外这些国企属于城建局下属机构,环保部门不方便去管理。”宋国君解释称。

        报告建议尽快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实施空气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水排污许可证制度,促进其连续达标排放,进而倒逼源头分类与减量。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