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输在起跑线,不能输了未来!

2021-06-25 08: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可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出现任何问题,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都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危儿的发生率攀升。如何正确认识高危儿?该怎样科学应对?准备生娃的家庭坚决要看!

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已经或可能发生严重疾病而需特殊监护的新生儿。2008年,美国儿科协会将高危新生儿分成了四类:第一种是早产儿。第二种是需要依赖机械技术支持或存在特殊健康问题的新生儿(如呼吸机维持、营养支持)。第三种是家庭特殊情况引起婴儿处于危险状态(文化低、缺乏社会支持、婚姻不稳定、母亲产前检查少等)。第四种是预期过早死亡的婴儿。

每一位高危儿发育具有很高的风险性,高危儿很有可能并发各种脑损伤,包括:脑瘫、智力低下、精神行为异常和视听障碍等。

他们将面临怎样的风险

国内排在前四位容易造成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是:早产、窒息、胆红素脑病、宫内(感染)发育不良。

不同的高危因素导致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也有所不同。

早产

早产是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孕周愈小,脑瘫患病率愈高。早产儿脑瘫发生率是足月儿的25~30倍,智力低下发生率为8%左右,部分早产儿学龄期出现行为异常、社交障碍及学习困难。

窒息

脑瘫发生率会随窒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及早建立呼吸,对于降低脑瘫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脑病

早产儿与足月儿重度黄疸容易造成核黄疸与黄疸后遗症,多引起手足徐动型脑瘫。有数据显示:该类型脑瘫患儿行走率仅为1/3,并且3岁以前的行走率偏低。

谁来帮助他们

建立完整的健康管理系统

我国有一个庞大的高危儿群体,每年出生新生儿约2000万,高危儿占10%~20%。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高危儿发育障碍的风险是正常儿的8~10倍,是致残的主要原因。

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2018年建立了高危儿健康管理系统。对高危儿的健康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减少伤残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使部分高危儿正常化,提高人口质量。

高危儿健康管理内容和方法

1健康教育

2定期随访

3监测评估

4早期干预

健康教育包括:

1.科学护理知识:合理喂养;适宜保暖;预防感染、佝偻病、VitK缺乏性颅内出血、捂扪综合征。

2.异常情况观察,包括吃奶、睡眠、反应、身体姿势或肌张力改变等。

3.高危儿发育风险、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4.早期干预理论及操作技能。

随访内容包括:

1.体格-营养发育评估;

2.神经-运动发育评估;

3.智力发育评定;

4.早产儿视、听筛查,常见病防治(佝偻病、贫血等);

5.父母育儿能力及家庭环境评估;

6.早期干预效果评估及指导。

随访方法包括:

现代通讯工具随访(电话、微信等);门诊随访,神经系统专科检查。婴儿6个月前每月1次;6~12个月,每2月一次;12~24个月,每3~6个月一次,发现问题及时随访;家庭访视;举办亲子联谊会。

监测评估包括:

专业评估;神经发育评估;量表评定;发育诊断;神经反射;肌张力检查。

早期干预包括:

A.新生儿期干预

B.婴儿期干预

怎样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

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保障高危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对于高危儿应在原发性损伤治疗脱离危险期就开始干预,开始干预的年龄对预后恢复的程度有决定性意义。有些高危儿早期可能无任何发育落后的表现(“沉默期”),但此期进行干预可事半功倍,4个月以内是早期干预的“黄金期”,超过1岁有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早期干预是什么

早期干预是是指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丰富环境的教育活动,用于发育偏离正常或可能偏离正常的婴幼儿,以促进其运动及智能发育。

早期干预作用是什么

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患儿智力、促进其运动发育、减少其并发症的产生。

有相关证据可以证明吗?

我国最早的早期干预研究于1991年,儿童早期干预专家鲍秀兰教授带领全国新生儿早期干预协作组。干预组64例,窒息对照组55例,正常对照组65例。1.5岁时测MDI,干预组高出窒息对照组14.6分;高出正常对照组5分。对照组中有9%小儿智力发育低下,干预组无。

如何做简易的判断

简易观察法主要从吃、睡、玩、动、幼儿的姿势来判断。如果有以下表现,就要注意起来咯!

不会吸吮或吸吮无力,吃奶少、易呕吐,吃奶时不安静、断续,易腹泻、便秘,体重不增或增长缓慢。

睡眠过多,清醒时亦精神差;不哭或哭声微弱;睡眠少、持续哭闹,睡眠不安,易惊醒。

表情淡漠。3-4个月后不能大声笑、无o、a发音,6个月不认人、叫名无反应,对玩具、引逗无兴趣。

新生儿期运动过多或自发性运动减少,2-3月竖头不稳、不能抬头,3个月后不会“吃手”,4-5月不会翻身,5-6月无伸手抓物动作,7-8月不会坐,8-9月不会爬,10-11月扶物不会站,12-14月后不会走。

身体姿势

新生儿期即可出现身体过软或过度僵硬,呈滚木状翻身。3月后仍紧握拳、拇指内收。5-6月后立位仍不支持体重、或尖足支持。身体扭转不对称、仰卧位时上肢呈W姿势下肢呈“蛙”状姿势。坐位呈折叠姿势。爬行时呈“兔跳样”等。

早期诊断会做哪些评估

如果宝宝有以上表现之一,就应该积极到神经康复科就诊,让专业评估师和医生来判断。

就诊后,医生会详细询问高危病史;仔细查体(包括头围、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姿势、反射性发育、肌肉骨骼等);全方面的发育评估和定期随访筛查;辅助检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图、肌电图、代谢病检测等)。

为了挽救高危儿,避免后期残疾和脑瘫的发生,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2018年承担了河北省卫健委专项研究课题《高危儿早期干预与康复治疗》,成为省内研究高危儿康复最早的专业康复科室。神经康复科特色治疗为脑功能康复和运动、语言、认知障碍的专业康复治疗,具有专业的团队、丰富的经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